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

ID:10571459

大小:5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_第1页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_第2页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_第3页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摘要: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信学生,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合适、有效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本文即是在此理念启发下设计的《超重与失重》一节课的教案。  关键词:超重;失重;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1003-6148(2014)1(S)-0033-3  1.设计思想  超重与失重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概念,但是要真正的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这两个概念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帮助学生将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此,本节课采用“感受一体验一探究一解释”的科学探究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合作等素养,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等能力。进而,通过有效探究过程体现《新课标》中“知识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要求。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完牛顿运动定律后,特别是学完牛顿第二定律之后所要学习的内容,属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安排这一节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受力分析和牛顿定律的知识,同时让学生明白物理和生活的联系,通过对宇宙航行方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3.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形式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加之已经完成了初中物理的学习,对超重与失重现

3、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仅是停留在情感方面的,具体表现是往往从字面上理解“超重”就是重量增加。“失重”就是失去重量。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观察现象、体验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进一步深刻认识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整个过程让知识发生迁移和升华。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知道超重与失重的本质;  (3)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体验超重和失重现象;  (2)经历探究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条件的过程。体会科学

4、探究的方法,领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用科学的观点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  (3)了解一些我国航天技术的成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5.教学重难点  重点:超重与失重的概念,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超重与失重的本质。  难点:(1)探究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解释超重和失重现象。  6.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式学习为主线的原则。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教学资源  教师自

5、拍相关视频、《超重与失重》PPT  8.实验器材  弹簧秤(若干)、钩码(若干)、体重计、摄像头、细线、棉垫、水、矿泉水瓶、水桶、锥子等。  9.教学流程  视频导人→自主体验→形成概念→案例分析自主探究→总结规律→呼应导入→课外延伸→知识应用  10.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观看天宫一号中航天员太空教学视频片段(水滴和航天员漂浮起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引导指出问题:天宫一号中好像没有重力,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板书1:超重与失重  (二)超重与失重的概念  【自主体验1】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  活动:四个人一小组。将钩码挂在弹簧秤上,让弹簧秤加速上升和下

6、降,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  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上升时,弹簧秤的示数变大,下降时,弹簧秤的示数变小。  问题:弹簧秤在上下运动过程中。它的示数有时候大于钩码的重量。有时候小于钩码的重量。是不是钩码的重量发生了变化?  学生:没有。  问题: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示数有时比钩码的重量大,有时比钩码的重量小?  【自主体验2】观察体重计示数变化  活动:让一学生站在体重计上,以一定速度下蹲和站起(说明:将体重计表盘投影到屏幕上)。  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体重计的示数出现了变大和变小的情况。  问题:这和刚才弹簧秤示数的变化相同。难道这位同学在运动过程中重量发生了变化

7、?  学生:没有。  通过刚才的演示可以看到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或对体重计的压力有时候大于自身的重力,有时候比自身的重力小。我们将这种现象叫做超重和失重。  板书2:概念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三)超重与失重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合作探究1】超重与失重产生的条件  问题:生活中有哪些超重、失重的例子?  学生:坐电梯、过山车等。  播放视频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