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灾与防灾之自然灾害

减灾与防灾之自然灾害

ID:11229739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上传者:U-4187
减灾与防灾之自然灾害_第1页
减灾与防灾之自然灾害_第2页
减灾与防灾之自然灾害_第3页
减灾与防灾之自然灾害_第4页
减灾与防灾之自然灾害_第5页
资源描述:

《减灾与防灾之自然灾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减灾与防灾之自然灾害摘要:我国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广大的人们如遇地震,洪水,滑坡等灾害该如何自救?关键词:减灾与防灾自然灾害自救自护正文:我国是一个自然灾难频发的国家,防灾减灾抗灾历来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防灾减灾抗灾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党全国人民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非常重视防灾减灾抗灾工作,对此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并亲自指导防灾减灾抗灾工作。当前认真学习和研究胡锦涛总书记防灾减灾抗灾的论述,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强化防灾减灾工作”任务,保障国家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从防灾减灾抗灾的重要性、举措等方面对胡锦涛总书记防灾减灾抗灾的论述进行了归纳和阐述。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告中强调指出,要“强化防灾减灾工作。”这是当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才能做好防灾减灾抗灾工作,学习和研究胡锦涛总书记防灾减灾抗灾的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对防灾减灾抗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非常关注,在多种场合对此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并亲自指导防灾减灾抗灾工作。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7日至5月13日确定为“防灾减灾日”宣传周。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部门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下面简要介绍几种灾害。一、地震灾害地震应急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人作三大体系之一,它是鉴于地震预报尚不过的情况下,在没有作出临震预报而地震却突然发生时,为在灾区进行有效的救援活动,迅速恢复秩序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采取的紧急防灾救灾措施。目前县级以上地震主管部门和交通、通讯、供水、供电、卫生、公安、消防、新闻等部门均制定有本系统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从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应急通讯保障、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资金物资的准备、应急救助装备的准备、灾害评估准备及应急行动方案等诸多方面,作了具体而周密的规定,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职责的权限。一旦地震发生,将发挥出应有的救灾作用。破坏性地震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如果发生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就应当按照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规定,迅速成立相应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实施各自制定的"预案"。灾区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按照"预案",迅速组织各种专门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抢险救助。要重点抢救被埋压的人员、救治伤员、扑救各种次生灾害、抢修生命线工程、救济灾民,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灾区人民要有组织的积极开展自救与互救,以最大限度地减轻震害损失。 在破坏性地震或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家庭是抢险救助的基本单位,因此,做好家庭应急准备及避险工作至关重要。为了高效实施家庭应急,一是平常要注重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以防临震乱作一团;二要根据居住环境,确定好疏散路线、最佳避震位置、夜间避震方案,以利有效避震;三是学习防火知识,制定周密的防火计划,具有扑火的本领;四是学会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抬运伤员等医疗救护技能,尽可能组织家庭成员进行避震演练,以适应自救互救的需要;五是发现地光、地声、震动等地震信号或听到临震警报后,应因地制宜地选择避震方式方法,准备好应手的避震器物、手电筒和止血类药品。住平房者,可迅速逃离住宅,到开阔的地方去;住楼房者、可立即拿上湿毛巾捂住口鼻,躲在墙角、卫生间、桌下等开间小而牢的部位或坚实的器物下,等主震过后再向楼下逃,以防余震再次袭击,千万不能跳楼;在室外者,要远离高楼、大烟囱、女儿墙、高压线、狭窄街巷、悬崖峭壁、易燃(爆)物及有毒气体储存的地方,以防塌埋和火灾、毒气肆虐。