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线描对陶瓷绘画的影响研究

中国画线描对陶瓷绘画的影响研究

ID:12431219

大小:3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7

上传者:jjuclb
中国画线描对陶瓷绘画的影响研究_第1页
中国画线描对陶瓷绘画的影响研究_第2页
中国画线描对陶瓷绘画的影响研究_第3页
中国画线描对陶瓷绘画的影响研究_第4页
中国画线描对陶瓷绘画的影响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画线描对陶瓷绘画的影响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中国画线描对陶瓷绘画的影响研究固2011.01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专题SHOU.V~ZHONGGUOTAOCIYISHUDAHUAZHUANTI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传统类一等奖CHINESELImEDRAWINGONTHEINFLUENCE0FPAlNTImGAmDCERAMICS中国画线描对陶瓷绘画的影响研究刘萱于保春LiuxuanYuBaochun1.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2.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333000CeramicsResearchInstituteofLightIndustryofChina,Jingdezhen333000【摘要】对于线描艺术,从艺术论来说:国画与陶瓷艺术同样带有深厚的民族性,区域性,审美性和历史性,二者可以说是异流同源.本文正是从中国画线描的特征及发展历程出发,来研究中国画线描对陶瓷绘画所产生的影响,意在让人们对中国画线描与陶瓷绘画有一定的认知,让人们认识国画线描与陶瓷绘画二者的联系,了解陶瓷绘画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关键词】线描;中国画;陶瓷绘画;影响;【Abstract】Forthelinedrawingart,fr0manarttheoryoftraditionalChinesepaintings,ceramicartisthesamewithdeepethnic,regional,aestheticandhistorical,thetwodrowoutofthesomesoure.ThearticlebeginwiththecharacteristicsanddevelopmentprocessoftraditionalChinesepaintinglinedrawing,studyontheeffectChinesepaintinglinedrawingofthepaintingand ceramics.Intendtoinvokepeople'SawarenessofChinesepaintingandceramicspainting,raditinalChinesepaintinglinecontactwithbothpaintingandceramicsLetpeopleunderstandthehistory,currentsituationandfutureofpaintingandceramics.【Keywords】LineDrawing;ChinesePainting;CeramicPainting;Effect线描,是中国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纵观陶瓷发展历史,陶瓷绘画始终都没有完全脱离开国画线描的影响和渗透,可以说,国画中有多少种技法,多少种流派,在陶瓷绘画中就有多少种国画的技法和国画的风格.1,中国画线描艺术的特征中国画线描艺术的中心观念是"线性生动",其美学观的核心是"气韵生动".