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就业理论演进的历史轨迹及启示

西方就业理论演进的历史轨迹及启示

ID:9772712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8

西方就业理论演进的历史轨迹及启示_第1页
西方就业理论演进的历史轨迹及启示_第2页
西方就业理论演进的历史轨迹及启示_第3页
西方就业理论演进的历史轨迹及启示_第4页
西方就业理论演进的历史轨迹及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就业理论演进的历史轨迹及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西方就业理论演进的历史轨迹及启示内容提要:西方就业理论从18世纪人口与资源均衡发展的思想萌芽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有古典经济学派人口均衡发展思想、新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人力资本与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就业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新自由主义的反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等诸多经济学流派和就业理论体系。各学派深入探讨产生失业的原因,并形成各自颇具特色的就业理论。回顾和梳理西方就业理论的历史演变轨迹,对解决当前中国的就业问题,具有前瞻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流派,就业理论,历史轨迹,启示  一个国家的就业状况与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社会发展等问题是交互并行的,就业率的高低甚至直接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巩固。西方就业理论正是为了解释并缓解失业问题和就业波动的困境而创立的,从发展方向看,也存在一定内在的历史逻辑。在经济转轨时期,为促进我国就业问题的更好解决,我们一方面应当借鉴西方就业理论中有益部分,同时也要注重中国当今实际,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就业理论来指导中国失业问题的治理。  一、西方就业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剖析  

3、1.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派人口与资源均衡发展的思想萌芽  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经济思想发起于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年),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年)是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他们主张自由的市场竞争,在乐观看待市场的同时,也看到市场背后灾难性的危机,预期将会出现普遍的贫困和增长的终结。并提出政府干预只能使情况变得更坏,因为政府不能改变土地的稀缺,也不能控制人口的增长趋势。惟一的途径是通过瘟疫、战争和饥荒使人口减少,获得人类生

4、存的自然平衡。  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就业理论  19世纪末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普遍贫困和增长速度减慢的预言未成为现实,使人们对这些预言所依赖的理论产生了怀疑。阿尔弗来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1842-1924年)把古典经济学的供给分析和边际效用学派的需求分析加以综合,创立了新古典学派,形成了一个以生产成本分析为中心的供给理论和以边际成本分析为中心的需求理论相结合的新的经济学体系。他们认为“供给总能产生需求”,这就是所谓的“萨伊定律”。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

5、要解决失业问题首先要解决劳动力市场竞争不充分的问题。一个均衡的市场,没有资源被闲置或被浪费,所以它同时又是个“充分就业”的市场。01933年出版的《失业论》一书中明确表示:“只要有完全自由竞争,……就会有一股强烈的倾向将工资率与需求相联,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就业”。  3.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给西方各国带来空前规模的失业。凯恩斯把经济危机归咎于自由市场制度,主张通过国家纠正市场的缺陷,解决经济危机。“在30年代大萧条期间,人们曾经突出确认经济关系

6、对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凯恩斯用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来解释危机,认为生产过剩和失业的原因是在总收入和总消费之间存在差额,比如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等来刺激需求,达到社会充分就业水平。凯恩斯的理论体系是由有效需求不足、三大心理法则和“反周期”政策主张构成的。凯恩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一般情况是有效需求不足,包括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认为,必须摒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依靠国家干预。  4.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利用不足,人力资

7、源大量闲置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困扰。在20世纪50年代,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等讨论了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下的就业问题。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是以农村和城市相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为特征,但是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是经常发生的。城乡间的二元结构、地区间发展差距加大和贫富间的两极分化引起社会利益向两极方向的分化。发展经济学关于扩大就业的主张主要有:(1)尽量减少城乡不均等的就业机会,减少城乡收入差距。(2)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村工业。适度发展教育事业,避免教育失

8、业,人力资本闲置,提高资本增长对就业的扩散效应,增加就业机会。  5.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人力资本与就业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哈比森、舒尔茨等。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人力资本之父——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anCapital)因素突出出来,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即是人力资本,它是通过对人的教育、培训、保健等方面的投资形成的,并由此提出关于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模型:Y=F(K,AL,H)。其中,K表示资本,L表示未经过教育的简单劳动力,H表示人力资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