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doc说课稿

将相和.doc说课稿

ID:12020688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5

将相和.doc说课稿_第1页
将相和.doc说课稿_第2页
将相和.doc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将相和.doc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且又互相联系。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临危受命,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面对秦王,他审时度势,机智勇敢地与秦王周旋,最终不辱使命,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在“渑池之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欲辱赵王,被蔺相如识破,不惜以死相拼,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维护了国家尊严。归国后,赵王拜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里失衡,欲找机会羞辱蔺

2、相如,导致了将相之间的不和。蔺相如无病请假、路遇躲避,他“为了赵国利益”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精神最终感动了廉颇。廉颇“负荆请罪”,将相重归于好。细品全文,文章篇幅虽长,但巧妙的运用过渡句来承上启下,将三个小故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得整篇文章脉络清晰,指向明确。文中着力描绘了人物的言行,刻画出了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廉颇知错能改的人物形象,讴歌了他们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纵观全文,蔺相如“完璧归赵”,不辱使命,在“渑池之会”为捍卫国家尊严不惜以死相拼,面对廉颇的羞辱而忍辱负重以及后来廉颇的“负荆请罪”,这些“豪举”的产生都源于“国家利益高于

3、一切”、“和为贵”这一思想基础。古人云“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将相和》这个故事无疑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二、说教学目标综上所述,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中将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采用“品读词句”“以读为主”等语文学习方法,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四、说教学过程下面主要说说《将相和》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板

4、块一:导。1.由名著引出课题。2.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了,谁来说说“将”指什么?“相”指什么?“和”的意思是?从“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他们原来是不和的)那他们原来为什么不和呢?我们一起来学课文,学了课文就明白了。[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读题,再以检查预习的形式解题,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这样的导入既简洁又有实效。]板块二:学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板块三:析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2.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设计意图:这篇课文较长,我就不让学生读了,这样读完可能都要七八分钟了。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的一定的

5、自学能力,生字词一般都由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就学习掌握了,上课的时候只点拨一些重点、易错的字词。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由学生通过预习汇报出来的。]3、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A.“完壁归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B.默读课文,思考: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划出相关的词句,并做批注。(预设:机智勇敢、胆识过人、临危不惧、不畏强暴、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爱国……)(预设六处交流点,集中在第6、8、9段)C.适时点拨重点词句:出示句子:①老师把这个词去掉行不行?②从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③指导朗读:指名读、范读、自由读

6、、齐读。[设计意图:这部分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表现蔺相如特点、品质的词句。课前我还预设了六处生可能会总结出来的表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的句子。在课件的设计方面,我设计了超链接,不管学生说哪一句,我都能点击链接到那一句,并能及时返回到学生总结出来的方法的那张幻灯片,这样的设计很巧妙,学生也不会觉得看不懂、很繁琐。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来体会人物语言的特点乃至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指名读、范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你们理解句子的含义,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D、紧扣方法、自然结课。从“完璧归赵”的故事,我知道了蔺相如是个机智

7、勇敢、不畏强暴、临危不乱、富有爱国精神的人。那下面的两个故事,我们又学到蔺相如的什么品质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设计意图:这样的结课简单清晰,有助于帮助学生总结本来所学的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并为下节课的学习起个悬念的作用。]板块四:练对本课学习进行检测练习。五、说板书设计:18.将相和完璧归赵:机智勇敢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节课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上来板书,不仅体现了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