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战前后大理外侨档案的史料价值

浅谈抗战前后大理外侨档案的史料价值

ID:9737355

大小:5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7

浅谈抗战前后大理外侨档案的史料价值_第1页
浅谈抗战前后大理外侨档案的史料价值_第2页
浅谈抗战前后大理外侨档案的史料价值_第3页
浅谈抗战前后大理外侨档案的史料价值_第4页
浅谈抗战前后大理外侨档案的史料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抗战前后大理外侨档案的史料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抗战前后大理外侨档案的史料价值  档案是以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记录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是诸多史料当中最为珍贵的一种史料。大理的外侨档案由国民政府的国防部、宪兵司令部、内政部、外交部及云南省政府、民政厅针对外侨管理下发的法规、训令或转发的电文、大理县政府向国防部、宪兵司令部呈报的外侨调查表及异动情形报告表、中央与地方的来往函件以及已经办理完毕的、有查考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所构成,其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通过外侨档案可以深入了解大理外侨的分布及管理  档案记载着过往的历史事件,是一种零散

2、的历史叙述,翻阅档案我们会发现那些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的陈年旧事,构成了特定时间和空间的社会生活环境,成为地方社会秩序场景的组成部分。大理的外侨主要是传教士、医生、教师。主要原因是自近代天主教、基督教就传入大理,可谓根基深厚。20世纪初外国传教士在大理的活动除了传教外,还开办诊所、医院、学校,对推动当地医疗技术水平、教育水平的提高、公共卫生疫情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如19041906年,内地会的安选三、盖吉士和加拿大医生赖宏恩到大理传教,曾在大理城朝阳巷设一小药室,卖驱虫药、眼药、疮药等,开启了大理地区使用西药的先河。1916年3月,法国传教士在大理传天主教

3、,开设两级小学和女子小学。1930年11月,洱源、邓川教会成立后,美国女传教士万恩普在洱源建麻风病隔离所,为患者治病传教。福音医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01年,内地会英国传教士马锡龄夫妇到大理传教所居住的朝阳巷福音堂。1905年内地会、圣公会在大理购民房建福音堂。内地会从开封迁来的福音医院于1941年8月开始门诊。院长为加拿大女医师美德纯,有外籍医生9人,本地职工60多人,病床50张,内有婴儿床10张。医院附设护士学校,设施完善,可以动一般外科手术。档案记载,1947年长期定居大理的外侨主要有24人,主要聚居地为大理内地会福音医院和大理天主堂,这些外侨的职业分

4、别为医师、护士、事务员、基督教传教士、牧师、天主教传教士。在大理内地会福音医院服务的医务人员和基督教传教士居住地址为大理中溪路,而天主堂的传教士,男性的居住地址为大理林森路三十五号,女性传教士的居住地址为中和镇林森路育成女子部。从经济状况上看,大理福音医院和大理天主堂的动产均在一亿元以上,在福音医院服务的医务人员、神职人员月薪为一百万元至七十万元不等。而大理天主堂的神职人员均无任何私产。从家庭状况上看,福音医院的工作人员家属或居住在英国,或在美国,或在大理。而天主堂的神职人员以传教为终身事业,均无家庭。从国籍分布来看,英国12人,法国5人,意大利3人,西班

5、牙3人,美国1人。  在大理的外侨档案卷宗中,所有的县、乡都要掌握所辖区域内外侨的基本情况。每月将外侨调查表及异动情形报告表呈报国防部、宪兵司令部。1947年7月,为了解各国侨民在滇的分布情况,云南警备司令部先后多次发文催交外侨调查表。其内容包括:外侨姓名(原文/中文)、国籍、教育、党派、特征、性别、年龄、言语、宗教、嗜好、职务、地址、经济状况、家庭状况、活动情形、首次来华日期、身份证或护照号码等,这些数据构成了福柯所说的规训机制。体现国家规训机制的就是警察。警察对外侨的管理,除了登记、统计之外,还有检查。检查是构建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大理

6、县警察局除了逐日派警清查大小旅店,还与保甲、当地驻军密切联合,进行户口清查,对外侨则是查验签证:每月查验一次外侨护照,如有过期的令其补办,初到的查后签证,离开时查验后才放行。外侨管理可谓监视与保护并重,大理县警察局每月调查一次外侨情况,如有异动,当晚分别呈报备查,在福音医院,院门前设一派出所,专司保护。抗战期间,两所教会大学武汉华中大学和广东协和神学院,曾先后迁到大理喜洲,而后者无论是教职员工、家属,还是学生,都基本上是教友。华中大学在喜洲办学的时间长达7年。学校聘有十几位英、德、美及瑞典的外籍教师。大理县警察局与县党部、青年团、师管区司令部密切联系,考察

7、学校师生言论及人口复杂住户的行动,如发现可疑人员,则派警暗中监视。结合档案及史料来看,出于维护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的需要,对外侨的管理在抗战期间及抗战结束后都是较为严格的。  二、大理外侨档案反映了中央权力向地方社会的渗透  1937年之前,云南地方与中央之间虽然存在着行政事务的往来,但中央权力很难对云南地方各项政务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抗战爆发后,云南成为抗战最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和运输海外援华物资的交通要道。滇缅公路及其后中美共同开辟的驼峰航线成为抗战的生命线。这一时期,云南边境管理事务,滇缅公路的日常运输及战事,均被置于中央的管控之下。大理档案馆保留的外侨档

8、案,反映了当时中央机关与地方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透过民国时期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