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辨治外感发热(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最新中医辨治外感发热(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ID:62090237

大小:552.00 KB

页数:73页

时间:2021-04-15

最新中医辨治外感发热(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中医辨治外感发热(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中医辨治外感发热(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中医辨治外感发热(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中医辨治外感发热(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中医辨治外感发热(1)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辨治外感发热(1)中医判断发热不仅是指体温高出正常范围,而且还包括五心烦热等自觉症状在内。发热的病因无非外感、内伤。外感发热外感发热是由于外感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而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渴、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一、概念真热假寒证:有一个发热的过程,且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热势甚高,很快进入手足厥冷的假象,但身虽大寒,而反不欲近衣;口渴而喜冷饮;胸腹灼热,按之烙手;脉滑数,按之鼓指;苔黄燥起刺,或黑而干燥。尤以发热经过、胸腹灼热及舌苔为鉴别的重点。真寒假热证:一般(也有例外)出现于

2、慢性病或重病的过程中,身虽热,而反欲得衣被;口虽渴,但喜热饮;脉虽数,而不鼓指,按之乏力,或微细欲绝;苔虽黑,而润滑。尤以舌苔、脉象为鉴别的重点。1、恶寒发热:恶寒与发热同时存在-邪在肺卫2、壮热不恶寒:持续高热,不恶寒,反恶热,波动小-邪正剧争,里热炽盛3、日晡潮热:热势盛衰起伏有时,犹如潮汛-热结肠腑,下焦蓄血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一日数次发作-邪郁半表半里四、辨证(一)辨证要点—热型5、身热不扬:患者自觉发热,按其肌肤却不甚热-湿热内蕴,湿热蕴蒸6、身热肢厥:胸腹灼热,四肢厥冷-热陷心包7、发热夜甚:热灼营阴或热瘀胶结症

3、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身疼痛,舌苔薄黄,脉浮数。治法:解表退热(发汗退热-辛散表邪)方药:辛温发汗-麻黄汤、香苏饮辛凉发汗-银翘散、桑菊饮(二)辨证分型1、表热证症状:壮热,不恶寒,口渴,舌红苔黄,脉洪数。热在胸膈,气分抑郁者,身热微渴,心中懊侬不舒;肺热者,咳喘胸痛,咯吐黄痰;胃热者,面赤渴饮,口苦口臭;腑热者,日晡热甚,腹胀便秘。邪热内蕴,郁而化火者,身热口干渴,烦躁尿黄赤2、里热证--热在气分治法:清气退热法方药:热轻者:轻清宣气-栀子豉汤肺热证—清宣肺热,平喘止咳—麻杏石甘汤胃热证—辛寒清气、清热生津—白虎汤腑热证—通便退热、

4、峻下热结—承气汤类火热-清热泻火-黄芩汤、黄连解毒汤热入营血(热陷心包)症状:身热夜甚或身热肢厥,心烦躁动,神昏谵语,口干燥而不多饮,甚见出血症状,舌红绛,脉细数。治法:清营凉血,解毒透热。方药: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清营汤。清热凉血-犀角地黄汤。清心开窍,或兼益气固脱-清宫汤及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症状: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口苦恶心,苔薄脉弦。治法:和解少阳,透邪外出。方药:小柴胡汤类3、半表半里证-邪郁少阳邪留三焦症状:寒热起伏,汗出不解,胸痞腹胀,尿短苔腻。治法:清化三焦,宣展气机方药:温胆汤症状:寒甚热微,汗出不解,脘痞腹胀

5、,身痛肢重,舌绛苔白厚如积粉。治法: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方药:达原饮、雷氏宣透膜原法邪伏膜原症状:表现有身热不扬 、身重痠痛、胸部痞闷、面色淡黄、苔腻、脉濡。初起,邪遏卫气者,午后热甚,胸闷脘痞,小便短少湿热遏伏中焦者,汗出热不解,泛恶欲吐,舌苔黄腻湿热阻于下焦者,膀胱气化失司,小便甚则不出,热蒸头胀,舌苔白腻治法与方药:宣气化湿-三仁汤燥湿泄热-王氏连朴饮、杏仁滑石汤分利湿热-茯苓皮汤4.湿热证-外湿五、护理(一)病情观察(二)生活起居护理(三)饮食护理(四)给药护理(五)情志护理(六)症状护理(七)健康指导要点:辨别证型和早期发现危重症

6、1、证型辨别的要点是有无寒热及其程度2、早期发现危重症,及时采取措施(1)热盛伤津(原因、程度、纠正)(2)热极生风(针刺人中、百会,静点清开灵、醒脑静等)(3)邪入心包(凉开三宝;体针:取素髎、内关、少冲、少泽、中冲、涌泉、人中,十宣等穴;用艾灸百会、气海、关元或用细辛末、附片敷贴涌泉穴)(4)热入血分(清营凉血,中西医结合)(一)病情观察津液损伤的原因:●邪热灼伤津液●用发散药过量,汗出过多辨别津伤程度的方法:●渴饮的程度●皮肤的光泽●口唇的燥润●小便的多少纠正:补液生津-生脉注射液,口服补液盐(二)生活起居护理1、病室要求及安排2、

7、病人作息安排(三)饮食护理1、饮食原则2、补充津液3、热久伤阴者需要养阴(四)给药护理1、汤药服法(1)表热证:热服,稍加衣被,取遍身微汗(2)里热证:一般冷服,大热用寒药宜温服(拒药,顺病性)(3)热势高,变化迅速者:频服,2-3剂/日,4-6h/次2、注意点:热退药停,不可多服.1、口腔护理2、皮肤护理3、保持大便通畅4、降温护理(五)症状护理4、降温护理(1)方法:物理降温(擦浴、冷敷、灌肠)药物降温(清开灵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穴位降温针刺—主穴:大椎、曲池刮痧—腋窝、肘窝点刺放血—大椎、十宣19擦浴:麻黄、薄荷、青蒿、防风水煎适用

8、于表热;20%石膏、知母、葛根煎液擦浴,或冰水浴,适用于邪热入里之高热证。冷敷:用冰袋装入冰块,置于头颈部、腋下、腹股沟处,大热清退后停用。灌肠:大黄枳实汤,或单味大黄30g或蕃泻叶30g,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