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合理用药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

ID:82851349

大小:323.04 KB

页数:72页

时间:2022-11-10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_第1页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_第2页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_第3页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_第4页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_第5页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_第6页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_第7页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_第8页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_第9页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_第10页
资源描述: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系列问答 (1-10)顼志敏XuZhimin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11:高血压合理选药的前提有哪些要点值得注意?

21)明确诊断科学评估:病情危险、效/险和效/价比值,指南指导+病人的意向性,制定与施行合理的临床决策。

32)危险性分层综合评估上述信息后,高、中、低危险性分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43)掌握有证据的心血管药物群特点包括:他汀类、贝特类、普利类、洛尔类、地平类、沙坦类等。药物的种类效应、个药效应。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用法。

5

65)正确测量与评估血压的变化。

72:高血压合理选药的基本原则?

8(1)落实指南,把握方向,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全面评估病情及危险因素、用药等,科学决策、制定合理用药方案,长期坚持之。

9(2)治疗程度与病情轻重相匹配:越危险越应强化降血压,如合并冠心病等危症:<130/80mmHg若>160/100mmHg,≥2药小剂量合用,尽快达标,摸索维持方案。

10(3)特定人群勿将血压降至过低(<120/70mmHg):年龄80岁左右,体弱多病合并较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严重颈动脉/颅内动脉狭窄合并脑缺血,严重的双侧肾动脉狭窄伴肾功能不全者,等等。

11(4)提高达标率,合用小剂量利尿剂。(5)保持24小时血压平稳理想水平。不但要使血压水平持久平稳达标,而且同时有效保护心、脑、肾。

12(6)合理配伍,取长补短,正作用协同相加,副作用相互抵消。(7)同时全面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多重危险因素。

13(8)牢记高血压治疗的4个目标:(a)血压水平平稳达标;(b)高效保护心脑肾重要靶器官;(c)最高目标在于多快好省地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或发展,延年益寿;(d)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143: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及品种的思路?

151)在准确诊断、充分评估病情及其危险性的基础上,掌握药物的疗效循证证据、药代学、药效学以及安全性特点。常需≥2种合适药物合用。

162)配伍原则为:疗效叠加、协同或互补;不良反应互相抵消;防治结合、全面达标;少花钱多办事,提高效价比;少担风险多获效益,理想的效险比。

173)客观评价高、中、低危险性,治疗强度务必与病情程度相匹配,避免“忽左忽右”的错误,避免对低危者治疗过度、对高危者用药不足。

184)了解药品循证证据,按最新指南选药,有条件时,选用比老方疗效更好的新药,但不排除合用有证据老药。新老搭配、互动防治。

195)个性化用药、针对性应强。譬如,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及蛋白尿阳性,选用有多项适应证的ACEI/ARB类药物,不仅降血压,而且一举多得,综合保护靶器官及其二级预防,治疗效率应该最大化。

206)有认为,单用ACEII/ARB不如复降片效好,原因是不合用利尿剂等所致。最好自己配制最适合具体病情的以ACEI/ARB为基础的合理的新的复方。

217)新降压药ACEI/ARB或长效CCB,半衰期较长,避免刚用几天疗效尚未展现前,就草率换药;避免不合理配伍。

224:怎样把握:在选药方向正确的基础上体现出个性化用药要点?

23最好用药模式:在合适情况,选择合适药物,用于合适病人;临床实践并不适合一二三线选药。因时、因药、以及因病而宜,在用药中体现出时程、药品以及病人病情特点的个性化:

24(1)要掌握合适的时程个性化:高危病人应该尽早用药,尽快达标,平稳保护;低危病人,要温和用药,和谐达标。

25(2)掌握各类、个药的个性化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品种、剂量、用法、时程、配伍,等。兼顾其降压作用(85-90%)和降压外作用(15-10%),须知降压是硬道理,降压外作用依赖降压作用。具体特点:

26(a)长效钙通道阻滞剂:没有强制禁忌证。推荐用于:脑卒中、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左室肥厚、颈动脉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妊娠妇女、黑人高血压等。肌酐(>3-4mg/dl)和血钾较高(>5.5mg/dl)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

27(b)ACEI优先适应证:心力衰竭、左室肥厚、左室功能异常、心肌梗死后、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蛋白尿/微量蛋白尿、心房颤动和代谢综合征等。

28(c)ARB优先适应证:老年、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脑卒中、冠心病和心衰,房颤,代谢综合征。(d)利尿剂是最佳配角,可增加30-50%的降压幅度,还能加快达标。

29(e)Beta阻滞剂单独降压幅度较小,最适合用于:高血压合并心衰、心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病、以及各种心跳快的情况等。

30(3)掌握各种疾病的个性化特点:即用于优先(强)适应证。熟知降压疗效依赖于:降压幅度、基线血压、危险程度、并发症及合并症,降压对象等。

315:高危人群:冠心病及其等危证选药的针对性如何把握?

