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意图及课后反思

《风筝》教学意图及课后反思

ID:14493362

大小:4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9

《风筝》教学意图及课后反思_第1页
《风筝》教学意图及课后反思_第2页
《风筝》教学意图及课后反思_第3页
《风筝》教学意图及课后反思_第4页
《风筝》教学意图及课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风筝》教学意图及课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0课石河子市第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组王金萍一、复习导入,理清顺序。1、大屏出示第一课时积累的有关描写风筝的三首古诗,男女生诵读,唤起回忆。师:这几首诗都写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生齐答:风筝)师手指黑板上的课题,生齐读课题三遍。2、围绕板书,复习课文顺序: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顺序,知道了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师指板书,生齐读)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三部分内容。3、师:三部分中最喜欢哪一部分?(放风筝)为什么?(指名2人答)师:是啊,同学

2、们最熟悉的就是放风筝了,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乐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入作者的世界,看看他和小伙伴们是怎么放风筝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放风筝”的有关段落。(设计思路:由积累的古诗入手,即检查了积累的情况,又引出了课题,还使课堂伊始气氛显得活跃,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举三得。接着简单复习了课文的顺序,加深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的印象,为引入重点段“放风筝”做准备。课后反思:本处内容设计条理清楚,简洁明了,效果不错。不足之处是“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有点形同虚设,大部分学生直接找到了这一处,并没有浏

3、览课文,其实我本意是想让学生接触一下文本,否则接下来的内容就有些太仓促。可又怕在此处浪费太多时间,所以,才选择让学生用“浏览”这种他们并不擅长的读书方式节约时间。改进措施:如果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花的时间也许会长些,但效果会更扎实一些。)二、学习“放风筝”。师:找到了吗?在第几自然段?大屏出示第三自然段。1、请大家自由大朗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同桌互说,指名说。【如果学生说到第一句,师这样处理:(1)你为什么喜欢?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读。(2)这几句话中有几个表示人物动作的词,用

4、笔画下来,读一读。师接着引读。(3)师小结:这几句话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简单,准确,把孩子们放风筝的过程生动地写了出来。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如果说到第二句,师这样处理:(1)师:为什么喜欢,说说理由,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2)还有喜欢这一句的吗?你也来读读,说说你的感受?通过哪个词感受到的?相机板书:快活拼命(3)快活地怎么样?(喊叫)他们会喊叫什么呢?指名2人。(4)什么样地奔跑?(拼命)拼命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指名2人答,相机板书。(5)师小结:我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5、不顾一切地干,在这里是指不顾一切地奔跑,脚下有什么都顾不上了,也许地面高低起伏,差点摔倒,顾不上;也许————(指名2人说)(6)师:是呀,这是一种怎样的自由自在呀!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快活呀!带着我们各自的感受,都来读读这句,指名2人。全班齐读。大屏重点词变红。【如果有学生说到翩翩飞舞,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吗?板书:做动作在朗读中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将有助于我们表达自己的感情。试试。做动作读】2、把书中人物换成自己,融入自己的感受说这一部分内容。师:同学们平时一定也很喜欢放风筝,如果老

6、师让你把放风筝的过程写下来,你也可以仿照这段内容,把书中人物换成自己,试试。大屏出示填空指名1人,全班齐说。3、师小结: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把书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了,希望今后用这种方法多多积累,为我们写作文打基础。(设计思路:因为学生最熟悉的是放风筝,所以我选择从他们最熟悉的环节入手,拉近距离,同时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既尊重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又巧妙地为指导朗读打下基础。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又在适当的时机创设情境,通过抓重点词并理解,加深学生对句子的感悟,从而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课后反

7、思:正如事先设计的那样,学生很轻松就找到了重点词,并初步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感悟、朗读,环节紧凑,一气呵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最后一个环节“把书中人物换成自己,融入自己的感受根据大屏提示说这一部分内容”扎实有效,巧妙地让学生积累,并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举两得,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存在的不足是这部分内容其实应该是课文的重点,应该花更多的气力,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童年放风筝的快乐,正所谓“快乐越多,失望越大”,这样才能使下一个环节“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水到渠成。改进措施:在指导朗读创设情境

8、上,老师自身应该再投入些,忘我些,不要单纯为了拉环节,真正让学生体会放风筝的快乐,真正地入情入境,感受会更深,效果会更好。)一、学习“找风筝”。1、引读第三自然段前半部分,由放风筝过渡到找风筝。师:放风筝这是太快活了,指大屏切换到第四自然段引读:从早晨玩到-----,我们还是------,牵着风筝-------。风筝-------,似乎飞到了--------。忽然--------,线---------。风筝----------,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