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结构、扣带回

海马结构、扣带回

ID:14604555

大小: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9

海马结构、扣带回_第1页
海马结构、扣带回_第2页
海马结构、扣带回_第3页
海马结构、扣带回_第4页
海马结构、扣带回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马结构、扣带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海马结构一.形态海马结构(hippocampalformation)包括海马(hippocampus)又称安蒙角(Ammon’sborn),齿状回(dentategyrus)和围绕胼胝体形成一圈的海马残件(灰被indusiumgrisem).齿状回随海马伞向后,至胼胝体压部,它与海马伞分开,改为束状回,束状回向前上与覆盖在胼胝体上面的灰质称胼胝体上回(ssupracallosalgyrus)(灰被)相连续,灰被中埋有一对纵纹,分别为内侧纵纹和外侧纵纹。灰被与纵纹就是海马及其白质的残件,它们向前经胼胝体膝与胼胝体下回连续。(一)海马海马形

2、似中药海马,故得名。其位于侧脑室下角的底和内侧壁,全长约5cm,前段较膨大,称海马角,他被2-3个浅沟分开,沟间隆起,称海马趾;海马表面被室管膜上皮覆盖,室管膜上皮下面一层有髓鞘纤维称室床,室床纤维沿海马背内侧缘集中,形成白色扁带称海马伞,构成穹窿系统的起始步,它自海马趾伸向压部,续于穹窿角。海马内的细胞构筑分为三层,从海马裂到脑室依次为①分子层;②椎体细胞层;③多形层。根据细胞形态和皮质区发育差异等特点,在横断面上海马又可分为CA1、CA2、CA3和CA4四个区。CA4位于齿状回门内,内有大的椎体细胞;CA3有来自齿状回颗粒细胞的轴突

3、(即苔状纤维);CA2内有少量轴突;CA1内含有小的椎体细胞。(二)齿状回齿状回是一条灰皮质,由于血管进入形成沟而成齿状,故名。它位于海马的内侧,海马裂与海马伞之间,齿状回向后与束装回相连,其前端抵海马回钩和海马回之间。海马接受扣带回来的纤维经扣带直接或间接地终止于海马,从隔核发出的纤维经穹窿,海马伞终止于海马CA3、CA4区和齿状回。一侧的海马也可经同侧海马伞,穹窿脚,通过海马联合投射至对侧的海马和齿状回,海马还可经室床通路接受内嗅区外侧份的传出纤维,这些纤维主要分布于CA1区和下托的深层,内侧份纤维则经穿通道、下托进入海马CA1-C

4、A3斜角带核,在穹窿的行程中发出纤维至丘脑前核和板内核的吻部,部分纤维可向尾侧进入中脑被盖和中央灰质。二.海马的功能海马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50年代不少实验已经证明海马可接受来自外周的视觉、听觉、触觉、痛觉、本体感受性和内感受性刺激,感受性冲动经过脑干网状结构传递至海马,引起海马电活动的变化。近年来,由于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不少学者认为海马是情感和学习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部位。(一)行为反应毁损海马后,动物的行为发生一系列变化,最重要的是更乐于从事新的活动,在恐惧或应激的情况下,动物好动反应灵活,热衷于进行新的活动,有时也会出现“

5、幻觉”,但很少出现攻击性动作。这些反应对动物具有一定的生理意义,如毁损海马的鼠,当遇到猫时,其表现为饥饿情绪反应增强,食欲亢进,性活动异常以及性情温顺,但辨认能力和记忆能力减退。毁损海马不同区域,对动物的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如毁损全部海马或仅毁损海马腹部的动物较毁损背部者活动增加更明显;毁损海马腹部,动物的允水频率增加,而毁损背部则不出现此现象。说明在行为变化中,海马内存在着区域性差异。(一)植物性功能早期实验电刺激猫、狗和猴的海马,没有发现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因此称海马为“内脏活动静止区(autonomicallysilentregio

6、ns)”.70年代有报道电刺激海马可引起一系列的内脏反应,如动物鸣叫、呼吸减慢或停止、心率和血压也有变化,同时尚可出现流延、恶心、瞳孔扩大和竖毛等反应;但刺激海马所引起的植物性功能变化一般是轻而短暂的。(二)海马的Q节律从大鼠、兔、猫等哺乳类动物海马上记录的海马电活动,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慢正弦节律(rhythmicalslowactivity,RSA),是一种特殊的同步化慢波,频率4-7Hz,又称Q节律(Qrhythmus);②高振幅不规则慢波(largeirregularactivity,LIA),频率比Q节律少,发放持续时间50-1

7、00ms;③高频低振幅去同步化波(smallirregularactivity,SIA),发放持续时间在大鼠不超过1-2s,在兔和猫持续时间则较长。海马电活动不仅是海马神经元活动的表现,而且与动物的行为有关,特别是Q节律,可作为指标来研究动物行为或精神活动与海马神经元活动之间的关系。1.Q节律发生的机制清醒动物,当各种感觉刺激(如嗅、视、听或触觉等)引起动物注意反应时或电刺激脑干网状结构,均可在海马记录到Q节律,当毁损隔区或切断穹窿后,同样刺则不出现Q节律。因而认为Q节律的发生是由于脑干网状结构被激活,上行经隔核或穹窿至海马,激活了海马

8、的CA1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活动的结果。也有实验证明,海马Q节律的活动是依赖于海马与背内测隔核的联系,当该核被毁损时,则感觉刺激以及电刺激脑干网状结构所引起的海马Q节律被消除,同时海马自发活动的振幅也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