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素材2(岳麓版必修2)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素材2(岳麓版必修2)

ID:10262821

大小:10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6-14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素材2(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素材2(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素材2(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素材2(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素材2(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素材2(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毛泽东时代: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现代经济起飞和增长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实证考察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在实现了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后取得的。中国近代以来,由于特定的国际环境和落后保守的社会政治制度,从1840~1949年,百年之间的经济进步微不足道,整体发展水平极端落后,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逻辑充分表明,要推进经济进步和工业化,首先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

2、和国,实现了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国家起飞时间国家起飞时间英国1802~1873俄国1890~1914美国1843~1860中国1952日本1878~1900印度1952毛泽东时代(1949~1976)的经济发展成就,综合体现在成功实现了经济起飞和增长。从1952年到1979年,中国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8%~9%,国民收入平均每年递增7%(见表2);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中国现代化的推进打下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实现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变迁。表2中国1952—1979年的经济增长率项

3、目按当年价格计算平均每年递增%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递增%按可比价格计算1979年为1952年的倍数社会总产值8.39.47.9工农业总产值8.39.58.5国民收入7.17.24.8以下进一步从工农业产值、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国民收入、人均寿命等具体指标的变化加以描述。19491979年增长倍数工业总产值:142亿元4681亿元32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有迅猛增长:发电量43亿度2820亿度65倍;原煤0.32亿吨6.35亿吨19倍;钢15.8万吨3448万吨211倍;棉纱32.7万吨263.5

4、万吨,7倍。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329.5亿元增加到1979年的16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加8倍多。主要农产品产量也有明显增长。特别是粮食产量在30年中由1.12亿吨增加到3.048亿吨,平均每年增长3.5%,大大超过人口每年2%的增长速度。从1949~1979年,国民收入从358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350亿元,增加9倍多,按可比价格计算,30年约增长4.5倍,年平均增长15%,按人均数额计算,从66元增到343元。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也增加较快,1952年只有477亿元,197

5、9年增加到2195亿元,增加4.6倍。扣除人口增长因素,近30年人均消费额增长1.6倍。长时期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新的社会制度,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这一点可以从人均寿命的延长这一重要的人文综合指标得以清楚反映。1978年我国男性公民平均寿命达66.95岁,女性达69.55岁,男女平均寿命为68岁,比五十年代的57岁延长11岁,比解放前的35岁延长近1倍。从50年代~7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蓝图审慎取选,殚精竭虑,但仍然由于追赶型战略选择这一背景、主

6、观认识和客观实际之间的偏差等原因,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一些波动。如果没有这些偏差,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绩效无疑会更好。考虑到那一时期的特定国内外社会政治历史条件,对一个有着深远农业传统的民族来说,要求在大规模推进现代经济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探索中不犯错误,这其实是非常之苛求的。英国学者布拉莫尔认为,新中国建立后的最初30年,通过持续的高投入,中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毛泽东时代中国农村的灌溉面积大规模扩大,1950~1978年期间增加32倍;大量的交通和工业基础设施建立起来;教育体系形成、受教育人口增加等,

7、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二)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国际比较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也许更能体现相同或相近条件下各国的进步程度。这里,我们分别以历史和国情相近的印度、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作为比较对象。1、与同时期印度经济的比较作为新中国起点的工农业生产条件均比印度差。但是。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中国却获得了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印度更快的经济发展(见表3)表3中印两国工业生产水平比较单位印度(1950年人均产量)中国(1952年人均产量)煤(公斤)9796粗钢(

8、公斤)52.8生铁(公斤)42电力(千瓦)0.010.005纱锭(枚)0.030.01水泥(公斤)94从各种可比指标来看,50年代初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实际上低于印度,但是,在此后的20多年里中、印两国显示了完全不同的经济增长绩效。1949~1978年,印度工业生产发展速度比过去快得多,年平均增长率6%。然而新中国工业发展更迅速,1953~1979年的年平均增长为11.1%,除生铁产量外,包括钢、原煤、原油、水泥、硫酸、棉纱和发电量等在内的工业产量,都先后赶上并大大超过印度。19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