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考-气口九道脉

奇经八脉考-气口九道脉

ID:11440089

大小:178.8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2

奇经八脉考-气口九道脉_第1页
奇经八脉考-气口九道脉_第2页
奇经八脉考-气口九道脉_第3页
奇经八脉考-气口九道脉_第4页
奇经八脉考-气口九道脉_第5页
资源描述:

《奇经八脉考-气口九道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奇经八脉考-气口九道脉奇经八脉考-气口九道脉  手检图曰:肺为五脏华盖,上以应天,解理万物,主行精气,法五行,应四时,知五味。气口之中,阴阳交会,中有五部,前后左右,各有所主,上下中央,分为九道,诊之则知病邪所在也。  李濒湖曰:气口一脉,分为九道,总统十二经,并奇经八脉,各出诊法,乃歧伯秘授黄帝之诀也。扁鹊推之,独取寸口以决死生。盖气口为百脉流注朝会之始,故也。三部虽传,而九道沦隐,故奇经之脉,世无人知,今撰为图,并附其说于后,以洩千古之秘藏云。  附图:  歧伯曰:前部如外者,足太阳膀胱也。动苦目眩头项

2、腰背强痛,男子阴下湿痒,女子少腹痛引命门,阴中痛子脏闭,月水不利。浮为风,涩为寒,滑为劳热,紧为宿食。  中部如外者,足阳明胃也。动苦头痛面赤。滑,为饮;浮,为大便不利;涩,为嗜卧肠鸣不能食。足胫痹。后部如外者,足少阳胆也。动苦腰背胻股肢节筋痛,浮为气。涩为风,急为转筋为劳。  前部如内者,足厥阴肝也。动苦少腹痛引腰,大便不利,男子茎中痛,小便难,疝气,两丸上入,女子月水不利,阴中寒,子户闭,少腹急。  中部如内者,足太阴脾也。动苦腹满胃中痛,上管有寒食不下,腰上状如居水中。沉涩,为身重足胫寒痛,烦满不能卧

3、,时咳唾有血,洩利食不化。  后部如内者,足少阴肾也。动苦少腹痛,与心相引背痛,小便淋,女人月水来上抢心胸,胁满,股里拘急。  前部中央直者,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也。动苦心下坚痛,腹胁急。实急者为感忤,虚者为下利肠鸣。女子阴中痒痛,滑为有娠。  中部中央直中者,手厥阴心主也。动苦心痛,面赤多喜怒,食苦咽。微浮苦悲伤恍惚,涩为心下寒,沉为恐怖,如人将捕之状,时寒热,有血气。  后部中央直者,手太阳肺、手阳明大肠也。动苦咳逆,气不得息。浮为风,沉为热,紧为胸中积热,涩为时咳血。  前部横于寸口丸丸者,任脉也。动

4、苦少腹痛,逆气抢心,胸拘急不得俛仰。《脉经》云:寸口脉紧细实长下至关者,任脉也,动苦少腹绕脐痛,男子七疝,女子瘕聚。  三部俱浮,直上直下者,督脉也。动苦腰背强痛,不得俛仰,大人癫,小儿痫。  三部俱牢,直上直下者,冲脉也。苦,胸中有寒疝。《脉经》曰:脉来中央坚实径至关者,冲脉也。动苦少腹痛,上抢心,有瘕疝遗溺,女子绝孕。  前部左右弹者,阳蹻也。动苦腰背痛,癫痫僵仆羊鸣,偏枯痹身体强。  中部左右弹者,带脉也。动苦少腹痛引命门,女子月事不来,绝继复下,令人无子,男子少腹拘急,或失精也。  后部左右弹者,阴

5、蹻也。动苦癫痫寒热,皮肤强痹,少腹痛里急,腰胯相连痛,男子阴疝,女子漏下不止。  从少阴斜至太阳者,阳维也。动苦颠仆羊鸣,手足相引,甚者失音不能言,肌肉痹痒。  从少阳斜至厥阴者,阴维也。动苦癫痫,僵仆羊鸣,失音,肌肉痹痒,汗出恶风。奇经八脉考-带脉为病  秦越人曰: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溶溶,缓慢貌。  明堂曰:带脉二穴,主腰腹纵溶溶如囊水之状,妇人少腹痛。里急后重,瘛瘲月事不调,赤白带下,可针六分,灸七壮。  张洁古曰:带脉之病,太阴主之,宜灸章门二穴,三壮。  《素问》:曰:邪客于太阴之络,令人

6、腰痛,引小腹控眇,不可以养息,眇,谓季肋下之空软处)  张仲景曰:大病瘥后,腰以下有水气,牡蛎泽泻散主之,若不已,灸章门穴。  王叔和曰:带脉为病,左右绕脐腰脊痛,冲阴股也。  王海藏曰:小儿癫疝,可灸章门,三壮而愈。以其与带脉行于厥阴之分,而太阴主之。又曰:女子经病血崩,久而成枯者,宜涩之益之;血闭久而成竭者,宜益之破之。破血有三治,始则四物入红花,调黄芪、肉桂;次则四物入红花,调鲮、鲤、甲、桃仁、桂,童子小便,和酒煎服;末则四物入红花,调易老没药散。  张子和曰:十二经与奇经七脉,皆上下周流,惟带脉起少

7、腹之侧,季胁之下,环身一周,络腰而过,如束带之状。而冲、任二脉,循腹胁夹脐旁,传流于气冲,属于带脉,络于督脉。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因诸经上下往来,遗热于带脉之间,客热郁抑白物满溢,随溲而下,绵绵不绝,是为白带,《内经》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他甚、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白淫者,白物淫衍,如精之状,男子因溲而下,女子绵绵而下也。皆从湿热治之,与治痢同法。赤白痢,乃邪热传于大肠,赤白带,乃邪热传于小肠。后世皆以赤为热,白为寒,流误千载,是医误之矣。又曰:资生经载一妇人,

8、患赤白带下,有人为灸气海,未效。次日为灸带脉穴,有鬼附耳云:“昨日灸亦好,只灸我不著我,今灸着我,我去矣,可为酒食祭我。”其家如其言祭之,遂愈。予初怪其事,因思晋景公膏肓二鬼之事,乃虚劳已甚,鬼得乘虚居之。此妇亦或劳心虚损,故鬼居之,灸既著穴,不得不去。自是凡有病此者,每为之按此穴,莫不应手酸痛,令归灸之,无有不愈。其穴,在两胁季肋之下一寸八分,若更灸百会穴,尤佳。《内经》云:上有病,下取之;下有病,上取之。又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