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刀的原理与基本结构

高频电刀的原理与基本结构

ID:9971934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7

高频电刀的原理与基本结构_第1页
高频电刀的原理与基本结构_第2页
高频电刀的原理与基本结构_第3页
高频电刀的原理与基本结构_第4页
高频电刀的原理与基本结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频电刀的原理与基本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频电刀的原理与基本结构一、电刀分类  目前,高频电刀主要有三种形式:火花式振荡电刀、电子管振荡电刀、固体振荡式电刀。火花式振荡电刀是利用钨合金电极间的空隙放电和LC振荡回路组成衰减振荡,它输出的是间断的高频减幅波,如图1-1-1a所示。电子管振荡电刀通常由大功率高频电子管与LC振荡回路组成,振荡比较稳定。若振荡管板极由直流供电,则输出如图1-1-1b所示的连续高频等幅波。若板极由50Hz交流电供给,则输出如图1-1-1c所示的间断的、幅度变化的高频振荡波。固体电刀则是利用晶体管、集成电路组成振荡器和控制电路,其输出的是连续波(图1-1-1c)或间断波(图1-1-1

2、d),或二者的组合波形。二、工作原理   根据医用物理学的原理,当高频电流通过人体组织时,由于每一振荡的电脉冲时间极短,离子很难引起迁移,仅仅在富有粘滞性的体液中振动,因摩擦而生热。高频电刀就是利用高频电流通过机体的这种热效应而制成的。高频电切割时,通常应用针形或刃形电极,有效面积很小,而电极下组织中的电流密度却很大,因而可以在一瞬间产生大量的热,把电极下的组织爆发性地蒸发掉,分裂成一个不出血的、窄而平坦的、深几毫米的切口,而且还可以使血管中的血液凝固到一定的深度,代替结扎,完成切口止血工作。为了避免低频电流引起不需要的神经刺激和减少交流漏电,高频电刀一般使用0.3

3、~5MHz的振荡频率。由于高频电刀是大能量的输出外科器械,如果能量集中在切口之外的地方,则易产生烧伤。特别在大功率使用单极的情况下,应特别小心。三、基本结构如图1-1-2高频电刀一般是由高压电源、低压电源、振荡单元、功率输出、电切、电凝选择等单元组成。电源单元包括电源变压器等,初级输入220V,次级输出高压和低压两路。震荡单元包括震荡线圈、电容,电子管或晶体管等(早期的火花式电刀无电子管或晶体管)。其功能是用来产生高频电流。功率输出单元包括晶体管(电子管)及输出功率调节电路。其作用是来将高频电流作功率放大并将其输出到电刀部件;电切、电凝选择单元主要是选择临床需要的电

4、切和电凝的功率,通过专用刀柄,就可以完成切、凝的临床任务。高频电刀介绍   高频电刀(高频手术器)是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器械。它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与肌体接触时对组织进行加热,实现对肌体组织的分离和凝固,从而起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   高频电刀自1920年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其经历了火花塞放电——大功率电子管——大功率晶体管——大功率MOS管四代的更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发展,目前,高性能的单片机广泛应用在高频电刀的整机控制,实施了对各种功能下功率波形、电压、电流的自动调节,各种安全指标的检测,以及程序化控

5、制和故障的检测及指示。因而大大提高了设备本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简化了医生的操作过程。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临床提出的要求,以高频手术器为主的复合型电外科设备也有了相应的发展:高频氩气刀、高频超声手术系统、高频电切内窥镜治疗系统、高频旋切去脂机等设备,在临床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而随之派生出来的各种高频手术器专用附件(如:双极电切剪、双极电切镜、电切镜汽化滚轮电极等)也为临床手术开拓了更广泛的使用范围。高频手术器的分类   根据高频手术器的功能及用途,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型:    1、多功能高频电刀:具有纯切、混切、单极电凝、电灼、双极电凝;    2、单极高频电

6、刀:具有纯切、混切、单极电凝、电灼;    3、双极电凝器:双极电凝;    4、电灼器:单极电灼;    5、内窥镜专用高频发生器:具有纯切、混切、单极电凝;    6、高频氩气刀:具有氩气保护切割、氩弧喷射凝血;    7、多功能高频仪:具有点凝、点灼、超高频电灼。高频电刀的基本组成  高频电刀是由主机和电刀刀柄、病人极板、双极镊、脚踏开关等附件组成的。高频电刀的工作原理  高频电刀有两种主要的工作模式:单极和双极。  1、单极模式   在单极模式中,用一完整的电路来切割和凝固组织,该电路由高频电刀内的高频发生器、病人极板、接连导线和电极组成。在大多数的应用中,

7、电流通过有效导线和电极穿过病人,再由病人极板及其导线返回高频电刀的发生器。   能摧毁病变组织的高频电刀的加热效应,并不是由加热电极或刀头造成的,像电烧灼器那样。它是将高电流密度的高频电流聚集起来,直接摧毁处于与有效电极尖端相接触一点下的组织的。当与有效电极相接触或相邻近的组织或细胞的温度上升到细胞中的蛋白质变性的时候,便产生凝血,这种精确的外科效果是由波形、电压、电流、组织的类型和电极的形状及大小来决定的。   为避免在电流离开病人返回高频电刀时继续对组织加热以致灼伤病人,单极装置中的病人极板必须具有相对大的和病人相接触的面积,以提供低阻抗和低电流密度的通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