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四、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ID:14117369

大小:41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6

上传者:U-4424
四、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1页
四、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2页
四、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3页
四、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4页
四、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04年中国经济学年会投稿论文投稿领域:国际经济学FDI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基于东亚地区电子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耿强吴春燕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2004年7月14 FDI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本文感谢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系沈坤荣教授的批评指导,日本Hitotsubashi大学KyojiFukao教授给予的数据支持和批评建议,当然文责自负。——基于东亚地区电子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内容简介:本文首先回顾了相关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已有的计量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认为垂直产业内贸易主要是由于跨国公司的跨国直接投资引起的,跨国公司的FDI对垂直产业内贸易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如果跨越国界设立跨国公司和进出口贸易的成本低于一个关键值,则两国就会发生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东亚地区的区域内垂直一体化贸易的比例越来越高,尤其是在电子产业更为明显。本文基于东亚地区的电子产业在1988-200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相关的计量检验,最后的结果支持我们的假说,证明FDI在垂直产业化分工中和垂直产业内贸易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关键词:外国直接投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东亚电子产业FDIandVerticalIntra-industryTrade——Panel-dataAnalysisofelectronicindustryinEastAsiaAbstract:Thispaperreviewsthetheoriesofintra-industrytradeandeconometricliteratureatfirst,andthenraisesthefollowinghypothesisthatintra-industrytradeismainlycausedbythecross-countrydirectinvestment(FDI)ofmultinationalcorporations,whichmakesakeyeffect.Ifthecostofestablishingmultinationalcorporationsandimport-exportislowerthanakeyvalue,twocountrieswilldevelopverticalintra-industrytradeundertheconditionofdifferentfactorendowmentlevel.Theshareofintra-regionverticalintegrationtradeinEastAsiaisexpanding,especiallyinelectronicindustry.Inthispaper,theeconometrictesthasusedbasedonthepaneldataaboutintra-industrytradefrom1988to2000inEastAsia,theoutcomesupportourhypothesis,thekeyroleofFDIinverticalintra-industrydivisionandverticalintra-industrytrade.Thepaperisorganizedasfollows.SectionIreviewstheliteratureonintra-industrytradeandmultinationalcorporationtheories.SectionIImakesstatisticsandanalysisofdevelopmentofeconomyandtradeinEastAsiaregion,especiallyinelectronicindustry.SectionIIIcreatesaneconometricmodel,andexplainsthemeaningofrelatedvariables.SectionIVmakeseconometricanalysisofpaneldatausingOLS,Random-effectsandFixed-effectsmodels.Thelastsectionisconclusionandpolicysuggestion.Keywords: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VerticalIntra-industryTrade(VIIT)ElectronicIndustryinEastAsia14 FDI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基于东亚地区电子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耿强吴春燕本文回顾了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已有的计量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认为垂直产业内贸易主要是由于跨国公司的跨国直接投资引起,跨国公司的FDI对垂直产业内贸易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两个国家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如果跨越国界设立跨国公司和进出口贸易的成本低于一个关键值,两国就会发生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东亚地区的区域内垂直一体化贸易比例越来越高,尤其是在电子产业更为明显。