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岭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五龙岭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ID:13247609

大小:34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1

五龙岭隧道施工技术总结_第1页
五龙岭隧道施工技术总结_第2页
五龙岭隧道施工技术总结_第3页
五龙岭隧道施工技术总结_第4页
五龙岭隧道施工技术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龙岭隧道施工技术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京珠高速公路五龙岭隧道施工技术总结单位:日期:111、工程概况1.1地理位置五龙岭隧道位于广东省翁源县连新镇塘心村阳河南面,近正交方向穿越五龙岭山脊。是北京—珠海高速公路主干线上一座六车道的双联拱隧道。1.2结构形式(见下图)隧道全长200m,位于半径为1220m的平面曲线上,路面超高横坡3%,路线纵坡0.5668%。隧道为扁坦形连拱结构,三心曲墙式复合衬砌,初期支护由注浆锚杆、喷射砼、钢筋网、工钢拱架组成,二次支护为C25模筑钢筋砼,在两次支护之间铺设PVC复合防水层。进口洞门设计为削竹环框式结构,出口洞门为削竹挡墙式

2、结构。11隧道采用三导坑先墙后拱法施工。中导坑宽5.8m,高6.4m,半圆拱形结构。中墙为2.3m宽钢筋砼,顶与中导坑拱顶高差0.5m。侧导坑宽4.71m,高6.98m(8.18m),双弧尖顶形结构。1.3支护设计参数隧道一次支护为型钢支撑锚喷支护,二次支护为模筑钢筋砼,支护设计参数见下表:部位支护类型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系统锚杆C20喷射砼钢筋网钢支撑C25钢筋砼型号长度(cm)间距(cm)厚度(cm)直径网格间距(cm)型号间距(cm)厚(cm)主筋直径/间距(cm)拱墙S2WTD25注浆锚杆400100×10027φ8

3、20×2020b7050φ25/20S3WTD25注浆锚杆400120×12022φ620×2020b10050φ22/20中导坑(中墙)S2φ22砂浆锚杆250100×10015φ820×201670230φ25/10S3φ22砂浆锚杆250100×10010φ620×20230φ22/10侧导坑(边墙)S2φ22砂浆锚杆200100×10010187050φ25/20S3φ22砂浆锚杆200120×120101810050φ22/201.4地质情况1.4.1构造条件五龙岭隧道在区域构造位置上,处于南北向雪山幛背斜北东

4、端与新江向斜西北缘的交汇处,隧道进口处有一条断层(F1),呈北北西走向,倾向北东东,倾角较陡,断层面也是岩层接触界线,上盘为帽子峰组(D``)泥质砂岩夹薄层页岩,下盘为天子岭组(D3`)灰岩,由北向南延伸,岩层产状倾角20。,倾角39-65。。施工揭露的地质表明,全隧道位于断层挤压破碎带中,地质条件差,属Ⅱ、Ⅲ类围岩。1.4.2地层岩性隧道区域地层比较简单,以单斜产生,由帽子峰组泥质砂岩、天子岭组灰岩组成。组成隧道的围岩主要为泥质砂岩夹页岩及灰岩,由于岩性差异,岩石风化不均,常出现“夹层风化”11现象,厚度各处不一,变化

5、大,灰岩地段风化带不发育,而砂页岩地段风化比较强烈,隧道左线除进口50m为弱风化砂页岩,其余地段为全-强风化泥质砂岩夹页岩,岩体风化呈浅灰黄色的半岩半土状,隧道右线出口出露部分灰岩,岩体呈灰黑色,砌体结构,其余地段均为弱风化泥质砂岩夹页岩,呈现薄片状,节理较发育。2、工程特点(1)隧道最大开挖宽度为32.6m,最大开挖高度11.6m,为连拱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工序多、相互干扰大。围岩经过多次扰动和应力迭加,支护荷载不断变化。(2)隧道埋深浅,最大覆土厚度42m,覆跨比小于1.5,属浅埋和超浅埋隧道。(3)隧道从山

6、垭口穿越,围岩为断层挤压构造,地质条件差,微风化的灰岩与全~强风化的泥质砂页岩随机出现,土石混杂,软硬不均,且围岩自稳能力差,局部富含地下水,这些因素增大了施工难度。(4)隧道一侧山势较高,另一侧山势较低,偏压十分明显。另外,左右线隧道的先后施工,使中墙受到明显的施工偏压。(5)出口仰坡高而陡,施工影响高仰坡的稳定,高仰坡给施工也带来了附加的不安定因素。3、施工技术3.1施工工序(见下图)11隧道施工采用三导坑先行的施工方法。先进行中导坑开挖,随后相继开挖左右侧导坑,中导坑贯通后从中间向洞口浇注中墙,侧导坑则从洞口向中间

7、施作边墙二衬。在三条导坑贯通后,且已完成中墙及边墙衬砌后进行左、右线拱部开挖及拱部二次衬砌,随后开挖中部及落底施作仰拱,形成封闭的支护结构。拱部施工时,左线超前右线30m。3.2施工方法本工程采用三导坑先墙后拱法施工,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紧跟的支护原则。3.2.1导坑均采用微台阶法施工。土质地段上部采用人工开挖,下部采用装载机直接挖运。石质地段采用控制爆破。为防止荷载转换造成中墙偏压倾斜及“群洞效应”对中导坑产生附加荷载,导致较大变形,中柱两侧与中导坑支护结构之间的空间用渣土回填夯实,上部1.5m范围内回填C10砼。3.2

8、.2正线隧道拱部开挖采用环形开挖法,开挖支护一次成型,初支完成后,用方木架立中立柱进行临时支撑,二次衬砌前进行拆除。113.2.3初期支护以锚喷加型钢拱架组成,原设计三导坑无仰拱,现场施工及量测情况表明导坑支护强度相对较弱,其抵抗侧压力的能力差,为保证结构安全,进行了优化设计变更,在土质地段增设18#工钢砼仰拱,使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