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ID:9845393

大小:35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12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1页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2页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3页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4页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新课推进【课前准备——活动与探究】教师课前与学生交流意见,并把意见归类,完成单元课时内的框架问题的设计。同时确定探究问题的内容主线。班级同学自由组合成课外的中华文化探究学习小组,明确各组分工,各自结合本地文化生活探究古代中国文化。【自主探究】问题探究表——单元课时内的框架问题的设计题目问题探究归纳和结论课标要求教具准备古代辉煌历程1、中华文化经历了怎样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1、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殷周时期(发源)→(初步形成)→(促进)→(进一步发展)→(全盛)→(延续)→明清(面临

2、冲击)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来源:Z+xx+k.Com]1、多媒体课件2、教师演示文稿3、网络教室(或多媒体教室)薪火相传一脉相承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什么?3、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史书典籍4、为什么说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来源:学科网]2、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来源:学

3、科

4、网Z

5、X

6、X

7、K]3、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____________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统一的汉字成为中华文明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

8、一脉相传的。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为世界所仅有。[来源:学科网ZXXK]4、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即和。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5、从近代中华文化衰微及近代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实践看,你认为应怎样才能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5、随着日渐没落和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衰微的过程。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的的奋斗密切相关。只有在的领导和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同学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等待我们去探究了解,而课本给我们的信息是有限的,我们也可以当

9、研究的学者。大家可以自由组合成课外的中华文化探究学习小组,要选择好课题内容,充分挖掘我们所处的闽南地区的乡土资源,分工合作,自主研讨,利用好课余时间,利用好我们学校的网络、图书馆与阅览室这些丰富的资源,完成探究工作,下一节课来介绍你们发现的成果。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情境设入:播放歌曲FLASH:(放图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教师活动学生活动FLASH歌曲《中国人》动画内容是北京08申奥成功令人激动的场面,学生在歌声中来到多媒体教室,在欣赏中做好上课的准备。教师:《中国人》道出了我们作为中国人而自豪

10、的心声!我们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自豪!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有人说在会徽中蕴涵了中国文化,大家来说说,你从图中又有什么发现?教师:大家说得不错。“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这个设计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文化精神。她是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神韵的中国汉文化的符号,象征着开放、充满活力、具有美好前景...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人,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有多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学习的内容,大家打开课本62页,我们一起学习第六课第一个内容:

1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同学积思考,踊跃回答学生甲:五个福娃的名字分别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连起来读就是:“北京欢迎您”学生乙:会徽中是蕴涵了中国文化,我看到“京”字好象在蹁翩起舞,那是有我们特色的舞蹈。学生丙: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教师导入:对学习,我们一直倡导这样的理念:第一组发言人:我们小组5人主要探究殷周时期之前设计的框架问题):1、中华文化经历了怎样独具特

12、色的辉煌历程?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什么?3、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史书典籍4、为什么说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5、从近代中华文化衰微及近代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实践看,你认为怎样才能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古代辉煌的历程殷周时期(发源)→(初步形成)→(促进)→(进一步发展)→(全盛)→(延续)→明清(面临冲击)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导。我们再一次看看我们之前设计的框架问题,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大家先看第一个内容问题:想想中华古文化经历了什么发展历程?【活动与探究】教师:我

13、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的伟大的古文明,这些古文明表现在哪里?又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呢?对此我们全班同学分为六个组,利用了课外时间来探究学习,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结合本地乡土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