本文基于东亚地区的电子产业在1988-200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相关的计量检验,最后的结果支持我们的假说,证明FDI在垂直产业化分工中和垂直产业内贸易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有关产业内贸易和跨国公司理论的相关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对东亚地区各国的经济和贸易发展,尤其是电子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一般性的统计分析;第三部分,提出计量模型,并进一步对相关变量的含义进行解释;第四部分,对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包括一般的OLS分析、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建议。一、理论准备及文献综述一国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高对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是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的,产业内贸易的扩大首先增加了消费者的可消费商品的种类,提高了消费者福利;同时产业内贸易的增加扩大了和全球不同经济体的广泛联系,获得了要素之间更优的“资源咬合度”①表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资源进行最优的组合,如果其中的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对其中某个环节实施了歧视性政策,那么资源配置的组合效应将降低。。有关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的学者包括Krugaman(1979,1980),Grubel和Lloyd(1975),Helpman和Krugaman(1985),Greenaway,Hine和Milner(1994,1995)等,这些研究和计量工作,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规模经济理论和产品多样化理论的假说之上。通过规模的扩大,不同国家可以在同一产业内生产不同样式的产品,通过劳动分工的进一步扩展,生产管制限制的减少,使单位劳动的产出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使消费者可以消费的商品数目越来越多。这些基于规模经济假说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对于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现象解释力很强。但是,对于增长迅速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型产业内分工现象,更好的解释还是来自于“要素禀赋理论”和“中间产品贸易理论”,这种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其理论基础更多的还是建立在新古典基础上的比较优势理论。Falvey(1981)指出,在同样一个统计序列中的商品,依然存在着不同质量的商品,而这种不同的产品质量可能是用不同要素投入造成的。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生产并出口物质和人力资本密集的高质量产品,进口劳动密集的低质量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反。跨国公司倡导的生产制造“环节化”充分利用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通过生产过程中劳动部门的国际化和中间投入品贸易的增加,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量逐渐增加。Feenstra等(2001)提供了一个文献综述,许多学者都认为FDI在生产的“环节化”方面有着关键性作用。最近有关产业内贸易的文献已经将垂直与水平型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区分研究②早期的计量文献基本都只是简单的使用Grubel-Lloyd指数来衡量产业内贸易,而没有对产业内贸易的垂直型或水平型进行区分。。Greenaway等人(1994,1995)基于1988年与英国进行贸易往来的62个国家的统计数据,详细14 分析了产业内贸易是垂直的还是水平的具体影响因素,如市场规模、是否属于关税联盟的成员等。结果认为,大多数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由于两国消费者相同的偏好引起的,而不是由于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造成的。Durkin和Krygier(2000)根据1989-2000年与美国进行产业内贸易的20个OECD国家的数据,得到了与Greenaway等相反的结论,他们认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与人均GDP以及平均工资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Fontagné,Freudenberg和Peridy(1997)对欧盟内部的垂直和水平产业内贸易往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人均收入的差异减少了水平型产业内分工而增加了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而FDI的增加导致了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同时增加。大多数以前有关东亚地区产业内贸易的计量研究都没有区别垂直和水平分工,如Abe(1997)对东亚地区产业内贸易的研究。Ishida(2002)基于HS9②HS:HarmonizedCommodityDescriptionandCodingSystem,日本国内的一种统计标准。位数的数据,发现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垂直产业内贸易在逐渐增加。二、东亚地区电子产业的贸易发展状况1、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贸易导向和FDI导向在过去的20年里,东亚经济在贸易增长的推动下得到了长足的经济增长。