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边疆学的研究方法

试论中国边疆学的研究方法

ID:9892878

大小: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14

试论中国边疆学的研究方法_第1页
试论中国边疆学的研究方法_第2页
试论中国边疆学的研究方法_第3页
试论中国边疆学的研究方法_第4页
试论中国边疆学的研究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中国边疆学的研究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中国边疆学的研究方法方铁摘要中国边疆学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边疆理论与治边实践并重、边疆历史与边疆现实并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研究成果既有学术意义也有应用价值等特点。由此决定其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应灵活多样。中国边疆学应继承和发展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同时积极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关键词中国边疆学研究方法目前中国边疆学如异军突起,已成为边疆问题研究及相关学科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中国边疆学正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学科,已是洞若观火的事实。近年发表的一些文章,从不同视角分析了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有关的问题。例如:马大正:《关于构筑中国边疆学的断想》,载《中国边疆史地研

2、究》2001年第1期;马大正:《关于当代中国边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4期。方铁:《论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2期;方铁:《古代治理边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构想》,载《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6期。鉴于中国边疆学学科自身具有的特点,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该学科的研究方法。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因做思考并连缀成文,以向贤者求教。一、中国边疆学的特点与面临的形势10简言之,中国边疆学是研究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与现状问题的学科。中国历来有重视治边的传统。近代由于列强环伺并中国边疆,导致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严重危机,催

3、生并促进有识之士对中国边疆历史与现实问题做深入研究。中国边疆学大致经历了古代治边研究、近代以来的边疆舆地学、边政学、边疆史地以及边疆综合治理等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不难看出,中国边疆学的萌芽与诞生,与中国边疆地区的治理以及边疆出现的危机和挑战相联系,并伴随中国边疆问题的日益深化与复杂化而相应得到发展。因此,当前渐趋成型的中国边疆学学科,大致具有如下特点: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边疆理论与治边实践并重,边疆历史与边疆现实问题并重,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边疆史地和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的相关学科相结合,研究成果不仅有学术意义,同时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

4、预期,中国边疆学具有的跨学科、跨领域、注重中长时段研究与多视角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与广泛应用价值等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更趋鲜明,中国边疆学有十分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国边疆学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门新兴学科。中国边疆学之所以具有中国特色,主要是出自以下原因:首先,中国的边疆经历了数千年形成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未发生断裂,而且我国有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治边传统,包括内容极其丰富的治边的理论与实践,而这一现象在世界上并不多见。其次,我国对边疆问题的研究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并经历了渐次提升、逐渐成熟的过程;我们不仅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边疆理论,在研究相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也位

5、居世界前列。其三,中国边疆学界密切关注边疆形势的发展,始终以正确诠释中国边疆的历史与现状、回答现今提出的重大问题为己任,而这一深切的人文关怀,得到其他领域学者的积极的响应,致使中国边疆学呈现迅速发展和渐趋深化的喜人局面。中国边疆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应注意与国际相关领域扩大交流并实现国际学术接轨。国外一些国家处理边疆问题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处理边界以及与边疆有关的问题,多遵循国际法提出的原则,注重相关概念的明确性与规范性,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当前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国对边疆问题的研究,与国外相关研究间缺乏共同的话语,对话与合作的基础比

6、较薄弱,这是导致一些误会与曲解产生的重要原因。我们应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加强与相关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求同存异,增进相互了解,逐渐实现我国边疆问题研究与国际的接轨。最近中国与日本就合作开发东海油气资源问题,达成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协议,提供了两国在解决有争议边疆问题方面寻求双方利益的共同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实现互利双赢的成功先例。据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008年6月1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宣布,见2008年06月19日人民网。可以设想,对有争议的历史问题,同样可以仿效处理上述问题的成功经验,本着搁置争议、面向未来的精神,实现“历史共享”或共同研究。对南京大屠杀的具体情形以及历

7、史上的高句丽问题,有不同看法的国家可以合作进行研究。方法是由相关国家的学者,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共同进行研究,双方学者本着学术探讨的精神充分发表意见,进行磋商讨论;在某些方面可能逐渐达成共识,并为两国社会所接受;对未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可以保留意见并各自表述,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关键是社会和舆论界应给予学者探讨以应有的自由空间,不宜轻易将学者的意见升格为政府的表态,而表现出过热或过激的社会反应。实现“历史共享”或共同研究,有助于在面向未来和求同存异的前提下,解决相关国家历史与边疆方面有争议的问题,甚至可能是当今解决此类问题唯一有效的办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