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输液外渗中的效果评价

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输液外渗中的效果评价

ID:10077023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4

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输液外渗中的效果评价_第1页
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输液外渗中的效果评价_第2页
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输液外渗中的效果评价_第3页
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输液外渗中的效果评价_第4页
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输液外渗中的效果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输液外渗中的效果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输液外渗中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在减少输液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质量改进方法。方法观察2013年1月~5月高危药品输液情况,收集数据资料,开展品管圈活动,评价开展活动后2013年12月~2014年5月高危输液护理质量。结果改进前发生外渗12例占2.86%高于改进后1例0.19%,改进前输注工具正确率60.57%、输注部位正确率39.43%低于改进后93.76%、89.79%,改进后调速例次率10.40%高于改进前4.99%,静脉回血0.00%、疼痛肿胀1.89%、红痒0.19%、管

2、内空气0.00%低于改进前2.14%、5.94%、2.61%、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医院老年科高危药品输液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药液外渗显著下降,对输液过程中输液速率的调整性增强,输液过程中发生疼痛、静脉回血等不良事件例次率显著下降。关键词:品管圈;输液外渗;质量改进;护理管理5品管圈活动是由工作现场或相关联区域内人员自发进行品质管理小组进行质量改进的活动,将其应用于护理管理之中,旨在明确管理目标,建立以护士为核心的质控小组,提升护理质量,进而保障治疗与护理效果,改

3、善预后[1]。近年来,医院在输液质控管理中过于注重一次成功率,避免二次穿刺,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忽视了穿刺内在质量控制,穿刺造成的组织损伤、穿刺不确切致药液外渗,造成严重并发症的护理不良事件屡见不鲜[2]。老年人耐受差,若发生输液渗漏易致不良后果,为降低药液外渗发生率,我院老年科于2013年12月~2014年5月开展针对性品管圈活动,成效显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老年科于2013年1月~5月开始准备,制定观察目标,记录1~5月高危药物输液患者421例输液情况,其中男248例、女173例,年龄60~97岁,

4、平均(86.2±3.1)岁。记录输液情况,包括输液方法、外渗发生情况等。建立品管圈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长,下辖7名成员,对收集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制定执行品管圈计划,时间2013年12月~2014年5月,涉及患者529例,其中男314例,女207例。1.2方法1.2.1准备工作①明确活动主题:?�将品管圈命名为”关爱圈”,即关爱老年人整个输液过程生理、心理需求,关注输液安全,关注生理、心理舒适,减轻患者负担;?�活动的最终目的便在于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减轻患者顾虑。②问题分析:?�据收集所得资料,参考国内外相关文

5、献,据美国INS关于输液外渗评价标准,采用鱼骨图反本溯源查找原因,查找关节环节;?�5召开小组讨论会议,圆桌讨论,确立主题,以鱼骨图反映问题为引导,进行头脑风暴,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发发言,据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提出未被发现的问题,查漏补缺。③提出解决对策与持续质量改进:?�据问题分析归纳所得,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并逐条进行分析,进行头脑风暴,分析其可行性、科学性、经济性,分析可能带来的新问题,遵循如何执行、执行后会怎么样等分析路径;?�据以上解决对策进行实践培训,落实,并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

6、析,解决。1.2.2实施方法①严谨认真的态度:?�对护士进行宣传教育,强调输液全过程质控,强调输液安全的重要性,强调输液外渗风险,落实各单元宣教;?�对患者进行宣教,强调输液外渗可能出现的反应,提升患者对不良反应与正常反应鉴别能力。②关注高危药品,提升护士理论知识储备:?�划分高危药品输注区,关注细胞毒性、强酸性、强碱性、高渗性、阳离子与血管活性药物,从输液工具、流程着手,打印输液指引图贴于墙上,以起到警示作用;?�提升护士综合护理能力,使护士掌握相关药物穿刺方法,了解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方法,掌握基本的

7、风险评估方法、专业技巧,如了解加压输注装置工作原理与操作。③处理:?�据制定好的外渗处理路径处理,如强检、强酸药物外渗处理,详细列举紧急处理方法,如解毒剂的选用、局部封闭手法等;?�专科小组24h在岗指导,会诊。51.3统计学处理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高危药物输注路径正确与外渗关系改进前发生外渗12例占2.86%高于改进后0.19%,改进前输注工具正确率、输注部位选择正确率低于改进后,差异

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注:与改进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改进前后输液护理次数改进后调速例次率高于改进前,静脉回血、疼痛肿胀、红痒、管内空气例次率低于改进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注:与改进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5输液是最基本的治疗活动之一,高危液体输注是医院重点关注领域,输液外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