表1显示了东亚经济的出口与GDP比率、进口与GDP比率。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大陆、香港地区的贸易增长率惊人,年均出口额/GDP和进口额/GDP分别达到34%和37%,远远超过其他地区。东亚贸易的发展随着总额的扩大,其贸易结构也在不断提高,从最初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制衣、皮革玩具等,开始逐渐加重了技术密集型产品如电子、通信产品设备的贸易份额。这种贸易导向型的战略模式,使得东亚的总体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体现出明显的“蛙跳”效应。表1:贸易依存度比较(%)出口额/GDP进口额/GDP1985-1987平均1995-98平均1985-87平均1995-98平均美国5.69.89.111.5欧盟18.017.017.416.7日本11.49.57.17.0东亚(除了日本)28.333.927.036.7新兴工业化三国45.841.142.145.5东盟四国28.341.621.140.3中国大陆+香港18.932.423.335.1资料来源:IsogaiandShibanuma(2000)东亚经济的另外一个显著特征是,外国资本尤其是直接投资流入特别多。表2显示,东亚地区FDI/GDP比率远远超过欧盟、北美和拉美贸易区。1999年,亚洲地区(除了日本)的FDI/GDP比率为34.4%,超过发达的欧盟和北美地区的22.2%和12.2%。表2FDI依存度比较(FDI/GDP,1999年)地区FDI/GDP(%)欧盟22.2欧洲其他国家18.8北美12.2拉丁美洲25.6南亚,东亚和东南亚(除了日本)34.4日本1资料来源:UNCTAD(2001),世界投资报告2001。14 FDI的大量进入和出口导向是相互促进的,东亚地区的FDI一般出口导向的倾向较大,在东亚地区的美、日跨国公司的分部更倾向于向外出口。例如,1999年美国和日本的跨国公司子公司在东亚地区(除日本外)的销售目的地中,当地市场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9.6%和48.2%,少于用于出口的比例(不管是出口回本国或者是其他国家),这一比例也小于跨国公司在其他地区的销售比例(见表3)。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跨国公司也把大量的产品出口销往国外,尽管中国大陆地区的当地市场要远远大于东亚各国。这样的数据说明,美日在东亚地区的直接投资更可能是垂直分工的,他们的投资更多是为了寻求更加便宜的劳动力,而将加工环节转移,最后的产品要再出口回母国或者其他国家。根据FDI的标准理论,当两国地区的要素价格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东道国的市场不是很大,贸易成本也不大的时候,跨国公司更倾向于垂直型产业内分工(Markusen,1995,1996)。东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似乎都满足这些吸引垂直型FDI的条件,为了获得更低的贸易成本,东亚地区的跨国公司大多建立在沿海地区。出口导向的跨国公司在他们进口中间部件再出口时,往往可以获得特殊的关税减免的优惠待遇。表31999年欧美跨国公司的销售目的地分布(%)子公司所在地目的地东亚(除了日本)中国大陆日本欧洲美国拉丁美洲所有国家美国的子公司当地市场39.650.490.156.7-65.157.7出口到其他国家32.829.67.137.5-13.127.2出口到美国.27.620.02.85.8-21.815.1日本的子公司当地市场48.247.0-60.190.477.370.0出口到其他国家25.821.8-36.37.317.720.4出口到日本26.031.2-3.62.35.09.6资料来源:根据美国商务部有关数据计算所得,http://www.bea.doc.gov/bea/ai/iidguide.htm#link12b。1、电子产业的垂直型分工明显东亚地区的垂直型分工在电子产业尤其明显,电子产业东亚地区的垂直产业内贸易已经从1996年的31%上升到2000年的43%。电子产品以及电子产品的一些零部件成为东亚地区产业内贸易的主要来源,东亚地区的分工合作进一步细化,每个国家都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上强化自己的优势。四位数的SITC统计系统中包括了近800种商品,但是其中的前30种商品已经占到整个东亚地区贸易比例的一半以上,达到了50.79%,比1985年增长了16.9%。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第一位的小型电路设备已经占到了12.4%的份额,其他一些如办公机械,电子通讯设备和电子设备等(代码序列为75、76和77)商品也都占有重要份额(附表1.a)。以中日之间电子产业为例,中国和日本的电子产业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在1988年只有10%,而到了2000年已经达到惊人的61.4%(据附表1.b计算),其他东盟国家也都基本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三、计量模型及数据说明1、计量模型和相关的参数说明在前面的分析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我们建立以下的计量模型,来检验FDI及其他一些因素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关系。其中,表示与两国在时期t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比例,这一变量在模型中为解释变量,需要用不同的因素来解释这一变量变化的原因。表示国在时期t中,向国进行的直接投资数额。前文的分析认为FDI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东亚国家的电子产业内部,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如果模型的计量结果证实了前文的假说,则这一变量的系数值即应为正值。14 表示接受了国直接投资的东道国国在时期t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道国的国内市场份额。如果东道国的市场份额较大,则表明贸易额会增加,同时应该增加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但是,东道国庞大的市场份额也会增加跨国公司在东道国销售的比例,从而减少出口贸易的比例,降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份额。所以,这一变量的系数值为正或者为负不能确定。