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方法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方法

ID:10994070

大小:4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9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方法_第1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方法_第2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方法_第3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方法_第4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方法一、关于心理课的教学模式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时候,人们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不少地方开设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把它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这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课程的开设,有关部门还推出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许多新的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为大面积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并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打下了重要基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沃建中博士对目前的心理课的教学模式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讲授式。是指通过教师的课堂教

2、学,把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种:活动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所设计的活动获得一定的心理体验,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第三种:诱导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在老师有目的的诱导下,通过心理体验并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获得感悟,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以上三种心理课的教学模式虽然都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

3、平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模式,但是从实际的操作情况来看,第一种模式偏重于说教,第三种模式侧重于暗示、启发、明理,因此在小学阶段里,教育效果较好的模式还是活动式,我们应该在小学里推行心理活动课。二、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作具体的设计,但离不开以下几个基本环节:(一)确立目标及主题在设计一次某年段的心理活动课前,教师需要十分明确活动目标,按照本年段的学生特点,确立本次活动课的主题及具体明确的目标。一般要求主题要鲜明、活泼,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关心。目标要具体、明确。目标越具体越细,实施

4、起来就越便利,越容易实现。有些活动设计,目标定得高、大、空,教师在活动的时候就不好把握,增大操作难度,甚至容易使活动失控,不利于目标的实现。(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活动方法)与人们穿鞋子选择合适的一样,心理活动课也是必须以活动的目标及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有时可以一种教学方法贯彻始终,有时可以多种教学方法的交互运用。只要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或是只求表面热闹,教师在选择教学的方法上既要符合教学的目标,更要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1、创设情境法创设情境法是心理活动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它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学生的

5、身心发展水平为基点,创设出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有关的活动,获得心理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2、角色演示法角色演示法也是心理活动课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指教师通过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人物,处理情境中的各种事情,体会情境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学会为人处事的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对创设情境教学法的一种补充,特别是在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教学中有独特的作用。3、实验操作法实验操作法是指教师通过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技能技巧,树立自信心的一种教学方法。把它应用在技能心理活动课中会有独特的教学效果

6、。4、讨论交流法讨论交流法是指教师通过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情境中的人和事,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对问题的处理意见,与同学互相交流,从而形成一种集体主流,作为正确心理观的导向的一种教学方法。5、心理暗示法心理暗示法是指教师通过活动、语言、动作、表情向学生做出暗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延伸心理活动课的教学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清晰地列明活动的步骤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明确地将活动准备、活动对象、活动顺序,注意事项、必要提示等内容细列在活动方案内,以便在开展活动时可以顺利

7、进行。(四)选择相关的辅助资料实施一节活动课可能涉及到的学科知识很多,教师往往无法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去全部解决问题,因此心理辅导老师应该在课前去做充分的准备,例如,查找各种相关理论或案例,必要时还要把相关的资料提示或某些具体参考列出,以备参考使用。三、心理活动课设计的几个原则在心理活动课的设计中,为了解决好上述的几个问题,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超前的社会适应性原则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我们的学生不仅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且更应该是今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能适应今后发展了的社会环境。因为我们的社

8、会正在迅速发展变化,如果我们的眼光短浅,教育目标没有一定的超前性,只是根据当前社会、甚至是过去社会的需要来指定教育的目标,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因此,我们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选择有利于适应今后社会的心理特征作为我们课程教学的目标。2.发展性原则所谓发展性原则,就是教学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