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

ID:9788089

大小:3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9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_第1页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_第2页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_第3页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_第4页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国年间天津的形意拳家张鸿庆。对古传形意拳谱讲的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般拳师教学生练形意拳,都是以刚猛起步,求刚、求快、求整,硬打硬进无遮拦,而张鸿庆先生的教法是以形意五行拳为载体,先让学生弄明白五行拳各形的劲道,调整好每个动作的呼吸,方法是由松柔入手。慢练、练气、摸劲。    张鸿庆传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

2、,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

3、。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张鸿庆的形意拳师承张子兰、李存义。张子兰、李存义师承刘奇兰。这一支形意

4、拳属于李洛能传的。河北派。传到李存义这一辈时,已经很讲究气法的运用和练法上的灵活性了。张鸿庆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主要在内涵的感悟发掘上)。在长期的修炼与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张鸿庆传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

5、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一、三体式桩    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

6、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    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尖外撇约45度,前脚尖直向前。同时左拳上钻至右小臂腕后内侧时,两拳内翻变掌,左小指掌根沿右掌虎口轻擦向前推出,右手拉至脐下小腹右侧,手心向下,塌掌根,六指根轻贴小腹,小臂贴靠右肋,两臂抱圆,右肩内扣,左掌前推,腕与肩平,尺骨有搓撑劲。掌心向前,掌指向上,腕曲45度,坐腕,劲力在神门穴,臂极力前伸,但不可直,掌要推上劲,肩要撒开,不可僵硬,劲到掌指,虎口要圆,掌心内含。要

7、有吸劲,食指要上翘,眼看食指。    左手食指尖,左脚尖与鼻尖上下要三尖相对。前脚要戳(撑)住劲,后脚要蹬上劲,两膝要曲,但要有挺劲,不能软,也不能硬挺(后胯不能绷直,臀尾不能上翘)。总之两膝要有弹簧劲。    此式练时,右脚不动,左脚向前趟出一步,要求左脚跟先着地,然后前脚掌着地,待全脚踏实,意气劲先落至前脚,前脚踏劲,劲由前脚向前腿向上返劲至腰脊背,然后后腿蹬劲,两脚向下蹬踏劲反弹向上,同时腰胯向下松沉(气沉丹田,降至涌泉)。两膝曲但要有挺劲,背要有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