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有感

读《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有感

ID:13600181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3

读《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有感_第1页
读《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有感_第2页
读《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有感_第3页
读《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有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读《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有感七台河市茄子河区龙兴学校姜艳辉回忆着几年来的工作有许多地方做的不合适,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恰当,于是就想找一本书学习学习。假期学校布置了作业,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读一本书充实自己,放假前我从校长那借了这本《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读完这本书以后我确实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现在我只是把读后心里的想法写出来。《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一书是21世纪班主任文库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我认为这本书中主要是告诉我们21世纪的班主任在知识经济和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下,我们必须要改变那种只重工作态度轻工作艺术,重工作形式轻工作方法效果,重统一的教

2、学而轻个性化的传统思路,要胜任班主任这一专门性的工作就必须要树立新观念,讲究方法和艺术。这本书分为十章,每一章分别介绍了对待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采用解决方法的艺术性,每一章的题目都很有意思,细细揣摩真的很有道理,在平时工作中有许多地方我们可以用得着。这本书很实在,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是我及身边教师经常唠叨的:“现在的学生真难教”为什么教师会有这种想法?因为现在的学生懂得多,对周围的一切都好奇,好问,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耐心去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们还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行为,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别人谁都不如他,对教师的要求也特别高

3、。有许多独生子女在思想上特自私,只想自己从不替别人考虑,你要为他多想想,他会认为你多管闲事。孩子们敏感,脆弱,对事、人、物有很敏锐的感觉,任性,倔强敢于发表见解(也包括错误的强词夺理)正是因为每个孩子的不同,个自特殊的内心世界,作为教师的我们怎能采用同一模式对待不同的孩子,采用此法所得的恶果就是前面所说的那句话:“现在的孩子难教呀”。读了《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以后,我发现教师首先要真正用爱心去关注学生。如果不是全身心的投入,就无法与学生勾通,更不能提什么教育学生,师生平等共同学习了。书中所举的事例都是我们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而文中采用的解决手

4、段,真让我心服口服,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处置方式会带来迥然不同的结果,有的立竿见影,有的久不见效,有的更是事与愿违。要想胜任工作,我认为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在书中我学到了三点:(1、)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了解学生的个性(2、)通过交谈了解学生的个性(3、)通过观察表情了解学生的个性。我曾经担任过三次一年级班主任,一年级可以说是学生养成习惯的最佳时期,困为我已经带过一年级所以我认为应该驾轻就熟并且沾沾自喜。正巧有一次,班级学生丢了钱,以前我也遇到过这类事情,所以我就采用软方法问:谁捡到钱了还给失主?大家没人承认,我又退了一步,如果有人捡到不好

5、意思拿出来,下课再还给同学,结果还是没人送,于是我压不住火了,就想以前学生都会偷偷还回去,现在怎么不灵了。后来我就拿出一节课给学生上了教育课,道理也摆明了,说实在的也训了学生一顿,此事就过去了。可是在看书时,我发现文中的教师除了和我做的一样之外,又做了一件事,就是让学生参与进来说说利害关系,充分发表意见,并且发了一张纸条,让没做的写“我没拿”做了的写“我错了”不准互相看教师也保证绝对保密,面对此案例,我就想原来工作并没有深入的去做,也没有深挖其要害,我的做法很显然学生不会承认,因为他们要丢面子,我也没有太顾忌学生的自尊心,我只在乎了结果,没

6、有考虑过程应怎样做。书中一再举出事例,告诫我们对待学生要平等,不能居高临下,洞悉学生的思想。我认为要想解决好问题,首先应该身临其境,想想假如我是那名做错事的学生心理有怎样的想法;假如我是被教师冤枉的学生心理又会怎样想。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例如:父母离异的学生我要怎样对待,身体不健康的要怎样对待,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都是需要我研究学习的。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要多与学生交流,最起码得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教师是该严时严,该松时松,有什么话多跟教师交流,这样师生关系会缓和不少,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关心。“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

7、。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从书中我了解到了这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就是“马太效应”。理解之后真让人心惊,难到我们都是这样去做的吗?我们确实是这样做过,但我从没想过这样做会给多少学生的成长带来影响。让大多数学生成了附属品;从而使班级两级分化,学生对立、不团结,所以学生不好教都是我们自己种下的苦果。书中告诉我们要长“第三只眼”去发现学生的潜能,唤醒心中的巨人,也就是激励性的艺术。教育者面对一个班级四十几个学生,一定会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有一定的压力,但关键的是教师要承认每一个学生存在的价值,并且要通过关心,尊重,激励,唤醒受教育者“心中的巨

8、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充分张扬。我认为激励应是放在学生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在学生没有勇气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举棋不定的时候。我们应该记住:“赞扬差生极其微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