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莉++论文+让数学课慢下来2010.10.8

郑莉++论文+让数学课慢下来2010.10.8

ID:10242870

大小:55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6-13

郑莉++论文+让数学课慢下来2010.10.8_第1页
郑莉++论文+让数学课慢下来2010.10.8_第2页
郑莉++论文+让数学课慢下来2010.10.8_第3页
郑莉++论文+让数学课慢下来2010.10.8_第4页
郑莉++论文+让数学课慢下来2010.10.8_第5页
资源描述:

《郑莉++论文+让数学课慢下来2010.10.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科数学序号让数学课“慢”下来——小学数学课堂中“慢镜头”的策略研究【文章摘要】数学课固然是理性的,充满节奏感的,但是并不表示数学课是粗糙仓促的,相反在很多时候,数学课恰恰应该是精细的、深刻的、清新的,仿佛音乐中的慢板,放慢脚步,细细琢磨,方能体会其中滋味。本文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入手,分析原因,提出了将动手体验、符号化渗透、数形结合、解读难点、强化重点等过程放慢,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关注数学基本概念的建立,推动数学基本思想的形成,全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关键词】小学数学慢镜头数学思想策略研

2、究传统的数学课重视“小步子、快节奏”。进入新课程后,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成为了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数学课渐渐慢下来了,但是慢得未必是切切实实需要慢的地方。误区一:繁琐的操作谋杀了宝贵的时间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增强体验,教师设计了“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等诸多活动,学生手忙脚乱,教师马不停蹄,黑板上更是精彩纷呈。于是乎“数学课”变成了“手工课”,独独缺少了数学思考和探索。执教教师曰:来不及了!误区二:一味的等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在《平均数》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体会

3、平均数的意义,同时倡导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这一理念,教师在学生苦思冥想中,不断地耐心等待,再等待,最后不得不进行必要的启发。还没来得及完成必要的练习,下课铃声已经响起。执教教师曰:时间太少了!误区三:盲目的尊重扼杀了宝贵的时间在《四边形》一课中,在讨论是不是四边形时,学生意见多多,出于对学生自由思考的尊重,教师让学生各抒己见。于是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演变成了争吵,打断了原有的教学进程,原定的教学任务更是无法完成。执教教师曰:没想到啊!适当的操作、必要的等待、适度的尊重都是一堂好课必不可少的,但

4、是教学任务是确定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12如何使课堂的节奏更均衡,将宝贵的时间花在刀刃上,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从课堂教学实践入手,提出了在“该慢的地方慢下来”的策略。具体体现在:一、在建立数学基本概念处慢下来。数学基本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注基本概念的正确构建应该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共识。笔者认为在建立基本数学概念的关键点教师要浓墨重彩,精心描画。1.将解读难点的过程放慢数学课堂中常有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和算理,在这些点上,花一点时间,精心设计,可以使难点迎刃而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

5、速度、时间、路程》一课中,许多老师都发现,学生对于速度为什么使用复合单位常有困惑。【快镜头】师出示:小刚3分钟跑完900米,小军2分钟跑了630米,谁跑得快?生说解题思路。师:是啊!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知道小刚每分钟跑300米,这就是小刚的速度,我们可以写成300米/分,速度是一个复合单位。那么小军的速度可以怎么表示呢?生:315米/分。教师满意地点了点头,其实学生根本就没有理解为什么速度要用复合单位来表示的原因。在随后的作业中,错误连篇。【慢镜头】通过小军和小刚谁跑得比较快,可以得出在时间、路程都不同的情况下可

6、以比较速度。教师随后出示:每秒爬2米;每小时行驶80千米等多种表示速度的信息,接着出示一组对比练习:1、美国短跑名将鲍威尔男子100米赛跑的成绩是10秒,他平均每秒能跑多少米?100÷10=10米2、蜗牛全速急爬3个小时,才能爬完30米。它平均每小时能爬多少米?100÷10=10米师: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美国短跑名将鲍威尔的速度和蜗牛的速度一样快。生:(哄堂大笑)怎么可能!他们的单位不同的,鲍威尔的速度是每秒10米,蜗牛的速度是每小时10米。师:看来,我们应该清晰地表示出单位时间。(师将单位补充完整:米/秒

7、;米/时)像这样的单位我们称之为复合单位,速度使用的就是复合单位。12从算式与得数相同从而得出鲍威尔的速度与蜗牛的速度相同这一结论,显然是荒谬的。因此,表述速度的单位理应使用复合单位,独具匠心的设计使学生轻松突破了难点。2.将强化重点的过程放慢数学课中的重点部分一定要慢慢来,这是很多老师都有的意识,但是怎样慢慢展开呢?这就是一种艺术了。例如《统计与可能性》一课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大数定律就是一个当仁不让的重点。【快镜头】教师将每一组同学每人抛十次得到的数据填入表中,然后计算出每一小组的数据和全班的数据,并进行

8、对比。发现抛的次数多起来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越来越接近了。教师问:如果我们每人抛100次,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的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正反面出现的情况越来越接近,大家看皮尔逊第一次实验6019和5981只相差了38次,但是第二次实验12012和11988,相差了30次。生2:那不一定的,我抛的10次正好是5次和5次,你看科学家的实验根本就没有一半一半,照我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