中国画线描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族群心理,体现为一种生命气象的符号表达,是一种"道法自然"的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气"是指宏观整体性,"韵"是指"韵律美","气韵说"体现了中国画特有的审视天地万物的态度.中国人在以线条描绘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线型思维的模式,它构筑了中国画艺术大厦的基本框架.黄宾虹先生曾指出:"观其一线,知其全图."在这一点上,画史1~9EIS证则是肯定的,用笔如何,也即线条如伺,的确是形成画家个人风格的要素,也是评判画家及其作品的关键.毫不夸张地说,线描形式几乎就是画家的风格,线描功力往往也是画家的成就.例如东晋顾恺之的"高古游丝",北齐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唐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等均是以线描形式来标志画家的风格和水平.又如宋李公麟得顾恺之的柔与吴道子的雄壮为一体,线描刚中有柔,遂形成淡雅之风;而明陈老莲也正是以胸中奇气,求线描瑰奇并略显图案化成为其独立风格.可以说,但凡卓有成就的画家,都具有自己独特而又富于美感的线条语言.这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关键,也使线描艺术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于是,画史中就有了"线描十)kT~-"等.前人创造的"十八描"的线条技法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线条无粗细变化,瘦硬而绵长;第二,顿挫鲜明,起落有致,行笔有方圆粗细变化;第三,粗犷厚重,简练明快.所以,这些线的勾勒法都是画家根据不同对象及个人感情气质而提炼创造总结,而成为经典的.随着绘画的发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它的主要特点是运用点,线,面不同组合方式来塑造不同物质所构成的不同客观物象和体质.根据传统诸种皴法的形式和用笔的不同,以现代绘画的观念(点,线,面组合的形式)将皴法归纳为点皴,面皴,线皴三大类别.十八描名称表类别描法名称游丝描类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无粗细变化)行云流水描,曹衣出水描兰叶描类蚯蚓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有粗细变化)枣核描,橄榄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类撅头描,竹叶描,混描,折芦描,(快速简化笔线)枯柴描,减笔描2,陶瓷绘画线描的发展历程早在我国远古的陶器时代,我们祖先就学会了应用线在陶器上进行装饰,其线条是直观的.就不同的艺术风格可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时期:半坡型彩陶主要以宽带纹,折线纹,菱形纹为主,装饰抽象化,几何化,程式化形成了横式的直边三角形和线条其同组成的装饰特色;而马家窑彩陶的装饰风格多以同心圆为中心组成图案,运用直线跟曲线的组合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另外,在庙底沟型,半山型,马厂型彩陶中其装饰中应用了带状纹,垂弧纹,平行纹,漩涡纹,四大圈纹等主要以线条装饰的表现手法,产生出一种高雅,质朴,旋动流畅,质朴的美使线在陶艺 装饰中的独特地位及其魅力得以充分体现.进入宋代,随着制釉技术的提高,借助釉面裂纹的工艺特性,使其面形成自然的釉面裂纹线条,也是极具特色的线在陶艺装饰上的应用.而到明代,在装饰形式上更趋繁密,多用缠枝花连接曲线形式的藤枝纵横交错与于画面,形成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近现代的古彩叉名"硬彩",其描绘的线条被称为"铁线描",线条圆浑有力,古彩构图严整,形象概括夸张,线条刚劲有力,以单线平涂,红绿鲜明的色彩,对比强烈明快,显示出其健康,质朴的民间艺术特色.粉彩,新彩等釉上装饰形式都是在其用线条描绘的基础上才进行下一步操作.