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历史浅史叙述-从表现的观点看

简论历史浅史叙述-从表现的观点看

ID:9766353

大小:6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8

简论历史浅史叙述-从表现的观点看_第1页
简论历史浅史叙述-从表现的观点看_第2页
简论历史浅史叙述-从表现的观点看_第3页
简论历史浅史叙述-从表现的观点看_第4页
简论历史浅史叙述-从表现的观点看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历史浅史叙述-从表现的观点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论历史浅史叙述:从表现的观点看摘要:围绕“历史表现”这一核心概念,安克斯密特对史学叙述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与分析。其观点要义,是强调文本在语义上并非其中所包含的具有明确指称的陈述语句的逻辑总和,因此,历史叙述不是过去的摹仿镜象,而是历史实在由之被形塑、建构,其意义得以澄明的语言文本。在此基础上,安氏明确提出从表现的观点看待史学文本的理论主张,强调关于历史事实的真实陈述是史学文本的起点而非终点,历史叙述更深刻的内涵乃在于为我们理解历史提供更多、更宽广的视角和更独特的理解样式。安克斯密特从历史哲学出发,在本体论高度上探讨了语言与存在的关系,揭示出史学与美学的内在会通之处

2、。但是,在诸如句子与文本的联系以及史学表现与艺术表现的关系等问题上,其观点和论证尚有未尽之处,这为今后进一步的探讨留下了理论空间。  关键词:安克斯密特;历史表现;语言转向;叙述实体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思想史及史学理论教授安克斯密特(FranklinRudolfAnkersmit1945-)是当代西方历史哲学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资深学者,有同行认为,安氏“就著作所涉及的范围及独创性而论是当今唯一可以与海登·怀特比肩的史学理论家”。这不但是对其学养和理论功力的中肯评价,同时亦反映了他在学术进路上与怀特分庭抗礼的理论格局。从文类角度揭示文学与史学叙述的文本“诗学”相似

3、性到探究历史语言对历史实在的“表现”关系,是前者与后者之间的根本分野。    一、叙述文本的语言分析    今天我们来概括20世纪西方哲学思潮的主流,罗蒂1967年用以命名其所主编的当代西方哲学文集的提法“语言的转向”(TheLinguisticTurn),显然比N·怀特所拟“分析的时代”(1958)更为恰切。而“当历史哲学最终加入盎格鲁·撤克逊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时,它是在叙述主义的外衣下进行的”。叙述主义强调史学之为叙述文本的语言维度,随着历史哲学研究中语言意识的觉醒。长期以来我们习焉不察的透明物(somethingtobelookedthrough)成了被注视的焦点

4、(somethingtobelookedat)。  海登·怀特发表于1973年的《元史学》,是历史哲学当代叙述主义转向的标志。在这本今天已广为人知的开创性著作中,怀特从文本结构的视角切入史学作品,发现当我们在文本整体层面考虑史学叙事,其与文学作品在句子表层上由指实和纪虚标示的泾渭分明的界限消失了。相反,二者在故事的讲述——情节编排、形式化论证、意识形态蕴涵和喻义模式方面运用同样的叙事策略,使用同样的修辞手法,且不可能不是这样。因为归根到底,叙述是人类理解和阐释世界的基本模式,史学或文学故事不过是这同一话语的不同表现方式。  同是从叙述文本的角度切入关于史学的理论思考,

5、怀特观点的主要灵感来自“文学理论”而非“语言哲学”。安克斯密特注意到,事实上,不论是在《元史学》还是其后的著作中,怀特都“从未提及语言转向”。安克斯密特在怀特视野未及处用力,从1983年发表的第一部处女作开始,他即致力于“历史学家话语的语义分析”。  在历史话语的分析上,怀特与安克斯密特的一个基本共识,是“文本在逻辑上是区别于(单一的)命题的”。因此,他们一反英美语言哲学专注于语词、句子——典型如罗素的“摹状词”、分析的历史哲学家丹图所谓的“叙述句子”——层次的逻辑分析的“原子主义”倾向,将目光聚焦在“把历史文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  直观地看,史学文本在语言上由

6、陈述句组成,其中句子的主词指称现实对象,而谓词则将特定属性归诸它。比如在“这只猫是黑色的”这样的句子中,我们总是可以区分明确的主词(“猫”)和谓词(“是黑色的”)。然而,这种主词和谓词的区分在文本层面是没法给出的,因为“在历史写作或史学文本中,指称与属性总是联为一体的”。如“拿破仑生于某年某地”,句中的拿破仑指称的就是那个法国人,而《拿破仑传》名下的“拿破仑”则是由各种史学话语建构出来从而应该被放在引号里的专名概念,只要“我们在现在所提及的这个句子中拿破仑这个名字的前面写上比如‘这本书里的’或‘历史学家x笔下的’时,这一点就变得很清楚了”。在此,关于“他”的叙述不像前

7、面句子那样是关于特定对象的“言说”(speaking),而是“关于言说的言说”(speakingaboutspeaking),其史学意义是在史学话语间而非依那个自然人一义界定的。借用奎因的说法,后者就是历史文本中经验描述之外的“语义上行”维度。不幸的是,同一专名既可以作为指称对象的主词,亦可构成语义表现的部分,而那些经验主义者往往对后一方面习焉不察。在安克斯密特看来,“试图以描述——而非表现——的模式处理史学问题”是“(大多数)当代历史哲学的主要毛病”。  指称观的认识论对应物是反映论的观点,依照这一观点,语言只是映照实在的透明工具,然而,如果语言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