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复习要点

实验诊断复习要点

ID:9997781

大小:181.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5-20

实验诊断复习要点_第1页
实验诊断复习要点_第2页
实验诊断复习要点_第3页
实验诊断复习要点_第4页
实验诊断复习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复习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诊断学复习要点(重点不是很明确,所以内容偏多,仅供参考,以课本复习为主)第一章概论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应用的医学临床活动。包括实验前、实验室、试验后3个部分。实验诊断学:根据临床检验所得结果或数据,结合临床相关资料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逻辑的分析和科学的思维,最后为诊断疾病、科学研究和人群保健提供客观依据。以检验的临床应用为目的。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Diagnosis)::以检验结果的临床应用为目的。检验医学(Laboratory

2、Medicine):以实验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为目的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临床血液学检验、体液与排泄物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病原体检查实验诊断学应用范围:临床医疗疾病预防社会普查健康咨询科学研究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1)分析前影响因素:㈠①生物因素:a、固定生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等b.可变生物因素:饮食、运动、情绪、体位②干扰因素:标本放置时间影响,血清与血浆的差异、药物㈡标本采集和运送错误(2)分析中影响因素(3)分析后影响因素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选择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检验项目筛选目的的

3、实验选择:以发现某种疾病的病例为目的——灵敏度高的实验不希望出现假阳性结果为目的——特异性高的实验常用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性、诊断准确度、预示值参考值、医学决定水平、危急值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查血液一般检测包括血液细胞成分的常规检测、网织红细胞检测和红细胞沉降率检测。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参考值红细胞Hb(×1012/L)(g/L)成年男性4.0~5.5120~160成年女性3.5~5.0110~150新生儿6.0~7.0170~200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检测(1)WBC及

4、Hb增多:相对性增多:血浆容量减少,见于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绝对性增多: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按发病原因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目前认为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所致。特点为红细胞持续性增多,可高达(7~10)×1012/L,血红蛋白达180~240g/L。(2)WBC及Hb减少: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18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丢失过多红细胞缗线状形成:涂片中红细胞呈串状叠连似缗钱装,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5、,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凝集而成的。大量增多并呈粗颗粒状点彩,多见于铅中毒,巨幼细胞贫血。染色质小体:红细胞内含有圆形紫红色小体,1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物质,亦可出现于晚幼红细胞中,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红白血病及其他增生性贫血。卡-波环:成熟红细胞内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红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提示严重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铅中毒及白血病等。二、白细胞检测成人(4~10)×109/L成人白细胞分类参考值百分率(%)绝对值(×10

6、9/L)中性杆状核粒细胞(st)0~50.04~0.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sg)50~702~7嗜酸性粒细胞E0.5~50.05~0.5嗜碱性粒细胞B0~10~0.1淋巴细胞L20~400.8~4单核细胞M3~80.12~0.8临床意义1.(一)中性粒细胞增多:生理性见于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病理性见于:1急性感染,化脓菌性球菌感染最为常见;2严重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等;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代谢性中毒如尿毒症,化学性中毒如铅中毒,生物学中毒如蛇

7、毒等;5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6.类白血病反应;7.其他,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及严重缺氧。(二)N减少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症:当N绝对值低于1.5×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N绝对值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三)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四)N

8、的中毒性改变:1细胞大小不均2中毒颗粒3空泡形成4杜勒小体5核变性杜勒小体:是中性粒细胞细胞质中毒性变化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圆形或梨形呈云雾状天蓝色或蓝黑色核变性是中性粒细胞出现核固缩、溶解和碎裂的现象。(五)棒状小体:N中一旦出现棒状小体可拟诊为急性白血病。在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时有重要价值,急淋无此小体,急粒和急单可见到。2.嗜酸性粒细胞(E)增多:过敏性疾病、寄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