32冠心病等危症包括:(1)有临床表现的各种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和症状性颈动脉病(如TIA)等。(2)糖尿病。(3)有多种危险因素其发生主要冠脉事件的危险与冠心病相当,或心梗或死亡的10年危险>20%。

33举例:一男性,45岁,高血压5年,最高180/120mmHg,忽高忽低160-150/100-90mmHg;心超示左室肥厚:IVS及PW均13mm,空腹血糖6.7mmol/L,尿蛋白(+),吸烟20年,30支/日,大量饮酒。诊断:高血压3级、极高危。

34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mg,Qd;替米沙坦80mg,Qd;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12.5mg,Qd;尼群地平10mg,Tid;2周后、1年至今平稳在130-120/80-70mmHg。配合生活方式改善,血糖5.9mmol/L,尿蛋白(-),且已戒烟,限酒。思路分析:

35(1)因该患者为心血管病极高危病人,故应用证据多、耐受性好的替米沙坦,最长效的ARB、维持24小时,又减轻左室肥厚、保护心、肾功能和减少蛋白尿,经肾排代谢1%-2%,还激活PPARγ(30%),改善糖、脂代谢及心梗二级预防。

36(2)加小剂量氢氯噻嗪协同替米沙坦,对血糖、血脂影响小。硝苯地平与利尿剂合用不作推荐,不如ACEI/ARB合用利尿剂。前者更加激活交感神经和/或RAS系统;而后者优势互补、使神经内分泌平衡。

37(3)因该患者血压难控制,故合用尼群地平片,三联用药。一般情况,应选最新的、最合适的指南推荐用药,据个性化合理配伍新复方。

38(4)另外,指南早已强调,一般不用短效硝苯地平,因对心血管高危者长期预后有害。阿替洛尔虽比安慰剂能降血压及心血管事件,但比其他β阻滞剂和/或ACEI/ARB的疗效较差。更好的、价廉的药,为何不优化应用?

39(5)合用阿司匹林协同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相当于中危病人,即相当于3个危险因素。应该重视血压与血脂同时达标治疗。

40(6)值得强调,降压达标(<130/80mmHg)同时,应使血脂、血糖、体重、生活方式等也达到理想水平。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提倡“五达标”,即全面控制心血管病的多重危险因素。

416:中危人群:三高、吸烟及肥胖患者如何选药?

42举例:男,75岁,高血压30年,已戒烟15年,正服“复降片”2片Bid。体检:BP160/60mmHg、HR92次/分,血糖5.3mmol/L,血脂:血LDL-C160mg/dL(4.1mmol/L),TG260mg/dL(2.0mmol/L)。诊断:高血压3级(中危患者),血脂异常(中危患者),混合型。

43药物:阿司匹林100mgQd,血脂康0.6Bid,氨氯地平5mgQd,比索洛尔(康忻)2.5mgQd。4周后,血压150/60mmHg,HR72次/分;血LDL-C120mg/dL(3.1mmol/L),TG150mg/dL(1.7mmol/L)。思路分析:

44(1)调药前处方,针对性不强、药效不稳、未能全面达标,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证据较少、效益较低。(2)使血压接近达标(150/60mmHg),尤其对高龄老年、低压较低、且中危患者,故血压也基本达标。但高危病人无禁忌时尽量使老年人血压<140/90mmHg,中青年<130/80mmHg.

45(3)调脂降压要联动,因该患者为中危高龄病人,故用既有证据、又较安全的血脂康调脂,使LDL-C温和达标(<3.1mmol/L),同时使TG和HDL-C达标。

46(4)合用阿司匹林协同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5)中低危患者,降压、调脂治疗达标较宽松,尤其高龄病人还应注意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同时兼顾效益与风险,选择合适的药品与合适的剂量。

47(6)长期应用安全性较好的药物。(7)提高用药效率,应该一药多效、合理配伍,使疗效协同、副作用互相抵消或减少。

487:收缩期血压升高为主的患者选药时注意什么?

49(1)目前指南上所推荐的五大类降压药,都可以既降收缩压、又降舒张压,但有些侧重。其中的钙拮抗剂(CCB)和噻嗪类利尿剂,对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效果更好些。

50(2)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多发生于老年人,反映了动脉硬化、血管缺乏弹性的特点,即收缩压增高明显、而舒张压过低、脉压加大。因此,某些患者肱动脉的袖带血压不能准确反映出中心动脉压,即收缩压高估,舒张压往往低估。

51(3)心脑肾重要器官的有效供血,需平均中心动脉压60-70mmHg以上,若BP140/50mmHg时,其平均动脉压为72mmHg,可满足心脑肾有效供血。若年龄大、心律慢(50bpm左右),或合并血管狭窄性缺血时,需更高的血压才能满足供血。故降压需要把握好适度,不宜过低。

52(4)对于中老年高血压病人,CCB可以合用噻嗪类利尿剂,后者抵消前者的水肿副作用,不会过度反射性增高交感神经和RAS系统活性。如血压控制仍不理想,可再加用RAS系统拮抗剂ARB/ACEI。

538:舒张期血压升高为主的患者选药时注意什么?

