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解析(辽宁卷)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解析(辽宁卷)

ID:10151954

大小:172.1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解析(辽宁卷)_第1页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解析(辽宁卷)_第2页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解析(辽宁卷)_第3页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解析(辽宁卷)_第4页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解析(辽宁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解析(辽宁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解析(辽宁卷)一、试卷总体特点1.情境多。试题运用了大量新材料,形式灵活多样。2.史味浓。如涉及了分封制、郡县制、理学、新式学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国外交政策、中国国际地位等史学基础知识,学科特点鲜明。3.难度升。在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史学研究方法的考查,难度略高于去年。4.导向新。试卷中大多考题都在考试大纲范围内,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分布上比较均衡。在选修题的考查角度上比较新颖,尤其是人物和改革部分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虽然考查的内容均可以用选修中的内容及已有的能力解答,但习惯遵循“考

2、试说明”复习的师生还是深感意外,大多认为“超纲”。我认为在非选择部分出现这种变化是个好现象,体现了选拔考试的特点,会对今后教师的复习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二、对试题的分析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答案】C【解析】与以往历史第一题考文史常识相比,本题难度非常低,只是对学生浅显的识记知识的考查,只要知道最初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就可答对。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

3、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答案】D【解析】此题难度不大,但有考生有误选B,忽视了题干“主要体现”的限定,既暴露了审题的问题,也反映了考生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最主要的区别——“官吏任免方式不同”的掌握不到位。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答案】A【解析】此题难度不大,只要能判断出“形者,有生之本”是唯物论的观点,就可以判断出来。27.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

4、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表2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答案】A【解析】做本题时考生失误较多。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可以否定B;“均”、“生活资料”和表中的史实不符,可以否定C;考生对“明朝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记忆深刻,所以误选D的比较多,但选项中“始终”在时间表述上过于模糊。另外许多考生对“宝钞即纸币”不知晓也是导致误选的因素。28.亚里士多

5、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答案】B【解析】此题严格来讲并不是一道历史题,更多考查的是考生的社会常识,可以用“主流价值观对高考的正面评价”去选择。29.图四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答案】D【解析】此题比较简单,18世纪

6、是英国迈入顶峰时期,可以否A;1783年是双方交战时期,可以否B和C。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答案】C【解析】此题比较简单,“决定性因素”要从客观社会层面去思考。31.1902—19,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

7、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答案】D【解析】此题比较简单,“京师大学堂”是清末近代化改革的产物,故否定A和C;B错在“普及”。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答案】B【解析】从“赤卫队”、“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可以判断出是“余粮收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