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畅和中国哲学史讲义合编

潘畅和中国哲学史讲义合编

ID:13080379

大小:488.00 KB

页数:110页

时间:2018-07-20

潘畅和中国哲学史讲义合编_第1页
潘畅和中国哲学史讲义合编_第2页
潘畅和中国哲学史讲义合编_第3页
潘畅和中国哲学史讲义合编_第4页
潘畅和中国哲学史讲义合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潘畅和中国哲学史讲义合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哲学史讲义简编》潘畅和课程英文名称:ThehistoryofChinesephilosophy课程代码:0101总学时数:48学时其中讲课学时:44课堂讨论学时:4总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政治思想教育专业,国际政治专业,行政专业课程简介:本课程系统讲述中国至近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哲学思想,主要介绍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重点评述先秦子学和宋明理学;介绍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等各种哲学流派;特别是以介绍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为讲述线索,如老子、孔子、墨子、庄子、惠子、公孙龙、韩非子、孟子、

2、荀子、懂中舒、王充、范缜、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王夫之等。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哲学是时代的精华,也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哲学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区别,就是它跟民族性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哲学浓缩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就是要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哲学的特质以及构成这种特质的独特的哲学精神风貌。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大体掌握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了解老子、孔子、墨子、庄子、惠子、公孙龙、韩非子、孟子

3、、荀子、懂中舒、王充、范缜、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王夫之等重要哲学家的哲学思想,重点掌握先秦子学和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三、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何谓哲学,学习哲学的意义教学重点: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轴心时代教学方法:教师讲课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哲学的定义:“哲学”一词中国古典中没有,是19世纪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首次借用汉语的“哲”、“学”110两字指称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方哲学的学说,1896年前后,中国的学者黄遵宪将这一名称介绍到中国,为中国学术界所接受。西方哲学史上对

4、哲学的三种界定:1.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前古希腊早期思想家们的回答:哲学是爱智。据海德格尔考证的说法,古希腊早期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最早用了应译作“爱智慧的”形容词,“爱智慧的”中的“爱”是指事物之间的和谐一致、相互适应。“智慧”是指所有存在的东西(存在者)都在存在之中,都属于存在,都集合于存在之中,存在把存在的东西集合为一。也就是说“一”(整体)统一着一切东西,一切存在的东西都在存在中统一为一个整体。将“智慧”用中国哲学术语解释就类似于“万物一体”;“爱智慧”类似于“天人合一”。这里的“天”取其万物(一切存在着)之意,而不是意志之天,道德之天。2.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

5、黑格尔几千年的传统哲学的回答。哲学是把存在当作对立于人以外的概念来加以追求的学问。(当然是指哲学的主流)例子:柏拉图认为存在者的存在性在于“理念”(概念),即桌子之所以作为桌子存在,就在于它符号桌子的概念。3.黑格尔死后现当代哲学家们的回答:哲学是将人与世界交融合一的生活世界的意义的学问。中国哲学与古希腊早期的爱智慧之学和现当代的“后哲学”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哲学的价值1。学问价值:哲学是统帅性的学科。科学是具体理论,哲学是理论的理论;科学是分析性的,哲学是综合性的。科学产生知识,提供某种专业或具备某种专长,但哲学产生思想,成为通才。只有统观全局时才能对具体的东西看

6、得更清楚。再则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如道德、审美问题,人生的意义问题,善恶问题就只有综合性的哲学才能作出回应。现代西方人对老子、庄子、佛教、禅宗等特别感兴趣,辜正坤教授做过实地调查说,在一般老百姓常去的非专业书店,西方当代哲学家的著作很难见到一本,但随便一家书店,基本上都能看到老子的《道德经》、《易经》或者佛教经典等。2.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原因是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且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此外,尤其在于通过哲学冥想中的宇宙之

7、大,心灵会变得伟大起来,因而就能够和那成其为至善的宇宙结合在一起。哲学也可以说是理性对于信仰的研究,同时还有理性对人与自然规律的总结。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1103.哲学应是以进入与世界融合为一体的高远境界为目标的学问。这种境界不是单纯精神上的安宁或享受,而是对人世间一切现象活动的高远态度。人生在世,总想投身社会,实现自我,而这是一个不寻常的过程。张世英教授认为,他所主张的哲学是一种教人以经得起痛苦和磨练的人生态度之学。所谓的素质就是境界,就是人生态度。苏格拉底认为,人所能

8、做的最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