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ID:9794057

大小:308.00 KB

页数:90页

时间:2018-05-10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_第1页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_第2页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_第3页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_第4页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教学目标  一、“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既要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要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  二、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  三、把古代散文的诵读当作教学目标之一,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  四、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单元说明  中国艺术注重体验,西方艺术注重认知;中国艺术以直觉体悟取胜,西方艺术以哲理思辨取胜。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否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态。诗

2、、词、曲、赋、小说、戏曲,这些艺术体裁创造艺术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其中的艺术形象的特征也并不相同,有的表现为栩栩如生的人物,有的表现为生动曲折的故事,有的表现为情景交融的意境,还有的表现为物象、情景、情绪……好的艺术形象都是审美物象和审美意象的统一,能够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感悟其理。  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别。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常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见欧阳修《六一诗话》)。因而,诗歌的兴象非常发达,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

3、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不同的散文类别中,艺术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细致生动的事件,抒情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真挚感人的情感。不管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审美物象,都可以有好的艺术形象。  在散文中,好的艺术形象一定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散文都

4、以形象性取胜。赏析示例的《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一篇游记散文,描写了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自主赏析的《庖丁解牛》是一篇哲理散文,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养生的道理。《项羽之死》是一篇传记散文,通过语言、行动描写,刻画出项羽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阿房宫赋》是一篇史论散文,通过对阿房宫的建筑群和宫内奢华生活的形象描绘,说明国家兴亡的道理。推荐作品部分所选的《方山子传》和《大铁椎传》都是人物传记散文,前者通过对几个生活片段的描述来塑造人物,后者通过充满悬念的记述表现人物的传奇色彩。  作品欣赏庖丁解牛  整体感知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5、。关于“养生主”,清人王先谦《庄子集解》释义为:“顺事而不滞于物,冥情而不撄其天,此庄子养生之宗主也。”所谓“养生主”,就是养生的主旨,也就是养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  课文的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自如,发出轻快的皮骨相离的砉砉响声。当庖丁进刀的时候,听到的是更为响亮的哗啦啦的声音。这些富于节奏感的声音非常美妙,和庖丁优美的动作相配合,就像奏乐,又像舞蹈,如同商汤乐舞《桑林》和尧时乐曲《经首》那样优美。  第二段紧

6、接着写到了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文惠君对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产生了好奇心,引出下文从现象描述转入本质追索,从旁人的所见所感转入庖丁的个人体验。  第三段是庖丁对文惠君的解答。庖丁首先说明自己追求的是“道”的境界,已经超过技术层面。接着庖丁讲了自己达于“道”境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所见无非牛者”;第二个阶段是“未尝见全牛”;第三个阶段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道”境的外在表现是“刀十九年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道”境的内在本质是“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达于“道”境的方法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

7、”。最后,庖丁讲到达于“道”境之后的谨慎态度。“每至于族”,他仍然会“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保持着警戒和惊惧之心,动作也是轻微而迟缓的。即使成功解牛之后,在满足的同时还要小心地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最后一段写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一番话,领悟了养生的道理。  庄子所讲的养生的道理是什么呢?庄子在《养生主》中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

8、年的目的。“以无厚入有间”也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