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王生洪)

通识教育: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王生洪)

ID:12571267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7

通识教育: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王生洪)_第1页
通识教育: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王生洪)_第2页
通识教育: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王生洪)_第3页
通识教育: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王生洪)_第4页
资源描述:

《通识教育: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王生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通识教育: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复旦校长王生洪2007年10月30日16:57作者: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  通识教育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反映了人们对人才培养问题的广泛关注,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通识教育的深刻内涵,我们需要进一步加深认识。通识教育理念随时代变化不断发展  “通识教育”的概念源自于欧洲的自由教育,它的成形则在美国,确切地说是美国大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适应性的产物。每当美国高等教育出现危机,面临迅速变化时,通识教育总是被看作应付这些挑战、进行革新的催化剂。哈佛大学在300多年的历史中

2、,围绕着通识教育的推行,有过四次大的改革。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从西方引进的,通识教育与大学制度一道也被引进。但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之下,通识教育理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民国初年,蔡元培先生提出要培养“硕学闳材”,要“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主张文理“兼习”。只是在当时救国图强、求才急切的环境中,这种主张不可能得到切实的推行。“经世致用”更为人们所接受,连当时以西方教育制度为楷模的教会大学,也不得不变通地大量开设实用科目。重视专业训练,传授一技之长,是当时中国大学普遍的现象。  到20世纪30年代,一些在西方

3、大学受过良好教育的归国之士,看到了过于重视专业培养的弊端,大力呼吁通识教育。清华大学的梅贻琦先生接受了美国的通识教育思想,但他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根据中国的实际努力探索,发展了通识教育的理念。清华创办之初,他担任教务长,就提出大学本科四年的课程应当按“先通后专”来设置。第一年实施通识教育,第二年再进入专业领域。1931年他当校长以后,进一步主张:“学问范围务广,不宜过狭,这样才可以使吾们对于所谓人生观,得到一种平衡不偏的观念。对于世界大势文化变迁,亦有一种相当了解。”抗战时期,他发表了《大学一解》,更加鲜明地提出“通识为本

4、,而专识为末”,“通重于专”。他的这些理念付诸实践,使得清华大学的人才培养在当时独树一帜。1933年清华大学曾经针对学生过于重视实用学科的情况,实行新生入学不分专业的制度。这种课程结构模式后来也为西南联大所继承。当年的清华、西南联大培养出了许多大师级的学者,跟通识教育是分不开的。正是在梅贻琦这样一批有识之士的积极倡导下,通识教育的理念开始在中国的大学生根。  无论美国也好,中国也好,通识教育都是大学应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时代和社会在变,通识教育的理念也要随时而变、应地而变,不变的是它对教育本然价值的追求,这个价值就

5、是人的全面发展。以通识教育维护教育本质和大学使命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院系调整,行业化办学、高度专业化培养成为办学的基本形式,这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相适应的,培养了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大批人才,满足了国家工业化对科技人才的要求。但是,高度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狭隘的功利主义忽视人的全面发展,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高度专业化培养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显露。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知

6、识创新不断加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重新认识通识教育的意义,使大学教育回归本然的价值追求,这是我们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  我认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教育面临着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第一,人文精神缺失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重技术轻人文、重知识轻心智、重物质轻思想的倾向,很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发育和生长。我国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的功利思想根深蒂固,近代“唯科学主义”也很有市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被广为接受,加之社会市场转型所带

7、来的功利价值追求,使得人文精神被严重漠视。  人文精神缺失固然有其社会原因,但是坦率地说,教育是有责任的,特别是大学教育,负有一定的责任。高度专业化的教育模式下,培养目标长期局限于专业技术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长此以往,又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化依赖和社会对大学的专业化模式的定式认知。学生日益被束缚于狭窄的学科划分之中,习得的都是些一鳞半爪的知识片断。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没有机会、没有能力甚至也没有愿望,去了解和思考越出专业知识层面的某些超越性的问题,更不用说那些事关安身立命的终极性问题。如果说,

8、物质至上的浮躁而功利的社会思潮泯灭了青年们尝试更广泛和更深层思索的动机,畸形扭曲的高度专业化教育模式则是扼杀了青年们进行这种思索的能力。  大学必须为自己寻找出路,必须为人文精神寻找出路。通识教育正是通往这一出路的大门之一。通过打破传统学科领域的壁垒,通识教育能够向学生展示更为广阔的知识图景,极大地开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