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主流媒体对北京雾霾报道的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

中美主流媒体对北京雾霾报道的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

ID:13259140

大小:13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1

中美主流媒体对北京雾霾报道的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_第1页
中美主流媒体对北京雾霾报道的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_第2页
中美主流媒体对北京雾霾报道的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_第3页
中美主流媒体对北京雾霾报道的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_第4页
中美主流媒体对北京雾霾报道的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美主流媒体对北京雾霾报道的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美主流媒体对北京雾霾报道的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新闻学中美主流媒体对北京雾霾报道的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李师荀【摘要】《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刊登的有关北京雾霾的报道在报道频率、议题分布、报道版面和配图、报道倾向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别。两报对新闻客观性、平衡性的把握不尽相同,其议程设置的不同侧重体现出中西方不同的报道理念。学习外媒的报道策略将会对我国主流媒体业务的改进有所裨益。关键词雾霾《人民日报》《纽约时报》2013年初,北京等中国北方城市出现大范围、持续性的雾霾天气,引爆舆论

2、热潮。其实,早在2011年底有关雾霾的报道就已经进入了中外媒体的报道议程。在这场“雾霾舆论战”中,我国媒体的表现既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又存在饱受诟病的问题。详细对比中外媒体的有关报道将有利于我国主流媒体新闻业务的改进。一、研究设计1、样本选择本研究设计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中的有目的抽样,抽取《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刊登的、除广告以外的所有涉及北京雾霾的报道。《人民日报》是我国最具权威性的、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之一,是我国的主流纸媒的代表。《纽约时报》是美国,三大主流报纸之一,其将自己定义为全国性报纸,并在世界各地拥有国际记者

3、,选其为研究对象也具有较高的代表性。2、样本说明(1)抽样时间。美国驻华大使馆自2008年起开始监测北京的空气质量,每隔1小时便在Twitter和大使馆网站公开发布北京PM2.5的监测数据。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2011年底,美使馆发布的北京PM2.5数据一度爆表,才引起国民和媒体的持续关注。所以本研究设计选取2011年12月为抽样的时间起点。另外,2013年1月,北京等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严重程度前所未有,形成了舆论高潮,为研究这次高潮的舆论态势,同时考虑到舆论消亡的时间跨度,选取2013年5月底为时间终点。

4、(2)抽样方法。《人民日报》的样本是通过检索人民日报图文全文数据库中包含“北京”+“雾霾”或“北京”+“PM2.5”获得的。剔除重复的记录,共得到158篇报道。《纽约时报》的样本通过其官网的站内搜索引擎获得,剔除引自其它报纸、网络的内容,得到35篇在《纽约时报》出版的报道。另外,本研究中的关键字搜索强调包容性,例如“PM2.5”等同于“雾霾”,“China”等同于“Beijing”。所有样本均通过人工阅读的方法剔除了与研究主题无关的报道。3、类目构建(见表1)4、信度检验假定想要的显著性水平是0.05,置信水平是95%,P是

5、90%,因此,0.05=1.64(SE),SE=0.03。根据下列标准的公式计算出所需要的样本量n≈66。在对研究的主要变量进行检验后,编码员的简单一致性百分比为90%。(N=总体规模;Q=(1-P);P=总体一致性水平;n=信度检验的样本规模)二、内容分析1、报道频率通过统计《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的每月发稿量可知,两报在2012年11月前对北京雾霾的报道频率相对较低,仅《人民日报》在2012年3月左右形成了一次小高潮,之后报道量便迅速跌至常态。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人民日报》的报道量显著增加,《纽约时报》

6、的报道量也呈现小幅度上升波动。而从2013年4月开始,两家媒体对雾霾的关注度相继下降,因此,为了方便研究可以将这三个时间段分为舆论酝酿期、舆论爆发期及舆论衰退期。2、议题分布在整个研究时间段内,《人民日报》的报道议题及其在报道总体中所占的比重依次是:举措60篇(38%);问题35篇(22%);原因27篇(17%);其他23篇(15%);影响:13篇(8%)。而《纽约时报》的报道议题及其在报道总体中所占的比重依次是:影响14篇(40%);举措8篇(23%);其他7篇(20%);问题5篇(14%);原因1篇(3%)。各舆论发展阶

7、段内两报的详细议题分布见表2:由表2可知,《人民日报》在舆论酝酿期和爆发期关注的焦点是解决雾霾的“举措”,尤其是“具体举措”。例如有关部门开始监测和预报PM2.5、调整93号汽油为92号、控制煤炭消费、进行煤粉锅炉改造、严查大货车减少尾气排放等。在舆论消退期报道较多是“问题”,主要是描写雾霾的严重程度,如报告北京出现高温雾霾天气、公布空气指标等。《纽约时报》在舆论酝酿期的报道议题集中在雾霾的“影响”方面,约占该阶段报道量的44.2%。而且该议题在下级类目中的分布比较平均,话题涉及雾霾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对公民健康的影响、雾

8、霾造成的中国经济损失、中国雾霾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以及其他国家对中国雾霾的影响。在舆论爆发期报道的主要内容为解决雾霾的“举措”,尤其是“政策举措”,例如中国政府承诺做出改革、官方对雾霾污染改变态度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纽约时报》还报道了来自中国民间的声音,报道了国民对雾霾的“抗议呼吁”。其中提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