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课标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ID:38596027

大小:3.91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6-15

新课标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1页
新课标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2页
新课标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3页
新课标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4页
新课标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岳麓版必修2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国现代史过渡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0—1952、12)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53、1—56、1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时期(1957、1—1966、5)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改革开放)时期(1976、10——)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曲折发展时期材料:1949年,中、美、苏三国在钢、原煤、原油方面产量对比。中国钢产量占美国的0.2%,苏联的0.7%;原煤产量占美国的7.3%,苏联的13.6%

2、原油产量占美国的0.02%,苏联的0.36%。没有石油,没有重工业,连火柴甚至都没办法生产!而在全国人口中,几乎90%以上是文盲、半文盲,人均寿命也不过35岁!财富几乎被蒋介石集团洗劫一空,去了台湾!就这么一个破破烂烂的中国,还没等建设,美国人就打上门来了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的基本国情。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

3、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背景:(1)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2、工业化提上日程内容:“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1)政策:时间:49~56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目的:为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并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4、特点实质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革命并举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实质:采用和平的方式,使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成就:见教材影响重点:重工业2)“一五”计划的实施时间:53~57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2、工业化提上日程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重点产业: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区域:东北“一五”计划成就重型机械飞机制造武汉长江大桥粮食丰收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

5、建成社会主义2、性质:社会主义革命3、实质: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措施:①对农业:1953年,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仍是私有制);1955颁布<<…决议>>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土地是集体所有制)。阶段:1953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高级国家资本主义)②对手工业:1953年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开始从供销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策略:利用,限制

6、,改造形式: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初级国家资本主义)5、结果及意义:56年底,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了私有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为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资本主义是在无产阶级国家的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并受工人监督的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

7、的必要之路”。现阶段,我国和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的企业也属于国家资本主义性质。名词讲解国家资本主义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1月,北京召开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农民代表向毛泽东敬献喜报。1956年手工业者涌跃报名入社。上海工商界庆祝公私合营。两个阶段1956-1966年正确的指导思想探索中的失误中共“八大”八字方针中央工作会议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1976年空前的政治经济浩劫阶段(文革)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国内形势: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已基本上建立起来主要矛盾:先进的

8、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见教材)主要任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㈠、成就:1、中共八大(建国以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56年内容:影响:在八大正确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起来。作用: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65年调整工作完成。2、八字方针:背景:59~61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间:1960年冬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核心在调整)影响:由于总路线的指导作用,“左”倾经济思想在经济领域更加膨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