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笔记和习题

中国哲学史笔记和习题

ID:12598916

大小:1.68 MB

页数:462页

时间:2018-07-18

中国哲学史笔记和习题_第1页
中国哲学史笔记和习题_第2页
中国哲学史笔记和习题_第3页
中国哲学史笔记和习题_第4页
中国哲学史笔记和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史笔记和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哲学史笔记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总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孔子提出仁、礼学说,中庸观念,发展了传统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建立儒家学派。老子提出道。无为学说,开创中国古代哲学宇宙论传统,建立道家学派。墨子提出兼爱、非命等十大主张,一定程度修正儒家思想。(尚同是其理论核心,可考性强!)孙武,军事理论家,《孙子兵法》具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公元前221年)地主阶级改良派:孟轲地主阶级激进派:孙膑、管子四篇、后墨、荀况、韩非消极出世:庄周逻辑理论:惠施、公孙龙、后墨、易传补充中国辩证法四大流派:老庄、孙子兵法、周易

2、、佛学(北大朱伯昆《易学哲学史》观点)第一章殷周时代的哲学掌握萌芽时期的总体特点和时代背景,重点掌握几个概念绝地天通(参肖捷父的版本,以下简称肖版)物生有两(参肖版)否极泰来(方克立辞典,以下简称方典)和实生物(参肖版,背诵相应段落原文)洪范(参百科全书哲学卷,以下简称百科)赢缩转化(参肖版)五行(参考《孔子研究》2004年最后一期的相关文章)尚书(参百科)礼记(参百科)第二章孔子总论儒家创始人,从未重点考过。复习要求:先掌握教材,适当补充。1、时代背景-孔子态度-正名(名教之始)-对周礼的损益(五个要点:将周礼归纳为正名;道德教化;亲亲下的贤贤;仁

3、为礼的内容;中庸的方法)2、仁:从颜渊问仁入手总论性质、特点、内容、条目,展开标准、基本要求、主观动机、条目和具体标准。3、先验论:(1)生知;学知——教育思想方法;(2)仁学先验论——与孟子人性论的差别。4、中庸之道:(认识论的思想方法)表述(程颐论中庸)、内涵、特点『灵活性(绝四)和原则性』(程颢论中庸)5、弃形保威天命观、两可敬事鬼神观掌握引文理解即可。具体内容1、通过“名教”概念掌握孔子所处的时代以及他对时代的认识,掌握孔子的名实观。『分析』名教影响甚大,可能考,注意其内涵和外延。如果考“正名”则稍加调整。『要点』肇始渊源,即孔子以名证实的观

4、点;背景——孔子态度(引文,到教材中找,以下均如此)——应对之法(引文);名实观实质内涵;影响:董仲舒构建名教理论的基础、魏晋玄学重要论题之一。2、简述孔子对周礼的损益。(了解理解即可,不会考)3、论述孔子仁的思想。『分析』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非常重要,重点之一。注意把握与礼的关系。从未考过,考的可能性也不大。『要点』见上面总论。『注意』孔子部分引文一定要熟记。4、孟子四端说对孔子仁学先验论是如何发展的?『分析』自己编的题,综合对比,难点。复习过程中要不断修正补充。『要点』孔子的仁具有自觉主动性的特点(引文)途径(引文)这种特点是以仁学先验论为基础的

5、。只是假定“己”心都是善的才具有道德价值,才能实现仁。孟子的四端说(展开)是天赋性善论,此点上继承了孔子的仁学先验论。差异:孔子将人分三等(引文),认为“上智与下愚不移”,中人可以学而知之。但是孟子在理论上宣称“人皆可以为尧舜”。显然孔子仁学主要针对的对象是中人,将下愚排除在外,孟子则不一样,其人性论在普遍性上较孔子更广。5、中庸『分析』儒家道统的核心概念,注意《中庸》、中庸、中庸之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查找辞典辨析。以下要点并未作出很好的区分,含混。『要点』同上总论部分总结。『注意』此题与仁是本章核心重点。教材体系有共性,均为“一个表述+三个要点”

6、,并且注意二者与礼的密切关系。如果考名解,适当简略。总结本章重要的概念(红色为已考)名教正名仁中庸绝四忠恕克己复礼以为仁五者天命与命与仁另外有个小问题补充一下,非哲学领域的,就是关于春秋年代的说明.一般说法关于春秋和战国的年代有两种划分,起始前770,结束前221这两端的时间都没有问题,关键是中间的分界点不同:第一种看法是根据<春秋>这本书的记录年代,认为是前770~前476为春秋时期,具体参看附录里面关于<春秋>一书的说明,一般这种说法比较普遍,至少大多数历史教科书和新华字典后面的朝代表都是按此为标准的;第二种看法就是以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7、之一"三家分晋",即前403周威烈王分封赵魏韩三家诸侯作为战国时代的开始,比如<资治通鉴>一书就是自此时间开始记述的(司马光还在<資>书的开头特别对此事发表意见,表达了对此所包涵政治意义的重视),所以历史上很多书也把此标志事件作为春秋战国的分野,北大的教材上也是按照这个时间划分的.至于关于这两种看法到底哪个更权威,我不是研究历史的也不了解,不过大家知道有这么回事就好.附录《春秋》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前722~前481或前479)的历史大事。该书略有残缺,尚保留1.6万多字。其纪年依据鲁国,

8、记述范围却遍及当时整个中国。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是当时有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