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

ID:12604954

大小:4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8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_第3页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概论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课程和教学论是两个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学科,它们分别研究教育领域中基本的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2、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1、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区别: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科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实践的整体规划等,它是学校教学的依据,也是制定学科课程标准、编撰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的依据。课程计划的制定,一般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2、,个别国家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比如:美国。课程标准:人们通常把它理解为“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有总的课程标准,相当于“课程计划”,又有学科课程标准,相当于“教学大纲”。在我国当前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他具体规划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设等等。它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行课程评价的直接尺度。2制定课程计划时,一般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基础性、开放性。整体性:就是说在制定课程计划时要整体安排,不能只抓某个或某几

3、个方面。整体性包括:(1)全国一盘棋,保证地域上的整体性。(2)各阶段的课程要互相衔接,统一安排,保证学习顺序上的整体性。(3)各学科之间要协调安排,保证学科的整体性。基础性:就是说制定课程计划时,要保证学生在学校里学到最为基本的内容荣,能够为期以后的学习或就业奠定基础。开放性:是指制定课程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学校、学生等条件的复杂性,给课程计划的执行者一定的自主空间,保证他们能够开放地、灵活地具体落实课程计划。3、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实施有五个层次,即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

4、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4、隐性课程:又叫潜课程或潜在课程,主要指正式课程以外的任何一门或全部的教育活动,比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班级活动等。显性课程:则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5、影响课程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是:社会、儿童和知识。6、课程发展受到课程系统内部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和课程规律都是直接制约着课程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1、根据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的观点,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主要有四种类型,即普通性目标、

5、行动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普通性目标:是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宗旨或教育目的。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他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2、确立课程目标的四个环节:(1

6、)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2)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3)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4)运用“需要评估模式”第四章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1、课程开发主要指使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2、过程模式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滕豪斯提出。(书94页重点)3、课程审议(99页)第五章教学的基本理论第六章教学目标1、布卢姆把意识水平区分为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2、小学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容易出现的问题:(1)误把学习内容当作学习目标(2)教学

7、目标含糊不清(3)教学目标片面,缺乏启发性(4)教学目标忽略差异性第七章教学模式1、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有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以问题的发展、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第八章教学方法1、采取讲授法应该注意的问题:(1)注意讲授的科学性和思想性。(2)注意讲授时的启发性和直观形象性。(3)注意讲授的时间。(4)注意讲授时的语言艺术。2、谈话法: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问(教师)与答(

8、学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3、谈话法的作用:(1)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调控,做到因材施教。(2)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品质,便于教师优化学生的思维。(3)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建立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提高和发展的师生关系。4、谈话法的形式(根据谈话的目的和任务不同分):(1)复习性谈话。(2)启发性谈话。(3)总结性谈话。(4)研究性谈话。4、运用谈话法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