浅析行动的逻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知识转向”的意义

浅析行动的逻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知识转向”的意义

ID:9736745

大小:6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7

浅析行动的逻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知识转向”的意义_第1页
浅析行动的逻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知识转向”的意义_第2页
浅析行动的逻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知识转向”的意义_第3页
浅析行动的逻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知识转向”的意义_第4页
浅析行动的逻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知识转向”的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行动的逻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知识转向”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行动的逻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知识转向”的意义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三种行动逻辑  行动逻辑指的是行动的原因机制。国际关系研究对于行动逻辑的论述受到美国三大主流理论的影响。三大主流理论之所以成为不同的理论流派,主要是因为每一流派都提出了一个主要的、单一的行动原因:新现实主义强调国际体系结构、新自由制度主义强调国际制度,而建构主义则强调国际规范。近年来,实践理论在国际关系领域兴起,提出了不同的行动逻辑,使得国际关系研究从实在性要素转向知识性要素,从一种知识的一统天下走向对多元知识的重视。这种趋势就隐含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几种主要逻辑,即理性主义的结果性逻辑(logic

2、 of consequences)、建构主义的适当性逻辑(logic of appropriateness)和实践理论的实践性逻辑(logic of practicality)的发展进程之中。  (一)理性主义理论与结果性逻辑:利益决定行动  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主要包括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尤其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影响最大,两种理论遵循的均是结果性逻辑。结果性逻辑的基本内涵是:行动者采取行动的基本动因是利益权衡。行为体是理性人,在面临决策情景时,能够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将手段和目的密切联系在一起,从而理性地选取那些可以最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适当性逻辑:规范塑造行动  建

3、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20世纪最后十年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之一。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文化选择,国际体系文化范畴内的重要变量国际规范成为建构主义的重要研究议程。对于建构主义而言,行动逻辑是适当性逻辑。所谓适当性逻辑,就是行动者采取行动的基本动因是对行动是否合乎社会规范的思考,亦即规范决定行动。虽然西方主流建构主义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概念,包括身份、认同、规范、文化等等,但到目前为止,最成熟的研究议程是国际规范研究。建构主义认为,在一个规范的社会环境中,行为体会认同现有的规范结构和规则体系,采取与自我身份相符合的行动。长此以往,行动者会内化这些规范,从盲目服从,

4、到学习内化,再到自觉服从。  温特讨论了国际体系的三种文化。在霍布斯文化中,国家的身份是敌人,行动者可以采取一切手段,包括极端暴力的手段达到目的,因为霍布斯丛林的规范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洛克文化中,竞争合作成为基本规范。国家是竞争对手,竞争包含了冲突与合作,但消灭对方已经不是目的,生存也允许别人生存是洛克文化的基本规范,所以,国家的适当行为是通过竞争与合作寻求发展。而在康德文化中,国家的身份是朋友,非暴力成为基本规范,一切暴力手段都不应当存在也不会存在,因为暴力不是朋友身份应该采取的行动。当然,即便是内化,也是一个理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不知其然到知其然再到不问其然的过

5、程。建构主义的规范传播研究具体地反映了这种思路。西方主流理论对规范传播的研究多是基于好规范假定,或者说是好规范偏见,即假定国际体系中的主导规范是好的,是可以促进国际生活向更加文明、更加先进的方向发展的。另外,这类研究还有一个隐含假定,即国际体系中落后的国家需要学习和内化这些好规范,以便使自己也进入文明社会的先进国家行列。换言之,这类好规范提供了适当性行为的基本标准。一旦国际组织教会了后起国家或是后起国家学会了这类规范,他们的行为就具有合规范性;一旦这些国家内化了规范,他们在采取行动的时候也就有了基本的依据:符合规范的就做,不符合规范的不做。行动是否符合规范成为是否采取行动的主

6、要动因。  建构主义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国际规范研究以及适当性逻辑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重点研究议题。虽然也有学者批判好规范偏见,但规范研究不仅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议程,而且在国际关系的政策领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国际组织对规范传播力度的加大,跨国行为体对规范生产、传播和普及的高度重视等等。  (三)实践理论与实践性逻辑:实践引导行动  实践理论在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进入20世纪之后不仅受到国际关系学界的关注,而且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界最具活力的理论取向。实践理论取向在国际关系领域最初显现于世纪之交对安全共同体的研究中,包括伊曼纽尔阿德勒的一系列文章以及他和

7、巴奈特主编的《安全共同体》。但当时的研究仍是在建构主义框架中进行的,研究议程也主要围绕建构主义提出的核心概念展开。2002年,国际关系理论期刊《千禧年》出版专辑,讨论了杜威对社会理论的影响与国际关系领域的实用主义转向,为实践理论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具有独立地位奠定了基础,也使其开始脱离对建构主义的依附,导向了以实践为理论硬核的研究路径。2011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伊曼纽尔阿德勒和麦吉尔大学的文森特波略特主编的文集《国际实践》对实践理论做出了系统论述,成为这一理论系统化的标志性著作。  实践理论突出的是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