时至今日,陶瓷绘画和陶瓷装饰中线描的应用更趋自由,山水,人物,花鸟等绘画,雕镂,刻划,堆饰,勾画,形式多样,结合线描的绘画及装饰形式,表现手法,材质,载体都有着深层次的发展与提高.3,从中国画线描视角看陶瓷绘画线描的基本类型由于深受中国画线描的影响,陶瓷绘画线描中也有着丰富的表现方法,这些方法是经过许多前辈艺人总结探索出来的,概括成以下十余种基本类型:31高古游丝描:即用料半笔尖圆匀细致描出,要有轻柔秀劲古逸之气为合,易于表达娴静幽闲,典雅雍穆的情趣,如粉彩中以生料勾勒衣纹及花卉勾叶茎外轮廓.3l2铁线描:用中锋圆劲的双料或料半笔描绘,粗细均匀,富有弹性,无丝毫柔弱之迹,宜于表现佛陀庄严肃穆之感和楼台亭廓的勾勒,使之稳重,故此法多被艺人采用.3.3蚯蚓描:春蛇秋蚓比喻作出无骨之弊,然险恶太过亦不足取,当如篆书中用笔圆浑.陶瓷装饰中,"刷花"后,以此法勾枝杆,使之粗犷与刷花之花头细腻的对比.34琴弦描:用中锋悬腕运笔,须留得住,心手相应而不乱.老 艺人邹国钧先生绘山水画亭榭时,常用此法.3.5枯柴描:如同山水画中乱柴皴,用笔刚中带柔,柔中含刚整而不乱为宜."珠山八友"中王琦常纳用此法.3.6行云流水描:运笔时如同轻云舒卷,自如流水,转折柔和流畅不滞.这种描法多用于粉彩装饰中的云烟及工笔图案.3.7折芦描:此由圆笔转为方笔之法,仍需方中有圆,粗中有细,此法在古彩线条中被广泛纳用.3.8钉头鼠尾描:落笔如同铁钉之头,似有小钩,行笔时流畅,收笔时则如鼠尾,一气拖长,尾细描.所谓头秃尾尖,头重尾轻,于细幼中仍见骨力,现在粉彩中,多用于勾勒人物衣衫.3.9减笔描:即以少线胜多线,正所谓"意到而笔不到",此法在装饰墨彩时,可以以料色彩出体积感,但在粉彩装饰时,所空出的大块空间,洗染就很难染出预期效果,而且洗染的难度也较大.3.1O混描:在较浓的线条侧面,以淡料或较淡色彩皴以复线,反之也可以在淡料线上皴以浓料线条,以增加丰富效果.此法多为釉下青花的衬托之用,在新彩装饰上也常用于白色衣纹的衬托.困圈2O11O1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专题SHOUJIEZHONGGUOTAOCIYISHUDAHUAZHUANTI3.11橛头描:用刻料笔,即秃笔,坚强挺拔中含有婀娜之意,多用于花卉中的枝杆的勾勒.当然,陶瓷艺术家在装饰陶瓷时,往往还不止以上所概括的描法.他们既单独使用某种勾勒方法,同时也以两种或数种勾勒法掺合或融和使用.4,中国画线描对陶瓷绘画的影响4.1中国画线描对陶瓷绘画中的新彩和粉彩的影响 在陶瓷新彩,粉彩的绘画中,陶瓷艺术家一般采用勾线点苔,涂面用勾皴,点,梁等方法画山石.从表现技法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看,大体可归三类:一是以线为主皴法,有长短披麻皴,解索皴,荷叶皴,折带皴,云头皴,泥里拔钉皴.二是以面为主的皴法有:大小斧劈皴,马牙皴,拖泥带水皴,刮铁皴.三是以点为主的皴法有:钉头皴,芝麻皴,米点皴,豆办皴,落茄皴.以上各皴法是历代名山水画家所创.如:传统的雨点皴是宋代米友仁创,亦日U米点皴.景德镇"珠山八友"继承了中国的优良传统,把国画的表现技法与陶瓷装饰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就粉彩花鸟画来说,尤以程意亭,刘雨岑为代表.如:程意亭的粉彩工笔花乌画师法名家恽南田.其作品融国画技法与粉彩工艺为一体,尤其是恽南田线描在造型中的骨架作用的真谛,被他深切体会,并巧妙地运用于瓷画笔触之下.他的代表作有《翠乌荷花》瓷板画,下角岩石突兀上的两只翠乌,一俯视水中游鱼,一仰视荷花,显得画面丰满,花卉老成,乌态矫健,宛若弹拨墨线铸成的琴弦,奏出荷花的形,枝,干的质姿,叶的韵态.尤其是效法恽派在花瓣边缘变换各种不同的曲线勾勒,以示花瓣的翻卷正侧层次方向,伏仰起俯的区别和不同,却是妙手偶得.4_2中国画线描对陶瓷绘画中的吉彩的影响古彩线描的技法,既像工笔白描的用线,叉像图案的用点,用圈.确切地说,古彩线描科学地揉合了中国画白描技法与工艺美术的装饰技巧,从而风格独特,自成一体.线描是古彩的骨架,是古彩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古彩线描,雄健刚劲,刚中有柔.常用的线描形式有:铁线描,钉头鼠尾描,行云流水描.