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系统匹配计算讲义

制动系统匹配计算讲义

ID:9794743

大小:721.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5-10

制动系统匹配计算讲义_第1页
制动系统匹配计算讲义_第2页
制动系统匹配计算讲义_第3页
制动系统匹配计算讲义_第4页
制动系统匹配计算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制动系统匹配计算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讲义开发(讲师用)(制动系统匹配计算讲课提纲及内容)课时_____一制动系统匹配计算提纲及内容1、制动系统匹配计算的目的与要求制动系统匹配设计主要是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整车配置、布置及参数,参考同类车型参数,选择制动器型式、结构及参数,然后校核计算,验证所选参数是否满足设计任务书及法规的要求,满足要求后初步确定参数。公司目前车型主要是M1、N1类,操纵系统为液压操纵、真空助力。因此,本匹配计算主要以上述车型及操纵系统为基础进行基础制动系统及调节装置的匹配计算,ABS或ESP的匹配计算由配套厂家完成。  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结构、性能和试

2、验方法》、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3594-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等对制动系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因此,制动系设计首先应满足以上法规的要求。同时,为提高整车性能,不同级别的车型,又会对制动性能提出高于以上标准的要求,这些要求会在设计任务书中体现,因此,对设计任务书要求高于法规要求的,要按设计任务书要求设计。2、制动系统主要参数的选择制动系统参数选择形式多样,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以最终保证设计参数合理为准。如:轴荷、重心位置相近的车辆,可借鉴采用参考车型数据;平台化产品

3、,可借用部分参数,选择其它参数;选择参数后要进行校核计算,满足要求后就可以采用;下面以无参考样车时的设计为例,简要说明制动系统主要参数选择的一般步骤。制动系统参数选择的一般步骤如下:(1)了解整车配置并输入与制动系统有关的整车参数及要求。输入的参数及要求如表2表2与匹配计算有关的整车参数及要求序号参数代号单位数值备注1整车空/满载质量kg通用代号m2轴距Lmm3空载/满载质心高mm通用代号4空载/满载前轴到质心水平距离mm通用代号a5空载/满载后轴到质心水平距离mm通用代号b6前/后轮胎滚动半径mm前后轮胎一致时代号R7制动系统配置及其它要求1、装配AB

4、S还是ESP还是感载比例阀2、对前后制动器型式的要求。3、对管路形式的要求4、其它要求。(1)初步选择系统主要参数。(2)制动器及相关参数选择及计算。(3)操纵系统主要参数选择及计算。2.1初步选择系统主要参数在确定制动器参数之前,需初步选择同步附着系数、制动力分配系数及液压系统工作压力。根据整车提供的参数,绘出理想制动力分配I曲线,参考同类车型、根据ABS或比例阀的一般要求,可以确定空载或满载时的同步附着系数,然后,计算出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绘出β线。将I、β曲线进行分析比较,初步选择合适的制动力分配系数。2.1.1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绘制1、制动时地

5、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不考虑制动时的空气阻力、滚动阻力、轴承摩擦力、传动系阻力、坡度等,制动时地面作用于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如图3-1所示:由图3-1,对后轮接地点取力矩得:……………………………………………(2-1)式中:——地面对前轮的法向反作用力,N;——汽车重力,N;——汽车质心至后轴中心线的水平距离,mm;——汽车质量,kg;——汽车质心高度,mm;——轴距,mm;——汽车减速度,m/s。图1制动工况受力简图对前轮接地点取力矩,得:………………………………………………………(2-2)式中:——地面对后轮的法向反作用力,N;——汽车质心

6、至前轴中心线的距离,m。2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曲线(1)、地面制动力FB:地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制动力,即地面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其方向与车轮旋转方向相反。(2)、制动器制动力Fμ: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又称制动周缘力。与地面制动力方向相反,当车轮角速度ω>0时,大小亦相等,且Fμ仅由制动器结构参数决定。即Fμ及取决于制动器的结构型式、结构尺寸、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及车轮有效半径等,并与制动踏板力即制动系的液压或气压成正比。Fμ=Tμ/R   ………………………………………………………(2-3)式中:Tμ—制动器对车轮作用的制动力矩

7、,即制动器的摩擦力矩,其方向与车轮旋转方向相反。     R—车轮有效半径。  (3)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   在附着系数为的路面上,前、后车轮同步抱死的条件是: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之和等于汽车与地面附着力;并且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别等于各自的附着力,即:…………………………………………………(2-4)在上述条件下,,由(2-1)、(2-2)、(2-4)可得以下公式:…………………………………………………(2-5)…………………………………………………(2-6)……………………………(2-7)式中:-前、后轴车轮的制动器制动力;   -前、后轴

8、车轮的地面制动力;   ф-附着系数;—前、后轴附着力将(2-7)可绘成以Fμ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