表示东道国在时期t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与同时期投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的自然对数。这一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国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按照前文的分析,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一般发生在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时候,所以,当k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值(crjGDP)较小时,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份额应该较大。这一变量的系数值应该为负值。表示东道国在时期t的投资环境指标,这一指标由中立的国际组织提供(TransparencyInternational),用来反映一国的政府透明度和法律执行的公平程度。引入这一指标,主要是用来反映一国的投资环境通过影响外国直接投资数额从而减少了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这一变量的系数值应该为负值。表示东道国在时期t所拥有的制造业可雇佣劳动人数的自然对数,反映一国的劳动力要素的禀赋程度。按照前面的分析,当一国的劳动力要素禀赋增加时,会扩大两国的要素价格差异,从而导致垂直型产业内分工更容易发生。所以,这一变量的系数值应该为正值。表示t时期,投资国与东道国制造业人均工资差的自然对数,当东道国的制造业平均工资增加时,两国工人人均工资差距变小后,投资国相应的投资成本亦会增加,如果超过了收益值,可能会带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减少;另一方面,平均工资的增加会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供给,那么东道国劳动力要素将更多的向垂直产业内贸易部门转移,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量产生正面影响,因此该变量的系数可正可负。表示其他准备选取的哑变量,比如时间变量,地区变量等。用来解释一些特殊的可能会影响到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表示模型的误差项。2、变量的指标确定和数据来源(1)产业内贸易的测量及指标确定。为了区分产业内贸易是水平还是垂直型,我们采用Greenaway等(1995),Fontagné等(1997)的研究成果,假设进口的单位价值和出口的单位价值反应了产品的质量区别。把每种商品贸易分为三种形式:产业间贸易、水平型的产业内贸易、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一般进行产业内贸易统计都选用联合国国民统计局发布的PC-TAS来进行分析,该数据库提供了双边的贸易往来数据,其中商品贸易往来数据按照HS88(HarmonizedCommodityDescriptionandCodingSystemRevisedin1988)标准进行统计。但是,日本的财政部(MOF,MinistryofFinance)可以提供更为细致的统计,可以在其网站上获得从1988年开始的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的电子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情况,它们都是按照HS88-9位数的标准②按照HS88的统计标准,电子产品的两位数编码为85。进行统计的。(2)其他指标及其各指标的数据来源:表示日本在东亚各国的跨国公司销售额与在日本母公司销售额的比例。该数据主要来自于Fukao和Yuan(2001)年研究的数据库。:直接来源于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数据库(www.adb.org),其计量单位为各国货币,文中统一以美元($)计量。日本的来源于相关各年的《国际经济统计年鉴》《世界经济统计年鉴》,并换算以美元计价。:由来源于http://www.gwdg.de/~uwvw,由Transparency14 International组织公布的数据(其中1988-1992以及1996-2000的指标可以直接获取,缺失的1993-1995的部分以1992年的值替代)取对数而得。:直接来源于亚洲开发银行数据库,在其数据库中选取指标,并取对数运算所得。:其中各国(包括日本)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国际经济年鉴》及《世界经济年鉴》的相关各年数据,先选取各国制造业的月平均工资,再统一换算为美元单位相除并取对数而得。四、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1、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分析首先,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先分别估出对五个自变量的回归模型,结果发现,R2不是很理想,只有系数的显著性最高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其符号的正负符合预期(见表4)。接下来,逐步添加自变量的个数进行回归检验,随着检验的进行,其R2不断增加,且系数的显著性水平也不断提高。其中变量的回归效果最好,只要存在该变量,则模型的拟合性好,当和同时出现时,回归效果不好。14表4:OLS分析(括号内为t值)Const-13.36589*30.265***31.38788***34.45434***77.1206**(-1.76)(+9.11)(+16.13)(+11.22)(+2.31)9.127797***(+6.34)2.823832(+1.26)2.182942**(+2.17)0.2257735(+0.19)-5.688835(-1.29)R20.25870.01360.03930.00030.0143F40.141.594.700.041.67(自由度)(1,115)(1,115)(1,115)(1,115)(1,115)样本量117117117117117注:(1)***、**、*分别表示在1%、5%、10%的统计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估计值为零的假设。(2)括号中为相应参数系数值估计的t值。142、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分析(RandomEffects,FixedEffects)文中使用的数据是面板数据,这种数据的样本数量增大了很多,可以带来较大的自由度,将截面变量和时间序列变量结合的信息无疑可以显著的减少变量的缺省带来的问题。但是,面板数据也会给计量模型带来更多的干扰,包括时间序列的干扰、截面干扰以及时间序列和截面的混和干扰。