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的论文

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的论文

ID:10324748

大小:5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上传者:U-991
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的论文_第1页
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的论文_第2页
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的论文_第3页
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的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的论文正如我们所知,氢气成本低且效率高,在能源日益显现不足和燃油汽车造成人类生存环境极大污染的今天,以氢燃料作为汽车燃料的呼声日益高涨.从90年代起,许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系统的氢能研究计划,其短期目标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现在利用氢能的障碍是氢气的规模化存储和运输。碳纳米管由于其管道结构及多壁碳管之间的类石墨层空隙,成为最有潜力的储氢材料,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碳纳米管储氢的优越性将使碳纳米管燃料电池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汽车动力源.研究:美国国立可再生能源实验室[1]采用tpds(程序控温脱附仪)测量单壁纳米碳管(spa条件下的吸附量,结果表明低压段(<4mpa)吸附量较低,认为氢分子主要吸附在管束的外表面,当压力达到4mpa时,等温线出现转折点,斜率增大;12mpa时吸附量达到8),纳米管束的直径约2onm.用容积法测得室温、10mpa时的储氢量为4.2)可能是吸附量大的原因.与此同时,有些研究者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质疑.德国普朗克铁研究所公司[5]报道77k、10mpa纳米管的吸氢量为2otorsrdcenter[6]在11mpa,80一500℃条件下测定了9种不同的碳材料的储氢性能,指出任何有关碳材料在常温下储氢量大于1,是非常有希望的(除了个别学者认为不可能外),部分学者的实验数据已经达到或超过了这一标准.虽然实验结果和见解比较离散,但是大家还是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①吸附量与表面积成正比关系.②吸附的区域大致在管内和管外,或阵列的间隙处.③碳纳米管的直径对吸附量有影响.④表面活化或掺杂对吸附量起着重要甚至于决定性作用.[7]专利:关于碳纳米管储氢方面的专利,国内外都公开了一些,见下表(部分),并且选取部分简单介绍. 专利号公开日专利申请人名称1259581a2000-7-12南开大学储氢合金/碳纳米管复合储氢材料139866413987822003-2-26武汉理工大学储氢金属或储氢合金修饰的一维纳米碳储氢材料经微波等离子体刻蚀的一维纳米碳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us20051180912005-06-02cooperalanc利用碳纳米管材料储氢jp2004292310 2004-10-21airurajunji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储氢材料jp20043139062004-11-11nissanmotor储氢材料、储氢体、储氢设备、燃料电池及制备储氢材料的方法kr20010914792001-10-23leeyounghee使用碳纳米管的储氢技术jp20011464082001-05-29tokyoshibauraelectricco储氢材料及生产方法jp20040266042004-01-29toyotamotorcorp储氢材料 南开大学2000年7月12日公开的1259581a储氢合金/碳纳米管复合储氢材料,涉及复合储氢材料,特别是储氢合金/碳纳米管复合储氢材料的制造,它包括储氢合金和碳纳米管,其中储氢合金的重量含量范围为1~90%,采用催化裂解或机械复合方法制备.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2月26日公开的1398782经微波等离子体刻蚀的一维纳米碳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一维纳米碳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点是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刻蚀方法对一维纳米碳表面进行刻蚀,从而由表及里地增加和增大氢的扩散通道,使更多的氢进入到一维纳米碳的内部,提高一维纳米碳的储氢容量。.该发明的一维纳米碳储氢材料的储氢容量为2.5~4.5的范围内,平均长度小于等于1000nm.这种材料的氢吸收热在4-8kcal/moleh2范围内.并且透露了利用此材料存储氢和释放氢的过程.日本jp2001146408的专利公开了在室温可稳定储氢的碳材料.这种储氢材料的组成:包含直径<=10nm的8族金属粒子的催化剂,具有环状石墨结构表面的碳纳米管内壁.可化学吸附氢,从而提高了束缚能,甚至在室温下也能稳定地吸附氢气.由于对碳纳米管储氢的研究起步较迟,还有许多方面如循环特性、储氢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如何进一步提高其质量储氢容量和体积储氢容量、储放氢机理等,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此外,纳米管的储气和解吸的温度、压力和动力学可能与纳米管的直径和长径比有关,控制这些参数,并提高产量、纯度等条件将能得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储氢材料,有望推动和促进氢能源的利用,特别是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早日实现.最近,碳纳米管储氢技术又有了新进展.2005年7月26日,美国nist和turkey'sbilkent大学发现,钛修饰碳纳米管可以解决有效储氢的两个关键问题:不但能够吸附足够数量的氢分子,而且可以在加热时轻易地释放.[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