总之,地震应急是特殊、艰巨的社会工程,既需要当地政府的正确指挥、部门间的全力协作,又需要灾区人民各自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把震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一)震前准备在地震来临前做好对策预案,加固建筑物,并向群众进行宣传,使其在思想和知识上有所准备。在地震发生阶段,人们主要根据平时的防震知识和实际情况,寻找安全地方紧急避震。同时要注意观察附近的情况,是否有人遇难和负伤待救。负伤待救者也应做好自救或尽快寻求救援。在震后自救阶段,短时间内救援力量难以到达灾区,这时是最困难的时期。在此阶段自救是主要方式,人们应了解自救的注意事项,并且预防强余震。大震后3个小时,救援力量一般可到达灾区,有组织的救灾活动即可全面展开。但此时也应注意强余震和续发性大震的防御。防震措施的重点主要是保证震时和震后有条不紊地进行防震救灾。要做好以下准备。(1)学习地震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震前白防,是指有中、短期地震预报背景的地区,根据临震前所发现的宏观异常,采取简易有效的防震抗震措施的举动。另外,震前的物质准备也是很重要的。主要有高能量食品、水、急救箱等,放在震时紧急躲避处,以争足够的等待外援时间。(2)分配每人震时的应急任务,以防手忙脚乱,耽误宝贵时间。(3)确定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要做到畅通无阻。(4)加固室内器具。(5)落实防火措施,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6)学会并掌握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搬运伤员和护理方法等。(7)适时进行应急演习,以发现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处和正确识别地震谣传。(二)震时应急 (1)瞬时抉择,珍惜12s自救机会。地震发生时,人们能感觉到并受其害的主要有两种地震波,即专业人员常说的P波(纵波)和S波(横波)。每种类型以不同的传播方式和速度运动。P波运动速度最快,传播速度每秒钟8~9km,最先到达地面。在震中区,P波使人感到的是上、下颠簸,造成的破坏不大,是给人们地震发生了的信号。s波的运动速度比P波慢,通常平均每秒钟4~5km,是继P波后到达地表的破坏性极大的波。它使人感觉到的是前后左右的摇晃以及建筑物等的倒塌,是直接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波。因此,自我救助主要是在P波到达地面后的数秒钟之内的事。当P波到达时,应立即反应是地震发生了。若能在横波到达并造成破坏之前的十几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给人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一般称为12s自救机会。另外,地声地光也是大震的预警信号。许多地声出现在震前10min内,到临震十余秒时声响最大。临震时先听到“呼呼”风声,接着是“轰轰”声,再就是“咚咚”声,之后地面开始震动。地光是地壳内溢出的气体,强化了低空静电场所致。其形状有带状、片状、球状、柱状,颜色以蓝、白、红、黄居多。地面微动可能是临震前震源区断层预滑造成应力波所致。历次大震的幸存者中,很多人就是观察到这些临震异常现象,判断有大震来临,迅速采取措施避险,而躲过了灾难。(2)了解自己所处环境,果断采取相应措施。要迅速远离易爆和易燃及有毒气体储存的地域,避险时要远离高楼、大烟筒、高门脸、女儿墙、高压线以及峭壁、陡坡或海边,不要在狭窄的巷道中停留。(三)现场急救地震同时出现大批伤员,现场救护往往需在群众帮助下进行。做好现场指挥、现场伤员分类工作十分重要。1.现场指挥救护人员要掌握现场特点,包括建筑物倒塌程度、可能受伤人数和地点,选择安全救护场地。组成现场救护指挥站,组织救援人员将伤员脱离受伤现场,在选定的安全场地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2.伤员的现场分类根据伤员受伤各程度、部位、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分类,有利于按伤员伤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救护和向医院转送。机械性外伤,指人们被倒塌体及其各种设备的直接砸击、挤压下的损伤,一般占地震伤的95%~98%。另外,还有埋压窒息伤、完全性饥饿、烧伤等。(四)震后自救与互救自救与互救在抗震救灾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无论有无救援力量到达,灾民自救都是不可缺少的救生措施。据部分资料统计,自救与互救的脱险率可达40%~80%。一次强烈地震经过几十秒钟后结束了,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自救。在废墟下压埋较轻的人,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根据自己所处的具体情况,寻找可以自救脱险的薄弱部位,尽力自救,完全可以脱险,失去理智的乱喊乱叫是无济于事的。若受重伤或暂时不能脱险者,不要乱喊乱动消耗体力,要设法延缓生命,首先把妨碍呼吸的部位(口鼻胸部盼近)松动一下,或扒开一定的小空间,以利呼吸,等待救援。发现有人扒救时,可用喊或敲击物体的方法为扒救人指明埋压的位置。互救要有组织、讲究方式方法,避免盲目图快而造成不应有的伤亡。首先通过侦听、呼叫、询问及根据建筑结构特点,判断被埋人员的位置,特别是头部方位,再进行开挖施救。问:就是询问震时一起的亲友、同志和当地熟人,指出伤员的位置,了解当地的街道情况、建筑物分布情况。听:就是贴耳侦听伤员的呼救声和呻吟声,一边敲打一边听,一边用手电照一边听。看:就是仔细观察有没有露在外边的肢体血迹、衣服或其他迹象,特别注意门道、屋角、房前、床下等处。探:就是在废墟空隙,或者排除障碍钻进去寻找伤员。这时要注意有无爬动的痕迹及血迹,以便寻找已经精疲力尽的遇难者。喊:就是呼喊遇难者姓名,细听有无应答之声。通过以上五种方法,找到伤员位置,然后再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救援方法,就能很快地将伤员救出,并逐步扩大救援。 