这时,单纯采用OLS估计,将无法有效的反映出模型的时间和空间特性,常用的推广方法是允许模型的截距项随时间和截面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变化的截距项反映了不同数据序列的个体效应,根据对这一个体效应与其他解释变量的相关与否,可以有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两种回归方法。14 同样地,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仅有一个变量时,其检验结果都不是很好,R2的值偏小;当选取两个变量的情况下,是其中之一时检验结果较好,系数显著性高,故可将其确定下来,其余都符合假定的符号;当将解释变量扩大到三个时,R2的值明显有了很大的提高,固定后依旧是其中表现最为稳定和显著的解释变量。同样地发现类似的现象:和同时出现时回归效果不好;最后,在解释变量扩大到四个和五个时,各自变量系数的显著性不高,回归效果不理想(详见表5)。固定效应的回归结果与随机效应的回归结果基本相同。我们发现无论是那种检验方法,、、这三个自变量的解释效果最好,其系数p值与0很接近,显著性很高,回归效果非常理想,所以本文最后采用FDI,CPI和rjGDP三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对应的三种不同检验方法的回归结果:(OLS)(RE)(FE)五、结论与政策建议基于上文中对东亚地区电子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检验结果表明FDI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东亚国家的电子产业内部,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进一步证明,跨国公司在东亚地区对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关键性作用。(2)检验表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一般发生在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时候,也表明一国的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应该符合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源。(3)检验出的负系数值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呈现明显的反比关系;如果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和法律制度环境不够透明,必然导致跨国投资的减少,从而降低产业内跨国分工的可能,不但有损一国的开放化程度,也必然导致一国总福利水平的下降。(4)检验出来的这一变量的正系数值表明当一国的劳动力要素禀赋增加时,会扩大两国的要素价格差异,从而导致垂直型产业内分工更容易发生。(5)在检验过程中被舍去。对我国而言,中日电子产业内垂直型贸易发展迅速,这是日本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结果。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把产品的生产链设置在不同的国家,将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进行最优的结合,产生最大的收益。尤其在中国这种劳动力众多的国家,通过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零部件的生产而大为获益。我国目前自身尚还没有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但我们可以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虽然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我国的企业大多仍处于垂直产业内分工生产环节中的末端,获取的直接利益是最少的部分,但是通过“干中学”,不断的借鉴和学习,不断地向上一级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的环节挺进,长远来看必然促进企业自身的升级和发展。14 参考文献:Abe,Shigeyuki(1997)“TradeandInvestmentRelationsofJapanandASEANinaChangingGlobalEconomicEnvironment,”KobeEconomicandBusinessReview,vol.42,pp.11-54.Balassa,BelaandLucBauwens(1987)“Intra-IndustrySpecializationinaMulti-CountryandMulti-IndustryFramework,”EconomicJournal97(December),pp.923-939.Durkin,JohnT.andMarkusKrygier(2000)“DifferencesinGDPPerCapitaandtheShareofIntraindustryTrade:TheRoleofVerticallyDifferentiatedTrade,”ReviewofInternationalEconomics,8(4),pp.760-774.Falvey,RodneyE.(1981)“CommercialPolicyandIntra-IndustryTrade,”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1,pp.495-511.Feenstra,RobertC.andGordonH.Hanson(1996)“ForeignInvestment,Outsourcing,andRelativeWages”inRobertC.Feenstra,GeneM.GrossmanandDouglasA.Irwin(eds.),ThePoliticalEconomyofTradePolicy:PapersinHonorofJagdishBhagwati,Cambridge:TheMITPress.————(2001)“GlobalProductionSharingandRisingInequality:ASurveyofTradeandWages,”NBERWorkingPaperNo.8372,July,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Fontagné,Lionel,MichaelFreudenberg,andNicholasPéridy(1997)“TradePatternsInsidetheSingleMarket,”CEPIIWorkingPaperNo.1997-07。