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的学理内核:书画同源

中国书画的学理内核:书画同源

ID:14034710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5

中国书画的学理内核:书画同源_第1页
中国书画的学理内核:书画同源_第2页
中国书画的学理内核:书画同源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书画的学理内核:书画同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书画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魂,从远古一路走来。“书画同源”作为中国书画传统理论的学理内核,代代相袭,世世相传,为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关于对它的理解,其最有嚼头处,在于“源”的诠释。  古先圣王受命应箓,则有龟字效灵,龙图呈宝。自巢燧以来,皆有此瑞,迹映乎瑶牒,事传乎金册。庖牺氏发于荥河中,典籍图画萌矣。轩辕氏得于温洛中,史皇仓颉状焉。奎有芒角,下主辞章;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

2、以见其形,故有画。(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  这是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的书画同源说的文献资料。张彦远认为,远古时代,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又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庖牺氏(伏羲氏)依此(河图洛书)创制八卦,著成《周易》。而八卦之卦象,即是书画最早的雏形。仓颉根据天地之自然物象,建创了文字。“由于没有什么能够传达人的意思,所以有‘书’;没有什么可以见其形状,所以有‘画’。”“那个时候‘书’和‘画’同为一体,没有什么区别。”显然,张彦远是依典传之说来推断书画建创之初的状态的。其神化的色彩,当不足取。但他关于书画在原

3、初同为一体的判断,当是予以肯定的。笔者近期带研究生赴豫、鲁两地考察,有幸于鲁南莒县博物馆拜观了属于大汶口文化的长形陶缸。其上所刻之似字非字、似画非画的图案,被专家们一致认为是“图画记事符号”。这类实物,足资证明书(文字)画在建创原初“是可谓混合时代”(郑午昌语)。此为狭义之“源”,说明书画在滥觞时期互为你我,未有分明(至少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人能够从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的陶器刻画符号中分便出哪是绘画符号,哪是文字符号?)。而书画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共生共存,向前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于“源”的诠释,

4、注入了各自时代的人文精神、艺术观念与审美信息,不断地丰富了“源”的内涵。因此,今天人们对于书画艺术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已不仅仅止于其“原初”之说了。  夫书画本出一源,盖画即六书之一,所谓象形者是也。(明·何良俊《四友斋画论》)  画者,六书象形之一。(明·陈继儒《妮古录》)  六书象形为首,乃绘画之滥觞。(清·王时敏《王奉常书画题跋》)  以上诸说谓中国画乃书法之一体也。姑且不论其立论科学与否,但其“画由书出”之理念,便足以让人产生更多的关乎书画法理衍生嬗变的联想。  书盛于晋,画盛于唐宋,书与画一耳。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

5、(元·杨维桢《图绘宝鉴·序》)  善书者必善画,善画者亦必善书。自来书画兼善者,有若米襄阳、有若倪云林、有若赵松雪、有若沈石田、有若文衡山、有若董思白。其书其画类能运用一心,贯穿道理,书中有画,画中有书,非若后人之拘形迹以求书,守格辙以求画也。(周星莲《临池管见》)  书画同源,贵在笔法,士夫隶体,有殊庸工。(黄宾虹《古画微》)  中国画的基础,简单来说就是书画同源。写不好字,就谈不到中国画。中国画必须是以书法、以中国特有的笔法来表现的。……中国画以书法作为它的基础,就决定了笔墨问题,决定了章法问题,以至于各种各样的结构----也就是造型,都

6、要随之而变异。这是一个规律,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石鲁《谈中国画问题》)  以上涉及书画艺术本体之技术层面,强调“画法即书法所在”,且贵在笔墨。因此,古来工画者必先工书。有了书法这个基础,其技术层面的其他问题(章法、造型等)自然迎刃而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赖以续延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是诸如米芾、倪瓒、赵孟頫、沈周、文征明、董其昌等历朝名家用其毕生之艺术劳动所共同筑就的成功之道。“书法即画法”,可谓“书画同源”之正解,是中国传统画学理论学理的内核之内核。忽视了这一点,无异忽视了中国绘画的全部。  子云以字为心画,非穷理

7、者,其语不能至是。画之为说,亦心画也。上古莫非一世之英,乃悉为此,岂市井庸工所能晓?(宋·米友仁《题新昌戏笔图》)  画虽一艺,而气合书卷,道通心性。非深于契合者,不轻以此为酬酢也。(清·王时敏《送厉南湖画册十幅》)  扬子云曰:“书,心画也,心画形而人之斜正分焉。”画与书一源,亦心画也。握管者可不念乎?尝观古人之画而有所疑,及论其世乃敢自信为非过,因益信扬子之说为不诬。试即有元诸家论之:大痴为人坦易而洒落,故其画平淡而冲濡,在诸家最醇;……若王叔明未免贪荣附热,故其画近于躁;赵文敏大节不惜故书画皆妩媚而带俗气……《纪》云“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8、”其是之谓乎?(清·张庚《论性情》)  以上涉及书画艺术本体之精神层面,不仅书为“心画”,画亦为“心画”,皆为“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发之于情思,契之于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