它虽然不像粉彩那样以圆缓秀逸,粉润柔和见长,却以刚劲雄健,古朴典雅取胜.中锋用笔是古彩技法中的根本大法.没有中锋用笔,就谈不上刚劲雄健的古彩线描.现代古彩,从2O世纪5O年代开始,在段茂发,李盛春,欧阳光 等陶瓷艺术家的继承下,古彩艺术得到了发展.现代古彩构图疏密有致,以疏朗的构图为主.后来,施于人,戴荣华,方复等陶瓷艺术家对古彩的工艺,材料,技艺,装饰进行了改进,使古彩艺术有了新的特色口风格:一是在研究中国画线描的基础上,继承了传统古彩的绘画,构图,色彩特点,作品保持了古朴的风格;二是在传统古彩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艺术手法,把粉彩工艺与古彩线描,沙点拔法相结合,形成"粉古彩"的装饰风格.43中国画线描对陶瓷绘画中的青花的影响青花虽然只呈现一种蓝色,看似简单,却并不单调,表现力十分丰富鲜明.由于水性的青花料,还有具有吸水性的干坯胎,青花料笔,都与中国绘画的笔墨工具在性能上有极大类似之处.因此,许多陶瓷艺术家在绘制青花山水画时,注重借鉴古今山水画名作中的艺术特色和线描特征.受中国画线描的影响,在山石,峰峦的表现线描技法上,青花山水画有十八种皴法,其中有披麻,云头,斧劈,雨点等皴法.皴法的种类虽多,但是,按照各种皴法的特点,大致可分成三种类型.1,表现线条的皴法,其中有披麻皴,荷叶皴,牛毛皴.以中锋用笔为主,笔法松散灵巧,表现草木丰厚的土质山峦时常用.2,表现块面的皴法,如斧劈皴等,多用侧锋阔笔画出,表现山崖的陡峭坚硬,有刚劲的力度感.3,表现点的皴法,有雨点皴,米点皴,以展现山峦的形态.山水画的虚实关系,也都通过笔墨线描来体现.此外,中国画线描对陶瓷雕塑,综合装t市及其绘画的影响也颇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对中国绘画与陶瓷绘画,雕塑之间的关系深有体会.他在《学习瓷雕古装人物的体会》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物画特别是工笔重彩人物画,对意境,形象,动态,衣纹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学习中国人物画对于古装人物瓷雕有着直接的影响".他还结合其创作,具体谈到:"我创作的《文成公主》瓷雕,文静典雅,脸型圆润(成鸭蛋 形),发饰细腻,衣纹简练而叉流畅,都吸收了中国人物画线描的营养.而瓷雕诸葛亮,又类似国画中兼工带写,着重了形象刻划,前额开阔,仪态自然,眉宇间表现出思虑远谋,而衣纹都是寥寥几下,借用了国画的钉头鼠尾描'".在陶瓷综合装饰领域,何炳钦教授将釉与点,线,面巧妙结合,灵活运用陶瓷装饰中的喷花,堆花,绞泥贴花的工艺技法,借鉴吸取了民间剪纸,木刻年画,皮影,石雕等姐妹艺术的精华,加上器皿造型的奇特设计,亚光釉,珍珠釉的得当运用,突破了宋代传承至今单一青釉刻花装饰的局限,大大推进了刻花装饰艺术的发展.而这一切都没有脱离开中国画线描的渗透和影响,恰恰相反,这更是其在对中国画线描艺术深刻体悟的基础上,对中国画线描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下接6l页)绸缪.具体地讲,就是从文化的范畴上进行广泛的思考,为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广大问题.重新定义,从文化构成的综合因素上考虑文化的发展与开发.文化是人类进行征服自然与改造自身获得物质和非物质成果的过程及其结果的综合体,既包括现象也富合本质.世界文化学者从不同的视觉,并站在不同的人文领域对文化进行过无以累计探讨,并得出相关结论.美国文化学者拉夫尔林顿曾经将开汽车等世俗行为定为文化,并认为文化没有高雅粗俗贵贱之分.由此可见,文化具有相当普遍性与异常广泛的意义.在陶瓷文化中,最为本质的东西是追求陶瓷文化的使用价值或实用价值,但是,对于围绕陶瓷进行不同文化活动的人来说,其陶瓷文化价值也存在很大差异.无论怎样,对于陶瓷生产者而言,他的本质就是追求陶瓷的经济价值,一定经济价值必须与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相结合,这就是说,陶瓷生产者在生产陶瓷经济价值的同时,也生产了该陶瓷的社会文化价值,但是,这并不能抹煞陶瓷生产者对本质东西的追求.