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 说课稿

将相和 说课稿

ID:41179706

大小:33.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8

将相和  说课稿_第1页
将相和  说课稿_第2页
将相和  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将相和 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第二课时。首先,我来说说对教材的理解。《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文章篇幅虽长但巧妙的运用过渡句来承上启下,使得整篇文章脉络清晰,指向明确。文中着力描绘了人物的言行,人物个性鲜明。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叙述全文。三个故事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

2、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从而告诫人们“以和为贵”的道理。其次,是我设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法学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及本身具有的深度,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及本组的训练重点“ 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本课时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技能目标:通过研读课文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收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初步学会探

3、究性的学习方式。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感,品悟“和”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体验“以和为贵”的深刻道理。由于本课是根据历史故事改写而成的,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通过反复阅读,着重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形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通过理解文中的三个小故事,感受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以和为贵”的道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我对教材的分

4、析,再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2、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式教学。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画、语言、音乐来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其情境中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形象。3、合作探究法:在本堂课的教学

5、中,我给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而达到自己提出问题,组内交流解决的效果。在学法上,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接下来是我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围绕以上教学目标,紧抓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设疑激趣,初步感知。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出示课题《

6、将相和》,随即提问:文中的“将”是谁?“相”又是谁?“和”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通过谈话,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第二环节:阅读课文,理清文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配乐让学生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并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通过图片展示等方式进行个别指导,如:廉颇、蔺相如、完璧归赵、

7、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同时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相机出示多媒体,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人物形象。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读书,不待老师讲。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三个小故事的情节,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抽选几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议一议:

8、“这篇文章应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能用什么词语概括,段落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如:第一部分(1—10):写“ 完璧归赵”的故事。主要写秦国自以为强大,想骗取赵国的宝物和氏璧,赵王很着急。蔺相如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第二大段(11—15):写“ 渑池之会”的故事。 第三大段(16—18):写“ 负荆请罪”的故事。)让学生用自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