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哲理诗大全】经典禅诗

【禅诗哲理诗大全】经典禅诗

ID:16181716

大小:318.00 KB

页数:105页

时间:2018-08-08

【禅诗哲理诗大全】经典禅诗_第1页
【禅诗哲理诗大全】经典禅诗_第2页
【禅诗哲理诗大全】经典禅诗_第3页
【禅诗哲理诗大全】经典禅诗_第4页
【禅诗哲理诗大全】经典禅诗_第5页
资源描述:

《【禅诗哲理诗大全】经典禅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典禅诗

2、前言[作者:吴言生   来自:本站原创   已阅:262   时间:2006-10-1   录入:foxueyanjiu       禅宗诗歌有数万首之多,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本书的经典禅诗,是在这些禅宗诗歌中精选而成。   禅宗诗歌,从创作主体上来看,历来包括禅僧创作的悟禅之作,和文人创作的带有禅味的诗歌两大类。本书所探讨的经典禅诗,是指前一类。与纯文学性的诗歌不同,禅宗诗歌的着眼点不在于文字的华美、技巧的娴熟,而在其禅悟内蕴的深遽、丰厚,因此本书的着眼点也放在这里。   本书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撰写。   第一章,前分灯时期的禅

3、诗。禅宗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是在分灯禅之后,即禅宗“一花开五叶”、形成了五家七宗之后。但这并不表明在前分灯时期就没有禅诗的创作。慧能的得法偈,标志着中国禅的新时代的到来,对理解南宗禅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禅宗以诗寓禅的起源。因此我们把它作为前分灯时期的重要禅诗加以探讨。慧能的弟子永嘉玄觉的《永嘉证道歌》,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是明心见性的证悟者所抒发的正知正见,具有深厚、强烈的佛学思辨力、禅学感悟力和艺术感染力。因此,我们把它作为前分灯时期禅诗的另一首重要作品加以介绍。   第二章,临济宗禅诗。禅宗五家七宗,每宗的禅法都有其纲领、宗要,表达这些

4、纲领、宗要的诗就是纲宗诗。本章先选取临济禅“四喝”、“四料简”、“四照用”等纲宗诗加以探讨。这些纲宗诗,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临济禅深邃的思想。在艺术上,通过意象组合的矛盾性、跳宕性、空灵性,展示出一幅幅诗禅感悟境象。临济宗禅学感悟的精髓,主要体现在“无事是贵人”、“无位真人”、“无依道人”三个方面,并用诗歌的形式加以生动直观的反映。本章分析了这些禅髓诗,揭示其美学特征。在临济宗人中,汾阳善昭的禅诗创作数量多,质量高,本章专辟一节加以探讨。   第三章,沩仰宗禅诗。沩仰宗的宗风是体用双彰。沩仰宗禅诗主要体现为无心是道、体用圆融的诗禅感悟

5、。这些禅诗以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超妙深邃的哲人睿思、不假雕饰的语言风格,表达了沩仰宗人对自性之美、人性之光的独特感悟,对澄明高远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第四章,曹洞宗禅诗。禅宗五家七宗中,曹洞宗的禅诗最为引人注目。曹洞宗远绍石头《参同契》、昙晟《宝镜三昧》,通过独特的禅修教化实践,建立了“五位”、“回互”之说,并以诗歌的形式使之广为流传。曹洞宗禅诗象喻系统,是由相对的两大意象群组成,即本体意象群、事相意象群。曹洞宗的各种五位,都是上述两大意象群的不同回互关系。由这两组意象的兼带回互出发,形成了曹洞宗禅诗的审美特质。本章分析曹洞宗经典禅诗,指

6、出曹洞宗禅诗启迪人们扬弃分别意识,将相对的意识逐层剥离,从而顿悟真如佛性,抛弃二元、相对、有限、虚幻、无常的世俗意象,进入一元、绝对、无限、真实、永恒的禅悟之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禅悟美学情境。   第五章,云门宗禅诗。云门宗的要义与精华集中表现于“云门三句”。一、“函盖乾坤”的诗禅感悟。乾坤万象都是真如的显现,山河大地即是真如。二、“截断众流”的诗禅感悟。截断奔驶疾驰的情识心念,指示参禅者返照自心以获得顿悟。三、“随波逐浪”的诗禅感悟。云门三句生发出随缘适性、随机接引的美感特质。云门宗禅诗,深刻表现了对云门禅法的体证。   第六章,法

7、眼宗禅诗。法眼宗“一切现成”的宗风,主要得益于般若无知论。“一切现成”摒落思量分别,注重当下现实性,因此法眼宗禅诗既有淡泊宁静的意境,又有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禅定直觉意象。   第七章,杨岐宗禅诗。杨岐宗禅诗以平实无华见长,同时兼具陡峻直截、内具圭角的特点。杨岐宗禅诗的美感特质是:一、坐断千差,超越对立。二、立处即真,触事而真。通过对杨岐宗禅诗的探讨,可以发现,杨岐宗人具有精湛的诗学素养,接机说法、提举公案时,古典诗词名句和自铸新词流畅自如地涌现,使得杨岐禅呈现出诗禅一如的化境。   第八章:黄龙宗禅诗。黄龙宗对禅宗史、诗歌史的重要影响,是

8、黄龙宗青原惟信禅师提出的见山见水三阶段命题。本章从这个角度入手,探讨黄龙宗禅诗的禅悟思维、美感特质,指出黄龙宗禅诗呈现出境象玲珑、空明澄澈的特征。   在具体分析了五家七宗的经典禅诗之后,本书第九章对禅宗诗歌的审美境界作一总结性揭示。禅宗诗歌表达了独特的禅悟体验,其审美境界的范型主要有四类:   其一,一切现成的现量境。“般若无知”是禅宗诗歌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在禅宗看来,世俗智慧是对现象界片断的、虚幻的对象的认识,它承认主客观的存在,承认逻辑思维、推理作用;而般若则是神秘的直观,它无知而无所不知,是洞察一切、无所遗漏的一切知,是最全面最高

9、的智慧,观照活动不需要经过任何感觉思维,不必借助任何语言、文字。由世俗之知升华到般若的无知,即是参禅最亲切的悟入之处。清除了世俗之知,山水自然呈现于观照主体的,已不是外在的色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