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ID:9782106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9

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_第1页
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_第2页
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_第3页
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_第4页
资源描述:

《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作者:孔凡奇,王志烈,谢辉,何其平,邬守凯,林海涛【摘要】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自体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0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29例,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AO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按JOA评分评定手术效果,术前评分平均为9.2分,术后评分平均为14.6分,本组优16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达90%。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钛板;内固定脊髓型颈

2、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常呈进行性发展,保守治疗效果差,多需手术治疗。现在的观点认为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目前有多种手术方法可供选择,我们2003年10月至2007年1月对2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行颈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前AO钛板内固定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38~63岁,平均52岁。病变累及单一节段10例,其中C3~42例,C4~53例,C5~65例;累及2个节段17例,其中C3~4、C4~53例;C4~5、C5~69例,C5~6、C6~75例,累及3个节段2例,均为C3~4、C4~5

3、、C5~6节段。发病时间4个月~28年,平均6.5年。9例有明显外伤史,16例与职业有关,其中驾驶员9例,会计7例。按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OA评分法)评分为7~12分,平均9.2分。1.2影像学检查本组所有病例均行正、侧、斜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和MRI检查,19例行CT检查。全部病例颈椎生理前凸均减小或消失,3例呈现反屈。21例椎体后缘增生,骨赘压迫脊髓或神经根。18例椎间盘明显变性突出,节段性压迫脊髓,呈串珠样改变,7例后纵韧带骨化。9例钩椎关节增生显著,椎间隙变窄,椎管相对狭窄,4例合并有颈椎不稳。1.3手术要点本组均选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患者取仰卧

4、位,肩下垫一薄枕,头后伸15°~20°。经右侧颈前横切口或斜切口,沿胸锁乳突肌及颈动脉鞘内缘、气管食管外缘逐渐进入达椎前筋膜后,C型臂X线机下定位确定病变间隙,电刀切开病变间隙前纵韧带和前方纤维杯,彻底摘除或刮除变性的间盘组织、上下软骨板和后方纤维环,在椎间开槽或行椎体次全切除(多节段患者)。用Caspar撑开器撑开病变间隙,直视下用刮匙和0号或1号椎板咬骨钳清除椎体后缘增生的骨赘和残余纤维环碎屑。后纵韧带切断后尽量给予清除,若伴有后纵韧带骨化,操作应轻柔、谨慎,以免损伤脊髓,可将其四周切断让其漂浮,解除脊髓压迫。上下椎体后缘及侧方潜行减压,去除增生的钩椎关节。用生理盐水冲洗病

5、变间隙后,测量间隙或骨槽大小,取相应大小(较骨槽大约1~1.5mm)带三面皮质骨的自体髂骨植入。轻轻叩击,使其牢固植于病变间隙或骨槽中,距椎体前缘约2mm。然后用AO钛板系统固定,C型臂X线机透视见钛板及螺钉位置理想后冲洗切口并置负压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1.4术后处理术后24~48h拔除切口引流管,3~6d下地活动,佩戴颈围或支架2~3个月,每月复查1次。2结果手术时间50~14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约40~100mL,平均70mL;切口均一期愈合,住院时间7~20d,平均11d;1例发生一过性声音嘶哑,对症处理后痊愈。全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8个月,平均

6、13个月。椎间骨性融合起始时间2.5~4个月,平均2.8个月。仅2例发生椎体塌陷,间隙变窄,高度轻度丢失,延长支架固定时间,5个月后复查,椎间隙已骨性融合,颈椎稳定。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断钉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按JOA评分,术后12~16分,平均14.6分,优16例,良10例,好转3例,优良率达90%。3讨论颈椎病是严重的颈椎退变性疾病。颈椎椎间关节因长期承载各种应力负荷而发生退变,椎间盘变性突出,椎间隙高度丢失,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增生肥厚甚至钙化,椎体后缘、构椎关节及小关节突骨赘形成,导致椎管矢状径减小、椎管狭窄。这些病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或血管及相关组织,从而引起与之

7、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脊髓前动脉提供脊髓65%~70%的血供,如脊髓前压迫进行性加重,则通过脊髓前动脉终末支供应脊髓的血供可能被中断[1]。长期血供障碍,使局部缺血、脊髓脱髓鞘及轴浆流动中断,神经细胞受损,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和体征。脊髓型颈椎病就是这些退变增生突出的组织刺激和/或压迫脊髓而引起。过去认为脊髓型颈椎病只有在发生以下情况才去考虑手术治疗。a)轻度脊髓压迫症状,经短期保守治疗无效;b)有急性进行性脊髓压迫症状,经脊髓造影或CT、MRI证实者;c)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突然加重者[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