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物理一模情景题

2015物理一模情景题

ID:13844522

大小:1.23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4

2015物理一模情景题_第1页
2015物理一模情景题_第2页
2015物理一模情景题_第3页
2015物理一模情景题_第4页
2015物理一模情景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物理一模情景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宝山区16.某小组自学“光敏电阻”后,知道了在光敏电阻两端的金属电极加上电压,其中便有电流通过,再受到一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时,电流就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光电转换。他们设计实验,验证所学到的结论。该小组利用由金属的硫化物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光敏电阻、电压恒定的电源、电流表、电键和导线组成电路,并用光源对光敏电阻照射不同强度的光波,做了如图9(a)、(b)、(c)所示的三次实验。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a)(b)(c)图9无光强光弱光++光敏电阻光敏电阻光敏电阻AB-0电流表电源+-AB-0

2、电流表电源+-ABmA+-0电流表mAmA++电源+-电源电源①该小组所设计和开展的实验,能否验证他们所学的规律,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分析比较图7(a)、(b)和(c)中的电流表示数以及相关条件,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①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和比较:崇明县马铃薯的密度(g/cm3)1.081.101.121.141.17马铃薯所含淀粉百分比(%)141822.526.53016、崇明岛是祖国的第三大岛,它物产丰富,尤其以优质农副产品享誉岛内外。马铃薯是岛上一种常见农作物,学完了密度、浮力等知识

4、后某初中物理兴趣小组猜测:马铃薯所含淀粉的百分比可能与马铃薯的密度有关,于是找来了一些新鲜的马铃薯进行实验,得到如下表①根据以上信息,关于马铃薯所含淀粉的百分比与马铃薯密度的关系,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②得出结论后,该小组的同学又猜想:可以将马铃薯直接放入水中,通过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最终状态,来判断马铃薯所含淀粉百分比的高低。请简要说明是否可行?                         。正确答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和比较:奉贤区15.在学习了大气压强的知识后,甲、乙两地的师生通过交流,决定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在同一时间研究“不同地点的大气压强”。两地的同学同时在各自的学校进行了分组实验,各组同学均进行了正确的实验,并将测得的水银柱高度h甲和h乙的数据通过交流、汇总,记录在下表中:地

6、点组别甲组乙组丙组甲地测得的水银柱高度h甲(厘米)75.875.875.8乙地测得的水银柱高度h乙(厘米)74.374.374.3(1)分析比较表中第二行或第三行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2)分析比较表中第二行和第三行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3)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一起认真思考、分析了两地实验数据不同的原因,以下合理的选项是。A.两地所处的海拔高度不同B.两地同学所选用的玻璃管粗细不同C.当时两地的天气情况不同D.两地同

7、学将玻璃管管口插入水银面的深度不同正确答案202122分析和比较:虹口区16.为了研究球形容器受到的大气压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用两个半球组成的球形容器进行实验,他们将A、B、C三个容器中的空气抽出至各容器中压强相等,然后分别用仪器测出恰好将它们拉开时的力FA、FB、FC,且FA=FB<FC,如图6(a)、(b)、(c)所示。已知实验时半球的横截面积SA=SB<SC,表面积SA′<SB′<SC′。图6(a)(b)(c)FAAFAFBFBBFCCFCABC①分析比较图6(a)和(b)可得:当球形容器内

8、外的压强差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分析比较图6(a)和(c)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