Fukao,KyojiandTangjunYuan(2001)“KohyoDatanoPanerukatoNaigaisoniyoruKaigaiJigyoKatsudoKihon-DokoChusanoBoshudanSuikei:1985-1998(EstimationofBusinessActivitiesbyAlltheForeignAffiliatesofJapaneseFirmsbasedonMicro-panel-dataofMETISurvey:1985-1998),”KaigaiJigyoKatudoDokoChosa,KyojiFukao,HikariIshido,KeikoIto(2003),“VerticalIntra-IndustryTradeand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EastAsia”,RIETIDiscussionPaperSeries03-E-001.Greenaway,D.,R.Hine,andC.Milner(1994)“Country-SpecificFactorsandthePatternofHorizontalandVerticalIntra-IndustryTradeintheUK,”WeltwirtschaftlichesArchiv,Vol.130,No.1,pp.77-100.————(1995)“VerticalandHorizontalIntra-IndustryTrade:ACrossIndustryAnalysisfortheUnitedKingdom,”EconomicJournal,Vol.105,November,pp.1505-1518.Grubel,H.G.andLloydP.J.,1975,“Intra-IndustryTrade:theTheoryandMeasurementofInternationalTradeinDifferentiatedProducts”Macmillan.Helpman,ElhananandPaulR.Krugman(1985)MarketStructureandForeignTrade:IncreasingReturns,ImperfectCompetition,andtheInternationalEconomy,Cambridge,MA:TheMITPress.Ishida,Osamu(2002)“NihonnoSangyonaiBoekinoKozo(StructureofJapan’sIntra-industryTrade),”paperpresentedatthe61stAll-JapanConventionoftheJapanSocietyofInternationalEconomics,5-6October2002,TohokuUniversity.Isogai,TakashiandShunichiShibanuma(2000)“HigashiAjianoIkigaiKeizaitonoMusubitsukinikansuruDetaBunseki(DataAnalysisonEastAsia’sIntra-RegionalandInter-RegionalEconomicTies),”ChosaGeppo,June2000,BankofJapan.Krugaman,P.R.(1979),"IncreasingReturns,MonopolisticCompetitionandthepatternofTrade",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Vol.9,PP469-479.Krugaman,P.R.(1980),"ScaleEconomies,ProductDifferentiationandthePatternofTrade",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70.P950-959.Markusen,JamesR.(1995)“TheBoundariesofMultinationalEnterprisesandtheTheoryofInternationalTrade,”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9(2):169-189.——,AnthonyJ.Venables,DeniseEbyKonan,andKevinH.Zhang(1996)“AUnifiedTreatmentofHorizontalDirectInvestment,VerticalDirectInvestment,andthePatternofTradeinGoodsandServices,”NBERWorkingPaperNo.5696。14 作者简介:耿强,博士,南京大学经济系讲师;gengq@sina.com,13851488701;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商学院(210093)。吴春燕,南京大学经济系硕士研究生,treemisswu@sina.com。14 表5计量结果模型估计方法OLSOLSOLSOLSREREREFEFEFEConst-36.93742***-55.32078***-42.73051***-53.6777***-25.14174***-46.77771***-43.26655***-28.39522***-54.00353***-56.57478***(-4.87)(-5.28)(-5.63)(-5.17)(-3.14)(-4.14)(-3.73)(-4.06)(-3.49)(-3.70)12.49104***14.56336***15.47005***16.1318***12.93555***12.78763***13.67089***12.02683***12.84391***14.12871***(+9.19)(+8.79)(+9.35)(+8.90)(+9.14)(+9.46)(+9.51)(+8.98)(+9.21)(+9.31)-6.796125***-5.339335**-6.095157**-5.235064*-6.861756**(-2.97)(-2.01)(-1.97)(-1.70)(-2.01)5.217698***4.562525***(+6.25)(+5.45)-6.226936***-4.962438***-6.526523***-5.96167**-9.660906**-11.86531**(-5.28)(-3.75)(-2.41)(-2.12)(-1.85)(-2.26)R20.44790.40420.48780.42470.33660.39540.39120.25870.29960.1719F46.2438.6735.8727.8080.7342.9930.83(自由度)(2,114)(2,114)(3,113)(3,113)(1,107)(2,106)(3,105)Waldchi287.4189.9294.49(自由度)(2)(2)(3)样本量117117117117117117117117117117注:(1)***、**、*分别表示在1%、5%、10%的统计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估计值为零的假设。(2)括号中为相应参数系数值估计的t值。