救出伤员后应首先将其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灰土,进而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在扒救中,可使用铲、铁杆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方便器材。企业的医护人员脱险后,能在救护工作中起重要的核心和骨干作用。要立即在马路口、废墟旁建成临时包扎点、医疗点,指导自救互救,抢救出来的伤员应尽快包扎,并设法寻找药物、水和适当食物给以急救,然后转移和治疗。(五)预防余震灾害强烈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短期内很可能还会有较强的余震,使已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的建筑物再次坍塌。因此,地震后不能麻痹大意,要积极预防强余震灾害。搭建防震棚,一方面可解决住宿问题,也是预防余震灾害的有力措施。同时,做好防疫工作。二、海啸灾害印度洋强烈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瞬间吞噬了20多万人的生命,让世界震惊和恐怖。海啸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巨大的危害?人们应该怎样防范地震海啸?海啸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由于海底突然变形,致使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体发生大的涌动,这和通常的大浪相比破坏力巨大得多。一般来说,受台风和低气压的影响,海面会掀起巨浪,巨浪哪怕高达数米,但浪幅有限,仅仅数米到数百米,因此冲击岸边的水量有限。而海啸之浪虽然只有数米甚至几厘米高,但由于宽幅达数百公里,这种“水阵”的破坏力却非常巨大。在泰国,这次海啸竟把一艘50吨重的船从海边推到岸上1.2公里远的地方。据救灾一线的专家介绍,2米高的海啸,木制房屋会瞬间遭到毁坏;海啸浪高20米以后,钢筋水泥建筑物也难以抗衡。地震处海水越深,海啸速度越快。日本专家研究认为:海水越深,海啸移动速度越快。如果地震处水深为5000米,海啸移动每小时可达800公里,和飞机速度差不多;水深10米,时速放慢为40公里。由于前浪减速,后浪发生重叠,海啸到岸边波浪会升高,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更甚。海啸在遥远的海面移动时不为人注意,而高速接近海岸突然形成巨大的水墙,人们发现时往往逃之晚也。因此,人类要加强海啸规律特点研究,建立预警和紧急救援机制,临海的人们一旦发现发生地震,要迅速离开海岸,撤离到高处避险。在沿海的海湾设置防潮堤,加强海啸预警加强海面观测。三、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的特点,最常见的危害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淹没人畜、毁坏土地,对于公路、铁路、矿山、水利水电工程也有损毁。泥石流具备三个规律:季节性、周期性、一般发生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雨后。如何预防、躲避泥石流灾害?地质专家提醒,泥石流与滑坡、崩塌不同之点就是流动。一要及时对被危害区的居民及设施采取紧急疏散避灾或保护措施,强制迁至安全区;二要建立临时躲避棚,最好安置在距村镇较近的低缓山坡或较高的平台地上,切忌建在较陡山体的凹坡处,以免出现坡面坍塌;三是专业抢险队伍,应及时紧急加固或抢修各类临时防护工程,排除险情;四是组织人员密切监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严防出现重复灾害。四、干旱预防一、加强旱情预防预报、增强防御能力二、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提高水利资源利用效率三、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增强抗旱意识五、龙卷风龙卷风是从强对流积雨云中伸向地面的一种小范围强烈旋风。龙卷风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从云底向下伸展,同时伴随狂风暴雨、雷电或冰雹。龙卷风经过水面,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同云相接,俗称“龙吸水”。经过陆地,常会卷倒房屋,吹折电杆,甚至把人、畜和杂物吸卷到空中,带往他处。1.龙卷风的特点龙卷风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袭击范围小,龙卷风的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数百米之间。 生命期短,龙卷风的生存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风力特别大,在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200米/秒。破坏力极强,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把人吸走,危害十分严重。2.龙卷风的防范措施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汽车外出遇到龙卷风时,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因为汽车对龙卷风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古往今来,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自然灾害总是不断发生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虽然灾害事故不可能完全消除和避免,但是可以去防范的,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减少灾害事故带来的损害。面对自然灾害人们必须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救自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