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1456-2011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pdf

DB34T1456-2011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pdf

ID:97543

大小:200.0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6-21

DB34T1456-2011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1页
DB34T1456-2011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2页
DB34T1456-2011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3页
DB34T1456-2011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4页
DB34T1456-2011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1456-2011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B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456—2011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Three-linehybridseedsproductiontechniqueregulationofrecessiveepistaticalgenicmalesterilitysysteminBrassicanapusL.2011-07-07发布2011-08-07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456—20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出,安徽省农业标准

2、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凤祥、胡宝成、吴新杰、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IDB34/T1456—2011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制种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制种时制种田及隔离区选择、育苗、大田耕整、施肥、移栽、管理、去杂保纯、辅助授粉、收获、质量检验等全过程的条件要求和技术措施。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油菜产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3、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543.1-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总则GB/T3543.2-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NY414-2000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种子3制种田及隔离区的选择要求3.1制种田块要求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肥力均匀、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田块。水稻田近一年内没有种过油菜或十字花科蔬菜;旱地近两年内未种过油菜或十字花科蔬菜。3.2隔离区(带)要求制种田周围空间隔离距离1000m以上。制种田油菜开花后隔离区(带)内不能存在除了制种父本以外的近缘十字花科植物。隔离区可种植父本作为缓冲区,父本种子质量要与制种田相同,且与制种田采取同样的去杂管

4、理措施,不得沿用上年制种田收获的越代父本种子。4育苗4.1苗床4.1.1苗床要求土壤肥沃,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水源条件好,并且近两年内未种过油菜或十字花科蔬菜地块。4.1.2苗床面积育苗地与本田比为1:5,父母本的苗床面积比例根据移栽行比确定。4.1.3苗床耕整与基肥1DB34/T1456—2011播前一周内耕整,要求达到土壤细碎疏松,表土平整,上虚下实,干湿适宜,并结合整地施足基肥,2每667m施纯氮12.5kg,五氧化二磷8kg,氧化钾10kg,硼肥1.0kg。不能施用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秸秆沤制的农家肥。4.2播种4.2.1播期较当地甘蓝型油菜适宜播期早5

5、天~7天。江淮地区9月中旬播种,淮北和江南地区可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前和推迟5天左右。4.2.2播量2每667m苗床播量400g~500g。4.2.3播种方法父本与母本苗床分开。苗床足墒播种。播种时按厢定量分2次~3次均匀撒播,播后用细灰粪土覆盖2cm左右。4.3病虫防治4.3.1蚜虫、菜青虫和跳甲防治2——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667m用30g~40g兑水60kg喷洒,或2.5%敌杀死乳2油每667m用10ml~13ml兑水60kg喷洒;2——菜青虫和跳甲用90%晶体敌百虫每667m用50g~75g兑水60kg喷洒。4.3.2猝倒病和霜霉病防治2于发病初

6、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667m用100g兑水60kg喷洒。4.4及时间、定苗——齐苗后要拔除丛生苗;一片真叶期间成苗距3cm~5cm的单苗;2——3叶期定苗,苗距9cm左右,每m留苗120株左右,并拔除混杂苗、异生苗、弱小苗。干旱时要及时浇水补墒。4.5化学调控,培育壮苗苗床三叶期视苗情状况喷施40mg/kg的烯效唑溶液或150mg/kg多效唑溶液防止高脚苗。4.6追好“送嫁肥”2移栽前5天~7天每667m施2.5kg尿素,兑水浇施。4.7苗床除杂移栽前清除苗床内非本品种亲本形态苗。4.8苗龄一般不超过35天,做到早栽早管。2DB34/T1456—201

7、15大田耕整、施肥与移栽5.1大田耕整要求精细耕作,达到土细土爽,开沟分厢,沟直厢平,三沟(厢沟、腰沟、围沟)配套,沟沟相通,排灌方便。5.2科学施肥5.2.1配方施肥氮、磷、钾三要素按1:0.5:0.5的比例配方施肥。5.2.2施肥量按中上肥力水平,施纯氮15kg,五氧化二磷7.5kg,氧化钾7.5kg。5.2.3施肥方法磷、钾肥全部作基肥施用,氮肥以总肥量的50%作基肥,30%作年前苗肥,分2~3次施用,20%作蕾苔肥,在年后抽薹前施用。切忌苔期偏施化学氮肥。基肥的60%在耕整时洒施,40%作压根肥(最好用复合肥)在栽前施入移栽沟内。2缺硼土壤要增施硼肥,

8、每667m底施0.75kg~1.0k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