(3)OLS、RE、FE三种回归模型各系数及常数项下的括号中对应的分别为t值、z值和t值14 附表1-a2001年东亚地区按四位数SITC统计口径计算的出口额最大的区域内贸易商品(SITC编号)主要供给方(份额%)区域内贸易额(百万美元)所占份额(%)增长率(%)1985200119852001小型电路设备(776.4)马来西亚(23)1,106.5048,975.002.2612.4326.7办公器械零件(759.9)中国(25)29422,365.900.65.6731.1电信设备零件(764.9)中国(45)644.79,840.701.322.518.6无线电报和电话设备(764.3)韩国(32)6.68,334.000.012.1156.3数字中心存储元件(752.4)新加坡(23)0.18,184.70--2.0898.9石油(333.0)印度尼西亚(30)5,903.606,287.2012.061.60.4两极真空管和晶体管(776.3)马来西亚(20)283.56,208.900.581.5821.3儿童玩具和游戏(894.2)中国(95)947.86,127.801.941.5512.4其他电气设备(778.8)中国(28)199.46,050.900.411.5423.8压电水晶(776.8)台湾(24)329.25,500.800.671.419.2外部控制元件(752.5)中国(33)85.45,344.500.171.3629.5足部穿着物(851.0)中国(93)188.15,190.000.381.3223其他电力设备(771.2)中国(56)128.74,511.400.261.1424.9电力转换器和继电器(772.1)中国(35)177.24,481.200.361.1422.4印花电流传导装置(772.2)台湾(28)133.14,474.500.271.1424.6休闲服和毛衣(845.1)中国(88)238.34,063.900.491.0319.4聚苯乙烯(583.3)台湾(44)131.74,012.000.271.0223.8石油气(341.3)印尼(47)101.83,883.100.210.9925.6针织物(655.2)中国(38)1393,867.300.280.9823.1羊毛织物(653.1)台湾(45)835.23,321.001.710.849各类工艺材料(893.9)中国(54)206.73,304.500.420.8418.9旅游物品和提包(831.0)中国(95)271.93,293.600.560.8416.9电力发动机和发电机(716.2)中国(46)47.93,104.900.10.7929.8专用机器和设备(728.4)台湾(42)441.42,987.600.90.7612.7棉织物材料(652.2)中国(48)2,370.602,898.604.840.741.3绝缘电线和电缆(773.1)中国(45)133.22,852.800.270.7221.1电话线(764.1)中国(61)37.22,740.400.080.730.8其他录音机(763.8)中国(72)71.12,725.300.150.6925.6铜和铜合金(682.2)台湾(38)93.92,554.400.190.6522.9气态右(334.3)新加坡(50)1,609.402,519.103.290.642.8上述所有产品17,159,068200,017,75135.0550.7916.9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计算14 附表1-b2000年日本与中国电子产品贸易十种主要商品商品分类名出口品主编号进口品主编号出口到中国从中国进口进出口总值(千日元)数量总额单位价格数量总额单位价格出口单价/进口单价1电视接收器旋钮调频收音机旋钮专用或常用的设备的部件(主编号85.25-85.28,附属编号8529.10-100到8529.90-20852990100852990200852990300852990900852990000118,342,6724,846,55565,179,12313.455,064,89853,163,54910.501.28VIIT2硅电子整流器其他整流器静电变流器85044011085044019085044090085044001185044001985044009076,829,9711,785,4599,688,8815.4324,710,38367,141,0902.722.00HIIT3印花电流传导装置8534000008534000059,700,1152,401,32740,333,24916.801,336,07319,366,86614.501.16HIIT4除了转途的机器部件和配件(附编号8519.10-39)其他机器部件和配件(附属编号8519.40-8521.9085229010085229090085229000059,083,0944,147,67332,268,5837.784,176,49826,814,5116.421.21VIIT5最大负载不大于1,000v的电气开关(附属编号8536.10-8536.69)最大负载不大于1,000v的连接器制造以上两种的设备85369010085369020085369021085369029085369000053,476,4134,675,03928,819,0146.165,033,696624,657,3994.901.26OWT6组装阴极射线显象管的彩电接收器未组装的接受器85281211085281211185281211985281219085281290085281200085281201085281209048,983,835133,7842,619,04119.582,453,76746,364,79418.901.04VIIT7装有完整数字系统的MOS型微机85421390085421309048,429,771340,000,00037,973,9220.11134,900,00010,455,8490.081.44VIIT8功率不超过37.5W的发动机DC发电机功率不超过10W的发电机85011011085011019185011001144,101,093571,6964,907,9538.5810,602,69539,193,1403.702.32VIIT985273110085273191085273199085273100042,755,9155,54249,0188.8422760253427068971.884.71OWT14 装有声音接收器或发声装置的无线电接受设备的坐架和配套元件(除了附属编号8527.11to8527.29)组有发声设备或接收器并且带有数字化的自动音频设备的无线电接收设备不带有数字化自动音频设备的无线电接收设备10电气转换设备制造设备零件电路接收器制造设备零件专用和常用的制造设备零件附属编号85.35-85.3685.37,除配件编号为8538.10-000-8538.90-20085389010085389020085389090085273100041,859,8006,680,24837,705,5575.641,615,924,154,2432.572.20VIIT合计以上十种商品总和853890000593,562,680259,544,342334,018,338从11-309号的其余商品1,222,779,585659,984,336562,795,249与中国的日本电子贸易的总额1,816,342,265919,528,678896,813,587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