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

二、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

ID:13055832

大小:1.01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20

二、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_第1页
二、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_第2页
二、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_第3页
二、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_第4页
二、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区域现今的地壳结构构造和地表地质面貌是地质历史过程长期复杂演化的综合结果,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体制的演变,是多元多源地球动力学作用的产物,既主要受控于全球统一动力背景及其派生的区域动力作用,也不能排除可能是区域局部特殊动力作用所致,具有十分丰富的地质信息。因此,在区域地质研究中首先要充分重视研究区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不仅避免“坐井观天”之弊,而且又能获取区域地质共性和差异性信息,为客观研究认识区域地质特征和形成演化奠定基础。(一)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2、       在现今的全球板块构造格局中,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它东邻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及其俯冲带,南接印度板块及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山带(图2-1),恰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汇的特殊区域,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制约着中国大陆中新生代以来的板块运动和板内构造作用,并控制着中国大陆南、北有别,东、西差异显著的地质结构和构造面貌(图2-2)。图2-1全球板块构造格局中的中国大陆(引自金性春,1984)1.离散边界;2.转换断层;3.俯冲边界;4.碰撞边界从地质

3、历史角度分析,显生宙期间,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依次受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三大动力学体系控制。在其作用和影响下,形成了以海西造山为主旋回的古亚洲构造域;以燕山造山为特征的环(滨)太平洋构造域和以喜马拉雅造山为标志的特提斯构造域(任纪舜等,2000,图2-3),经历不同时期的构造过程(表2-1),与其相应,形成中国西部以东西向构造为主,中国中东部在东西向构造基础上,叠加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构造的复杂叠置的构造格局,铸成现今的地壳结构和地表地质面貌。在全球构造格局中,中国大陆显生宙

4、构造突出显示古亚洲构造域的小陆块群的复杂聚合、增生形成统一古大陆,并在此基础上,环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叠加改造的强烈活动性。在全球古陆块和造山带分布图上,中国大陆内的小型古陆块的发育表现得尤为显著(图2-4),表明中国大陆地壳结构有别于世界其他大陆的独特性。 图2-2东亚地区现代板块及板内运动状况略图(据丁国瑜等,1987)表2-1中国及邻区构造旋回划分及大地构造年表(据任纪舜等,2000) 图2-3亚洲构造域简图(任纪舜等,2000)G.冈瓦纳大陆;R.俄罗斯克拉通;S.西伯利亚克拉通;

5、SK.中朝克拉通;T.塔里木克拉通;Y.扬子克拉通;1.主要缝合线;2.现代贝尼奥夫带;3.构造分区界线;4.劳亚大陆上的克拉通;5.冈瓦纳大陆上的克拉通;6.古亚洲构造域;7.滨(环)太平洋构造域;8.特提斯构造域 图2-4大西洋(陆)半球构造简图(Dottetal.,1988,转引自任纪舜等,2000)G.冈瓦纳大陆;NA.北美克拉通;R.俄罗斯克拉通;S.西伯利亚克拉通;1.中朝克拉通;2.扬子克拉通;3.塔里木克拉通         (二)区域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依据区域地表地质和

6、地球物理特征,中国大陆中东部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基本构造单元,它们是华北陆块、扬子陆块以及两陆块之间所夹的秦岭-大别造山带(图2-5)。图2-5中国大陆中东部构造单元划分图①商丹板块缝合带;②勉略板块缝合带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块分别形成固结于吕梁运动(1800Ma±)和晋宁运动(1000Ma±),在显生宙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它们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古陆块性质,并经历了在震旦纪至早古生代成为与古秦岭洋盆、海盆相关的广阔陆表海盆和陆缘海盆;在晚古生代-中生代初,受秦岭-大别造山作用及其影响,华北陆块由陆缘滨浅海

7、盆向克拉通内的陆相湖盆发展,扬子陆块主体则仍为陆表海盆;中新生代华北和扬子区均转化为复合型克拉通内陆相沉积盆地,分别被称为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同时在其相关的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它们作为统一整经历以挤压-伸展的构造作用过程,不仅造成中国东部北北东-近南北向褶皱、逆冲和走滑断裂的发育,同时发育濒太平洋的燕山期广泛的岩浆活动。在此背景上,产生了一系列呈北北东-近南北向延展又被东西向构造带分割的中生代末-新生代的陆内断陷沉积盆地。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总体均呈现显著的基底与盖层分明的地壳二元结构,其盖层表

8、现为由稳定性沉积组成,沉积地层基本保持未变质且具弱构造变形的特点,并成为我国煤、油、气三大能源的重要开发基地。秦岭山脉西接祁连山、昆仑山,东连大别山,横贯中国大陆中部,绵延千余公里,既是世界典型大陆造山带,又是中国大陆南北地质、地理和人文景观的天然分带。秦岭-大别造山带内的前震旦纪基底岩系均呈巨大的透镜状块体出露,并遭受显生宙构造作用强烈叠加改造乃至再造。造山带内的震旦纪至古生代地层由与洋盆和不同陆缘海盆相关的沉积岩系和不同构造环境的火山-沉积岩组成,它们不同程度遭受早古生代末-中生代初洋盆俯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