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新课程感受反思新成果——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实施体验与感受

学习实践新课程感受反思新成果——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实施体验与感受

ID:9787372

大小:3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9

学习实践新课程感受反思新成果——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实施体验与感受_第1页
学习实践新课程感受反思新成果——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实施体验与感受_第2页
学习实践新课程感受反思新成果——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实施体验与感受_第3页
学习实践新课程感受反思新成果——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实施体验与感受_第4页
学习实践新课程感受反思新成果——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实施体验与感受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习实践新课程感受反思新成果——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实施体验与感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习实践新课程感受反思新成果——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实施体验与感受中学数学杂志2011年第5期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后期的确是超过老师的,如果教师学生同场竞技,说不定教师还会输给学生.当然,我们应该高兴一好教师是以教出超过自己的学生为荣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是要向学生学习.而在平时作业或考试过程中,一些学生的解题思路,一些别样的解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因此,教学相长,向学生学习不是降低自己的身份,而是一种境界,一种提高.2.5数学教师也要创新?张奠宙和赵小平教授说:"创新并非要处处'优先

2、"'.这句话说得真好啊.展开来理解是,创新并非都要优先,也并非都是好的.是啊,那些犯错误的创新,那些违法乱纪的创新就不是好的,而是坏的,当然不值得提倡.但对于数学教师的解题创新,那肯定是好的.名师出高徒,通过教师的创新带动学生的创新,数学的百花园才能姹紫嫣红.创新除了解决问题外,还包括提出新问题,比如出题,命制一些好题;有价值的题,当然包括教学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等等.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智慧和积极进取.当然,数学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解题,还有原理的讲解,知识来龙去脉的梳理与传授,等等,是一

3、个系统工程.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是啊,高素质的教师造就高素质的学生."善学习,会创造"就是高素质.学习解题,学习创造,应该成为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以此共勉!参考文献.[1]张奠宙,赵小平.创新并非要处处"优先"[J].数学教学.2010,11:封底.作者简介童其林(1963一),男,福建永定人,高级教师,2010年评为特级教师,曾有200余篇文章发表,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与数学教学研究.学习实践新课程感受反思新成果——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实施体验与感受江苏省高邮中学22560

4、0黄桂君2005年江苏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开始新课标下的新教材实验,下面将我们在高中数学教材(苏教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验,感受,向读者做个简单的汇报.1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执行《要求》首先认真学习,理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钻研,熟悉新课程教材及其教学参考书,把握,执行《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高三复习还加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数学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实践表明,教师对教材的内容不难把握,就

5、是对教材的教学深度不知道如何把握(往往容易走上老路).起初常常遇到一些问题,如1.判断函数厂()=————.的奇偶性.2.函数Y=si一+√1+++los,∈10,W盯-I的最大值为.题目没有问L叶J题,也很好,就是觉得有疑问:这样的问题给学生练习合适吗?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6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许多老师对《课程标准》学习不够,对它的理解不到位(实事求是地讲也很难到位),所以容易错位(讲偏了)或越位(拓宽加深).为了帮助我们准确,适度地把握《课标》提出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有效地开展教

6、学活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避免出现各种偏差,确保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根据我省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江苏省教育厅还特别组织研制出台了《要求》.每个模块或专题设置"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2009年9月还根据江苏省"五严规定"的有关要求对其中的"学习要求"进行了一些修订,内容详细,指导性强1._我们的做法是,不管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教某章节时,都要先认真地对照《课标》主要是《要求》(高三还有《考试说明》),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再认真:地学习,研究一

7、遍,所有的例,习题都必须做一遍(例题要在看其解答之前做一下),感受教材编写的意图;看看教材编写专家们的相关指导系列文章或新课程有关培训的系列讲座等,了解他们的建议.这兰竺豳是最起码的要求,也是顺利进行教材实验的一个基本条件,然后再准备教学设计等.对一些特别的教学内容如"诱导公式"等,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传统的方法(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中),新教材的方法等进行"同课异构"实验,比较,感受.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扬州市十一五课题《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策略比较研究》的研究.实际情况

8、是还有不少老师根本不看《课标》,《要求》,特别是后者甚至不知道,往往被配套的教学案或导教案,同步导学,习题集,网上现成试卷等所吸引,拿来主义(不管是否符合学习要求,有些是超前的,有的根本不作要求),既坑害了学生也累坏了自己.所以要加强学习,加强研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精简高效.2教材实验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下面几个方面的体验与感受,时刻提醒着我们在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穿新鞋走老路.2.1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有10个基本理念,6个具体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