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合作

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合作

ID:9888932

大小:7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13

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合作_第1页
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合作_第2页
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合作_第3页
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合作_第4页
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合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合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合作 ——合作学习基本要素之比较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马兰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盛群力   摘 要:为了更好地揭示各种合作学习具体方式背后所包含的教育理念,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有必要对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进行探讨。从合作学习三位代表人物所主张的基本要素来看,“建立互赖关系,聚焦小组目标;明确个体责任,确保人人参与;掌握社交技能,直面积极互动;鼓励公平参与,实现机会均等”是合作学习不同流派的共同内核。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方式;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理论自20

2、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迄今已有了几十年的历史。它是一个无论在教育理论界还是教学实践中都备受青睐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数十年潜心致力于在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之间架构桥梁的著名美国学者罗伯特·马扎诺(RobertJ.Marzano)曾经列举出近30年来对提高学生成绩最具影响力的9项教学改革策略,合作学习位居其中。[1]  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RobertSlavin)、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DavidW.JohnsonandRogerT.Johnson)、美国“卡甘合作学习中心”的卡甘(Sp

3、encerKagan)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沙伦(S.Sharans)等。几十年来,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各自的合作学习理论与实施策略,使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合作学习专家,斯莱文、卡甘和约翰逊兄弟对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问题都有自己独到、专门的阐释(见下表)。[2]我们不难看到,三位代表性专家对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问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具体表述上均存有差异。卡甘在谈及自己提出的四个合作学习要素时甚至提出,所有的合作结构都必须全力贯彻这四条基本原理,如果合作结构没有体现这四条基本原理,那么它只是小

4、组学习,而不是合作学习。[3]然而,理论阐述上的差异并不妨碍我们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恰恰相反,通过他们对合作学习基本要素的不同阐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合作学习理论家们所倡导的教育理念。鉴于此,本文拟尝试对斯莱文、约翰逊兄弟、卡甘等代表人物提出的合作学习基本要素进行比较,以求更好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本质特征。   一、建立互赖关系,聚焦小组目标   约翰逊兄弟和卡甘在论及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时,都把积极互赖视为首要条件。在约翰逊兄弟的理论中,积极互赖意指一个人的成功必须以他人的成功为依据,一个人不可能离开其它组员的帮助或协作而自己取得成功。这

5、就意味着,在合作学习中,人们欣赏的将不再是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学习方式,在明确的小组目标下,共同协作以求双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为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提出小组要共同达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达成这一目标,约翰逊兄弟提出了许多用以构建积极互赖关系的具体要求,如:  (1)目标的积极互赖: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只是小组总目标中的一部分,小组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2)资源的积极互赖: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只拥有某种资源,

6、他们必须为小组的成功而分享资源。  (3)奖励的积极互赖:个体所获取的报偿如名次、表扬等不再是个人成功的象征,而是基于小组的出色表现。  (4)角色的积极互赖:为了完成某一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着互补且有内在联系的角色分工,以使小组责任具体化。  卡甘则以列举传统课堂、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三者区别的方式阐释其对积极互赖的见解。他说,在A课堂(传统课堂),老师面向全班提问:“谁能用英语说出商场里几种水果的名称?”在B课堂(小组学习),教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学习,并说:“现在小组讨论结束了,我们来看一看谁能用英语说出商场里几种水果的名称?

7、”在C课堂(合作学习),老师不但要求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讨论,还会要求学生:“在小组活动时,我们先两两配对,每人轮流用英语说出商场中水果的名称。”卡甘明确指出,要实现积极互赖,学生就必须回答,“我所获得的是否同其它小组同伴所获得的联系在一起,是否必须通过互助合作?”他分析说,积极互赖要求小组同伴荣辱与共,不可能一人独赢。在A课堂中,这一点是做不到的,因为许多学生都想吸引教师的注意,都想被指名回答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互助合作是稀罕物,帮助他人是对别人的施舍和同情,能否合作靠的是觉悟高低而不是机制保障,个体的学习成就完全靠自己打拼,同伴之间

8、没有彼此支持和协作的需要。在B课堂中,学生虽然被捆绑在一起了,但是彼此之间的互动没有精心安排,因此,组内总会有人对学习任务大包大揽,而其他人则作壁上观。在C课堂中,情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两两配对”、“轮流说”的具体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