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案、说课稿

《将相和》教案、说课稿

ID:43510862

大小:39.0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09

《将相和》教案、说课稿_第1页
《将相和》教案、说课稿_第2页
《将相和》教案、说课稿_第3页
《将相和》教案、说课稿_第4页
《将相和》教案、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将相和》教案、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六年级第32课《将相和》教案丁家嘴小学陈隆平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2.培养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能把“将相和”的故事讲出来。教学重难点能把“将相和”的故事讲出来。课前准备:同学们收集一些历史故事的成语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情引入:同学们看看,这是战国时期的地图,当时可以说是“七雄并立”,齐、楚、燕、韩、赵、魏、秦,今天我们讲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课题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两个人物,一个故事。你能看出是哪两个人物,是什么故事吗?(生回答。)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生自由读课文。自读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

2、“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3.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全班交流。(板书: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总结: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精炼的概括文章的内容。三、质疑问难,理解课文:(一)题目是“将相和”,将和相最终和好了,那说明他们之间发生过矛盾,曾经不和。思考: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生找一找,回答。)多媒体出示廉颇说的话,指导朗读。原来他们不和是因为蔺相如升了官,职位比廉颇大。那蔺相如这官该不该升?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前两个故事,你就知道答案了。小组讨论交流:1.秦王为什么没有得到和氏璧?2.渑池之

3、会上,秦王为什么会为赵王击缶?3.秦王为赵王击缶了,为什么还让赵王回去了呢?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抓住“慷慨激昂”“理直气壮”“不动声色”等词语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机智;抓住文中写廉将军驻守边境的句子体会其对秦王的威慑力,从而明白赵王获胜的原因是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二)过渡: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利益,对敌人寸步不让,相反,对于居功自傲的廉颇老将军,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学生找出关键词“避”,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并体会蔺相如的为人。(为了国家的利益,对友宽容大度)和廉颇的性格特点。A.蔺相如是如何设法避开廉颇,不跟廉颇见面的?B.蔺相如的手下是

4、怎样看待他的避让态度的?C.蔺相如是怎样向手下人说明避让原因的(三)理清脉络: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进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四)人物评价会:你喜欢课文中的那个人物?从课文中举出事例来说一说,同时还可以加入自己的看法。四、拓展延伸,深入体会:1.勾画出关键的四字词语,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一讲这三个故事。(先小组里讲,再由小组推荐到班上讲。)2.了解《史记》,鼓励学生多读历史故事。五、板书设计:32*将相和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六年级上册第32课《将相和》说课稿丁家嘴小学:高小丽一、说教材《将相和》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5、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是最后一个单元,编排了四篇风格各异的文章,反映了中外的传统文化。《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且又互相联系。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临危受命,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面对秦王,他审时度势,机智勇敢地与秦王周旋,最终不辱使命,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在“渑池之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欲辱赵王,被蔺相如识破,不惜以死相拼,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维护了国家尊严。归国

6、后,赵王拜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里失衡,欲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导致了将相之间的不和。蔺相如无病请假、路遇躲避,他“为了赵国利益”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精神最终感动了廉颇。廉颇“负荆请罪”,将相重归于好。二、说教学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本单元主体以及本课内容,我确定了以下两个教学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2.培养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能把“将相和”的故事讲出来。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课重难点为能把“将相和”的故事讲出来。四、说教法、学法教法:抓题眼,带动对整篇课文的阅读。为了避免将三个“

7、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教成“绝对孤立”,我将视觉拨向课题中的“和”字,有“和”必有“不和”,让学生找出二人的不和之处,在教学中紧紧扣住故事情节的关键问题,采用“读议结合”的方法,步步为营,逐层推进。在读中展开对话过程,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力求让学生把握好整个故事脉络,讲好这个故事。学法:以读促思、读悟结合。五、说教具为了更形象的展现教学效果本课我将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文本。六、说课时本课教学分一课时完成。七、说教学过程为完成教学任务,我确定以下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激情引入:同学们看看,这是战国时期的地图,当时可以说是“七雄并立”,齐

8、、楚、燕、韩、赵、魏、秦,今天我们讲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课题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