由此可见,任何文化现象,不管多么丰富复杂, 都不能从根本上掩盖其本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文化将经济建设重新确立为社会文化发展的中心.不论历史教训还是当今现实,任何个人,集团以任伺形式的文化较量大都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正因为~nLl:t,,陶瓷文化的竞争是以经济实力为本,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文化实力的较量.历史上小农经济社会初步奠定了德化窑陶瓷生产与经营的理念以及运行模式,同时也确立了人们普遍具有的陶瓷文化竞争意识.例如,明代,德化窑陶瓷生产所确立的陶瓷文化历史地位,就是因为在中外陶瓷文化交流中,率先利用技术将陶瓷生产发展到白瓷空前未有的高度.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正当德化陶瓷生产面临发展与挑战的时候,人们由衷地回想起了"中国白"(上接64页)5,结束语纵观我国陶瓷绘画艺术领域,其形式的主流是国画风格的,从线描艺术来看,都是国画风格在陶瓷材质上的表现,继承和创新,或者说是以陶瓷材质为载体,以陶瓷的釉,颜料等为创新手段,以国画的技法来表现一种国画的神韵.所以,广大陶瓷艺术家应不断更新审美需求和观念,全面而深层次地把握和理解线描在绘画,造型与装饰上的独特地位与作用,深刻剖析线描的自身特点及绘画上的独特魅力,充分汲取中国画线描及前人在陶艺创作过程中的优秀成功经验,融合自己对线描的独特感悟与见解,去创新,去开辟线描在陶瓷绘画中的崭新天地.面对继承与发展其生,挑战与契机并存的社会文化背景,在德化陶瓷产区,不同陶瓷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于文化本质趋同的情况下,竟相提出并实践"中国白"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及思路.其中,作为一种陶瓷文化现象,"中国白-陈仁海"正步履蹒跚地走在这条跌宕起伏的道路上."中国白-陈仁海"在德化现有陶瓷文化基础上,相继提出了"中国白"继承与发展的思路,并实践着从事陶瓷文化传承的 具体工作,继之,以"陈仁海"人名为商标注册的"中国白?陈仁海"品牌应运而生.几年下来,"中国白-陈仁海"一直从事"中国白"的继承与发展并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具体地讲,第一,"中国白?陈仁海"首先突破了"中国白"材料工艺原有的文化内涵,将"中国白"单一的材质与相关技法转变成由多种陶瓷材料与相关技法综合并用的操作,进而从事富有创造性的陶瓷文化产品生产.例如,在"中国白红釉瓷中国红","粉彩冰裂结晶山水中国白",以及"五彩青花描金红釉中国白"等新工艺品种.这种突破中国白单色表现的举措与成果,显然是陶瓷材料综合利用与表现技法相互渗透并穿插使用的结果.它基本适合了现代文化犬牙交错的大文化背景之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自-陈仁海"的工艺创新是陶瓷生产工艺的综合应用,是陶瓷文化产品的具体表达与工艺技术的直接展现.(待续)【参考文献】_1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着中国美术简史.2002.05『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37-43:75_91;560-57O:585f3】林霖.墨韵陶缘一一从中国画观察陶瓷绘画的变迁.中国陶瓷2008.VO1.42NO.10:58-60_4]程幸浅谈线描在古彩装饰中的应用陶瓷研究.200303:43-44[5]赵国青简述艺术陶瓷绘画装饰技法的独特性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9.Vo1.7NO1:51_52[6】姜强,汪勇.论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神韵的融合.景德镇高专.2008.Vo.123NO4?103-104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