54(1)所推荐的五大类降压药,都可以既降收缩压、又降舒张压。其中RAS系统拮抗剂ARB/ACEI,对以舒张期高血压为主者效果更好些。

55(2)以舒张期高血压为主患者中青年多见,反映了动脉血管痉挛、血管阻力增高的特点,收缩压增高不显、舒张压过高、脉压缩小。患者交感神经和RAS系统的活性亢进所致,故选择以RAS系统拮抗剂为主,合用小剂量利尿剂效果更佳。若心率过快、且有强适应证,合用Beta阻滞剂。仍未达标,可合用CCB。

56(3)多药小剂量配用比单药量用足更好些可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57(4)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若合并代谢综合证,使用RAS系统拮抗剂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必担心小剂量利尿剂的副作用。若无强适应证,不主张利尿剂单独合用Beta阻滞剂(阿替洛尔)来控制血压。

58(5)有些人经过规律治疗和/或改善生活方式后,若血压偏低时(<100/60mmHg)且伴有头晕不适,可先缓慢减量配角药(利尿剂)。保留证据较好的降压主药。

599:降血压如何少担风险多获效益?

60(1)高血压是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在中国一个高血压等于3个其他危险因素,若高血压控制不好可能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死亡事件增加5-7倍。只要高质量、高效率控制血压,就能使心脑血管病的事件减少30-50%,可见血压平稳、持续达标能够显著降低疾病的这个最大风险。

61(2)目前达标率太低,人群达标率不足10%,门诊也不足50%,原因必须改进:提高认识、增加顺应性、医患配合、扩大接受治疗率等措施外,值得强调的是:规范医疗、合理用药、长期坚持、全民防控、预防为主。

62(3)规避药物不良反应这个小风险,有人过分担心没必要,说明书的不良反应毕竟是小概率、不严重的,只要规范用药、定期复查一般可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即便如此若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后完全是安全的。否则,药监局会让它出局的。

63(4)规范用药,少担风险多获效益。牢记:按公认指南办事,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临床决策;对于可用可不用、无证据的疗法不用;能少用者不多用;必须应用者,你不能不用。有时承担很小的治疗风险能够避免疾病大风险,是值得的;承担大风险获得小效益的事决不能干!

6410:降血压如何少花钱多办事?

65(1)国际上已经公认,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所花费越少、疗效越好。所以,对于高血压防治的战线应该下放至社区、前移到预防。有人发现,如在预防投入1块钱,在早期治疗需要10元,如防治不力待到疾病晚期可能花费100元也解决不了问题。

66(2)要注意效价比,用1块钱解决1块钱的问题。避免越便宜越好、越贵越好误区。如早期专拣便宜、短效、甚至已淘汰或毫无证据的药物,使高血压控制不力、心脑肾未能保护、心脑血管病无法避免,小病变成大病,从健康、花费以及生产力等方面蒙受着更大的、也许不可弥补的损失,这纯属“吃大亏占小便宜”。!

67(3)根据病情需要和承受力制定方案。如,1)既便宜又体现指南的高血压处方:卡托普利25mgtid,尼群地平10mgtid,氢氯噻嗪12.5mgqd.每天1角钱左右可使大部分高血压控制,而且这些药还未过时,比所谓的40年前的很古老的“复降片”还便宜许多!

682)若病情需要、且经济条件较好者,最好选用长效、保护心脑肾证据更好的降压药作为主药,如半衰期长的ARB,与较好的长效CCB(氨氯地平)合用,为尽快达标,可据需要短期或长期合用利尿剂辅助疗效。

693)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从RAS系统拮抗剂或长效CCB中选择一个较好的主药,配合另一个便宜的国产药,费用也合理。但注意选有循证证据的、信誉和质量好的大企业的药物,质量第一。经过优胜劣汰,才能远离“三鹿牌降压片”的陷阱,明明白白吃放心药。

70(4)有钢用到刀刃上,在危险因素阶段就使血压、血脂、血糖等高质、高效控制在理想水平;不要坐等到了心梗、心衰、脑梗、瘫痪等疾病晚期,才大把大把花冤枉钱。须知疾病晚期,“神仙”来了也无用啦,只能几百万买几天生活质量极差的痛苦生涯。

71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