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孔子及古代儒学的演变

略论孔子及古代儒学的演变

ID:9932035

大小:45.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16

略论孔子及古代儒学的演变_第1页
略论孔子及古代儒学的演变_第2页
略论孔子及古代儒学的演变_第3页
略论孔子及古代儒学的演变_第4页
略论孔子及古代儒学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孔子及古代儒学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略论孔子及古代儒学的演变         1.真实的孔子是两重人格的孔子  汉代学术中极其重要的一大问题,就是所谓今文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斗争问题。这个问题过去钱穆论过(《两汉今古学评议》),周予同、金德建也研究过,但难以讲清,后人多以为只是由于文字字体记录经典发生歧义、分歧而导致的学派门户之争。殊不知,这场纷扰两汉数百年的思想斗争,其背后实质是重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  孔子一生生涯,应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流亡归鲁之前的孔子,那是一个从事政治活动的孔子,是作为政治活动家的孔子——试图用思想和学术去改良社会的孔子。  孔子的学团,与其说是一个学术团体,不如说是

2、一个政治活动的团体,是一个政党——“儒党”(古代即有这样的叫法),所以孔子的团队在当时的一些小国家被认为在政治上是有威胁性的;而在另一些国家,又被欢迎而引做奥援。晚年控制鲁国的季氏之所以邀请孔子归鲁,其实也是因为鲁国屡遭强国入侵,不得不借助孔子及其弟子的力量以御敌保鲁——这同时也是孔子携众弟子归鲁的原因。  孔子一生尚武。他本身不仅精于射道和驾车,膂力和足力过于常人,而且精于技击,经常长剑在身。孔门弟子中包含三教九流,不仅有武士(子路),有侠盗(颜涿聚),也有辩士(子羽)和商人(子贡),还出了战将(如冉有)。孔子本身也是知兵的,不仅亲临战场实际指挥过作战(武子台平叛

3、之战),而且能够克敌制胜。其身后隔代的弟子中还出了吴起这样的千古名将(子夏的弟子)。其实,得孔子之传的《左传》一书(作者左氏或曰为孔门弟子左丘明,或曰为子夏或吴起),此书多处论及兵道,不仅是一部历史和政治之书,也是一部颇有价值的兵书。有一种说法认为孙武、墨子也都出自孔门——而《孙子兵法》中确有儒家思想影响。孔子流亡卫国时, 卫 君(灵公)及执政的孔文子曾屡次向孔子问阵问兵,但孔子讳而不言。原因是卫国内政乱得一塌糊涂,实在无意去蹚浑水,所以孔子遂被疏远。  但是,孔子不仅在鲁国亲自发动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改革(削三桓、墮三都),早年在齐国还曾参与田氏的改革活动,并因此

4、得罪齐国权门贵族如晏婴等而被驱逐出境。孔子在流亡周游列国时,与当时的庶族改革家如楚国的白公、晋国的赵简子都有交往。作为一个出身本末实际来历不明、谱系有攀附贵裔之嫌的“庶子”(即竖子,是当时的骂人话),对周代的制度是不满意的,是希望变革的。孔子绝不是一个守旧的保守主义者,而是一个主张革新政治的改革者。  晚清今文学派大师康有为曾著《孔子改制考》一书,论孔子为变法改革的大政治家,其实是极有见地的!  但是孔子的政治改革事业并未成功。所以经历14年的流亡归鲁后,晚年孔子吸取了当年因触怒于三桓贵族而遭驱逐的教训。归鲁后的孔子圆滑了,他很少再干预和过问政治,而潜心于学术,研究

5、礼学和古今制度之沿革,整理和传述古代经典。晚年的孔子才是一个退隐书斋作为学者的孔子。  故早年、中年的孔子,是主张尚贤、选举、“革命”(这个词的发明者正是儒家)之道的改革家孔子;而晚年归鲁后的孔子,才是体行“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醇儒孔子。必须了解历史上真正的孔子是具有以上双重人格的孔子,才可以理解后来发生的儒学两大派别的激烈分化、纠葛和斗争。     2.儒分为八,大流归三  孔子死后,据《韩非子》云,“儒分为八”——“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以上儒门八派中,后来多数之学说湮灭不传,唯

6、有三派影响后世较为深远。  一派是子思及孟氏(孟子)之学,此二人实际同出于曾参门下,故后人称之为“曾、思、孟”学派。此派主要继承的是孔子晚期的礼学、经典学、辞章学以及修身齐家之学,属于儒门的人格主义一派。此派与汉代的古文学派有较多关系,但其大兴而被尊为儒学主流则在南宋、及明清时代。今人所知的儒学,其实主要是此派。  八派中的颜氏之儒,即颜渊一派。此派似亦失传,但庄子之学与颜渊之学貌似有关。不仅颜(严)、庄两姓文字可互通,而且颜渊的避世、苦行、犬儒主义,与庄子思想也多所相通。故有人认为《庄子》一书实即为颜学后人吸纳老子思想,兼容儒道而成。此可备一说。  但是,儒门八派

7、中对战国以至秦汉影响至大的,实际则是“孙氏”之学。孙氏者,即孙卿,亦即荀卿、荀子也。(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音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荀子乃赵人,其学之源据西汉人所述谱系,是源出自子夏一门。  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其先世当为卜人,其出身微贱,家业贫寒,是晚年孔子在卫国所收的弟子。汉代有“子夏传经”的说法,实际汉代所传的多部儒学经典如《易经》、《诗经》、《春秋经》及《尚书》学,多是传承来自于子夏的。  孔子政治思想的来源,于上古为伊尹、仲虺(古老子)、周公;于当世(春秋)则为管仲与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