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定辅修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关于制定辅修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ID:1005825

大小:7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0-26

关于制定辅修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_第1页
关于制定辅修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_第2页
关于制定辅修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_第3页
关于制定辅修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_第4页
关于制定辅修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制定辅修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安徽师范大学文件校教字〔2011〕18号关于制定辅修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根据《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辅修专业管理暂行办法(修订)》文件要求,我校从2011年开始实行主辅修专业制度。这是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此,学校决定制定本科辅修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一、指导思想(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与时俱进。(二)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立足安徽,放眼全国,积极为社会

2、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三)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南,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二、学制、学分(学时)分配(一)学制:辅修专业标准学制二年。(二)学分(学时):以中等程度学生二年内完成的课程总学分为基准,辅修专业学分总体要求:1、修完辅修专业规定的所有课程,辅修毕业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2、修完辅修专业规定的所有课程并完成该专业的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总学分不低于40学分。(三)学分

3、计算:学分是用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计量单位,是学生修读课程所需时间的反映,以学期为单位计算,根据培养方案确定。具体方法如下:1、理论课教学按每学期课内每周授课1学时为1学分计算,必要时可根据该课程在专业教育中的作用大小酌情增减;辅修专业确定理论课程15学时为1学分,实验课课程按30学时计1学分。凡理论课中涵盖的实验课课时数达到30学时者,需将实验课单列出来。2、凡授课时间不满一学期的课程,学分数可按下述公式折算:   周学时数×实际授课周数15(或30)  课程学分=  三、课程设置基本框架各类辅修专业课程

4、设置可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实验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等组成。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开设的课程必须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四、培养方案的制订格式(见附件)五、培养方案修订的几点要求本次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学校学分制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又是在“十二五”开始之年,意义深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做好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特提出如下几点要求:(一)加强领导,科学论证各教学单位要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由院长牵头、教学院长具体负责,在认真总结03和08学分制人

5、才培养方案运行的基础上,广泛调查、充分讨论进行本单位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工作。(二)更新观念,突出特色各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为指南,根据未来五年国家和安徽省科技与教育发展的前景,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紧贴教育宏观决策,结合学校与学院教育教学实际现状与发展目标,从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做好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三)优化体系,科学设课各专业在制订辅修专业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辅修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培养目标

6、构建融会贯通、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防止出现“因书设课、因人设课和因无人而不设课”的情况。  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主办单位:教务处印数附件:×××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一、专业培养目标二、专业培养要求三、学制四、学分要求五、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序号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时数计划开课学期和周学时考核方式(周数)计划学时数学分其中一二三四考试考查讲授实验或实践其它15周15周15周15周总计六、其他说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