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祐时期的士人心态及其影响下的文学创作

论元祐时期的士人心态及其影响下的文学创作

ID:9768423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8

论元祐时期的士人心态及其影响下的文学创作_第1页
论元祐时期的士人心态及其影响下的文学创作_第2页
论元祐时期的士人心态及其影响下的文学创作_第3页
论元祐时期的士人心态及其影响下的文学创作_第4页
论元祐时期的士人心态及其影响下的文学创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元祐时期的士人心态及其影响下的文学创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元祐时期的士人心态及其影响下的文学创作【内容提要】:元祐时期是北宋具有“分水岭”的关键时期,通过探讨元祐党争的缘由来揭示这一时期的士人的心态及其影响下的文学创作,进而总结出文学和政治的关系,及士人生活的真谛。【关键词】:意气之争畏祸心理文学创作【正文】:一.简介元祐党争及其发生的原因元祐,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凡八年。这八年,是北宋党争全面走向情绪化、意气化的八年,它使元祐之后的北宋政局深深地陷入周期性动荡的怪圈;是北宋党争的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八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熙、丰党争,下启绍述党锢。元祐党争是北宋党争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究其发生的原因,有

2、以下几点:(1)北宋统治者的重文抑武的政策,使知识分子参政热情空前高涨;(2)北宋士人深受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影响,尚党盟,有极高的经纶济世的精神;(3)宋中期以来的三冗问题(即冗兵、冗官、冗费)的激化,士人的高度关注,纷纷提出自己观点,因政见不合,逐渐形成两派,即旧党和新党,互相倾轧,形成于庆历新政,激化于熙、丰变法(即通常所说的王安石变法),故促成了这八年的党争。二.元祐士人的矛盾心态与成因元祐党争有其的特殊性,即士人的参政热情极高与其特有的畏祸心理互相互动和其影响下的元祐文学并没有其他党争文学走向衰沉而闪烁着其思想光辉。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知识分子的参政热

3、情是很高的,尤其是处于乱世的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的乱世年代。他们积极参政的同时,又时刻保持着知识分子特有的“诗人敏感’,常怀有“稍有不慎,辄遭其祸”的畏祸心理。同样,处于执政主体的元祐党人(旧党)持着高度敏感,谨慎畏祸的心理,但有其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产生的两点原因:(一)元祐党人的“喜同恶异”的主体性格和悉改“熙丰之政”役法问题是元祐党争初始,新旧党争争论的问题。其实,免役法在实行之后,于国于民利大于弊,但司马光持着高太后,粗暴地阻止免役法继续实施,甚至还六次专门上疏论之弊,“他直说不合令民出钱,其实不知民自便之”①朱熹对司马光的评价“温公

4、忠直,而于事不甚通晓”,但恐怕不止此因,应该是“喜同恶异、党内伐异”的主体性格所引起的“愤嫉太深”。元祐党人其实不太支持司马光这一做法。程深感司马光这一做法,会带来“衣冠之祸”,从而时时怀着畏祸心理。“以母改子”论则是司马光依靠高太后的威权,悉改熙丰之政,“以母改子”,贬逐神宗所用之臣,大大损害哲宗的皇权自尊心,违反了“三年无改父之道”的儒家经训,为后来的“绍述党锢”埋下了祸根。元祐党人深知此点,只好把畏祸心理和倾轧新党结合在一起,成了一场“意气之争”。(二)来自元祐党人的内部倾轧元祐党人内部各分党与后,也采用了倾轧新党的手段自相残杀,尤以“蜀、洛两党”为甚。如

5、元祐六年,朔党刘挚因接见章惇子弟及曾与新党刑恕通书,被指控为勾结新党,旋罢相位,又如“两次策题”之谤对蜀党领袖人物的陷害。这种内部争斗,使本就深忧“衣冠之祸”的元祐党人更觉得更加的“身自不安”.苏轼《与张君子五首》其五又云:又自顾衰老,岂能与人计较短长是非,招怨取谤耶?若缄口随众,又非平生本意,计之熟矣,以此不如且在外也。元祐党人因内部自分党与,倾轧不已而导致的畏祸心理,于此可见一斑。以上俩原因说明元祐党争时期的士人心态是:受儒家淑世精神的影响,充满激情地投入了这个“身非我有”的名利之域,且无怨无悔,但普遍“身自不安”,存在着畏祸及身的心理。作为参政主体和文学主

6、体的元祐党人,带着特殊的心态,必然会影响着这个时期的文学,如:文学题材,文学基调和文学风格等。为后人称盛的元祐文学,就这样产生了。三.矛盾心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元祐文学是党争激烈下的文化产品,有着特定的内涵。它给了士人一个参政的工具,又给士人一个宁静无色的心灵天空。文学在这一时期不再尽于审美,可以沦为政治的工具,继续加深自己的处境;又可以生活的娱乐工具,缔造新的生活真谛。于是,适合于讨论的散文和适合于抒情的诗歌,就成了这一时期士人创作的首选,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题材。(一).文学题材散文和诗歌是元祐文学的主要文学题材。散文以政论文(如奏议)为主。据《苏轼文集》

7、统计,奏议凡一百五十篇,其中从元丰八年十二月还朝至绍圣元年被贬之前,苏轼就创作了一百五十九篇;再据《栾城集》,直接议论时事的书、状共一百五十一篇,作于元祐年间的为一百四十篇,可见创作之多。诗歌则以题画诗和酬唱诗为主。在元祐时期,以二苏为宗主的文人中,均或多或少地作有题画诗。据《栾城集》,苏辙作有题画诗凡十三题十八首;据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黄庭坚在元祐作题画诗四十五题五十四首;又据孔凡礼校点《苏轼诗集》,苏轼作于元祐的题画诗三十五题四十八首。再看酬唱诗,“诗人酬唱,盛于元祐”,②围绕在两苏为宗主的文人,由于师从的关系,几乎都对当时两苏和黄庭坚的诗进行唱和,有

8、时还对古人的诗进行唱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