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课”到“磨课”——做一个高明的师傅

从“模课”到“磨课”——做一个高明的师傅

ID:9784837

大小:2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9

从“模课”到“磨课”——做一个高明的师傅_第1页
从“模课”到“磨课”——做一个高明的师傅_第2页
从“模课”到“磨课”——做一个高明的师傅_第3页
从“模课”到“磨课”——做一个高明的师傅_第4页
从“模课”到“磨课”——做一个高明的师傅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模课”到“磨课”——做一个高明的师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模课”到“磨课”——做一个高明的师傅"借骨干引领,扶新手上路."为了帮助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顺利度过"课堂教学"关,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我们往往借助一批业务骨干的引领,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进行多次"磨课".可是,在"磨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模课"较多,而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却较少.以一对师徒的"磨课"过程为例弟子小李要进行教学展示了,为了"战之能胜",急于求成的师傅忙着"言传身教",先是给弟子找合适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再帮弟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甚至每一个眼神,每一个

2、动作都要严格把关,弟子在旁洗耳恭听.然后要求弟子一遍又一遍地试教,将课"背"得滚瓜烂熟.最后是弟子带着师傅的期盼走上了展示的"舞台",弟子"一字不漏"地演绎,"圆满"地完成任务,师傅赢得了"指导有方"的好口碑,满怀自豪和欣喜!这种"磨课"方式省时奏效,但"轻松一族"的弟子却找不到自我,因为她卖的是师傅的瓜,自己却不会种瓜.弟子一旦离开了师傅,没了依靠,这一种"磨课"是存在巨大的缺陷的.1.违背了循序渐进的指导原则.新教师的成长需要有一个过程,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指导原则,像小李的师傅"替代式"的指导,将

3、自己的教学精华集中于一堂课中,这种"一蹴而就"的方法,很多教师以为"一点就通",效果很好.而实际上弟子并没有真正理解和领悟师傅这样设计的意图.因此弟子只能进行简单机械的复制和模仿,如果中途出现"学生回应障碍",就容易手忙脚乱,措手无策."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最终只会"拔苗助长".所以,在师徒结对中应着眼于教育的本质规律,先务实再求精,一步一个脚印地指导弟子在实践中历练,使弟子在点滴进步中逐渐获得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弟子的成长道路铺上坚实的基石12.淡化了新教师的学习主体.师傅将弟子

4、小李的脑袋当成了盛东西的容器,而不是生成思想的容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指导学习不是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思想碰撞后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师傅忽略了弟子的所思所想,即忽视了弟子是学习的主体,即使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也只是一潭不会流动的水,最终汇不成滔滔的大河!弟子"在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学指导也要尊重弟子的选择和思考,摒弃"至上而下"的听从,要创设"开放思想","成功体验"等良好的研讨氛围,建立相互尊重的师徒关系

5、,鼓励弟子敢思,敢问,敢做,让他们在正确引领和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3.忽视了新教师的反思能力.着名教育学家叶澜指出:"一个教师上一辈子的课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在一个教师专业成长进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见反思能力的培养比"怎样上一堂好课"重要得多.在上述例子中,因为刻意追求教学的完美而缺少了错误尝试这一主矸究动学习的过程,错过了许多自我反思的机会.久而久之,教师就没有了反思的习惯,缺失了反思的能力,不知孰对孰错,于是前面的道路就会

6、一片迷茫.看来,师傅光用越俎代庖的方式是难以提高弟子的课堂教学水平的.因此对新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师傅不仅需要有精湛的业务教学技能,更需要有正确引领的方法.为了给新教师搭建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促使弟子成功挑战自我,师傅在指导中须扮演好三种角色:首先,做教学理论的支撑者.在给新教师修改教案或者评课的时候,我们往往着眼于每个细节,力求把它磨成一堂精品课.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包治百病",新教师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只会依样画葫芦.其实"磨课"并不是要在短时间内磨炼出一节精品课来,而是在指导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这一过

7、程,帮助新教师深入反思自己的课堂,探寻教学失误,失策的根本原因,然后改进教案,重构课堂.师傅的引领关键是思想的引领,"思想囊括宇宙",教学的调整方案是受教学思想制约的,师傅应当适时给弟子一根"拐杖",帮助弟子找准理论的支撑点,让弟子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理念,其价值取向就是主体自由精神,它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突出主体了吗?教学进行平等对话了吗?教学形式和内容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吗?所有这些都将指使着教学要顺应孩子的需要.在小班认识《西瓜》一课中,教师因为了解孩子自我控制

8、能力差的年龄特征,一改以往"先认识再品尝"的模式,让孩子们先品尝,再交流,在满足和体验中学得轻松而有收获.反之,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不管进行多少次试教,仍然像裁缝师傅事先没有进行量体,裁出来的衣服不是小了,就是大了,始终不尽人意.其次,做教学行为的支持者.师傅是引领者和支持者,而不只是活动的策划者,"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具体指导过程中要让弟子学中有思,思中有学.教学活动设计要求弟子独立完成.在实施教学之前,教师要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