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语文必修第四册 第一单元第2课

鲁人版语文必修第四册 第一单元第2课

ID:1471420

大小:663.50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7-11-11

鲁人版语文必修第四册 第一单元第2课_第1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第四册 第一单元第2课_第2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第四册 第一单元第2课_第3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第四册 第一单元第2课_第4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第四册 第一单元第2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鲁人版语文必修第四册 第一单元第2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 六国论课堂互动探究写作素材积累基础自主学案知能优化演练美文佳作欣赏诗海探珠第2课诗海探珠浪淘沙①[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②,浪淘风簸自天涯③。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④。【注】①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起于民间。五代、北宋人沿用此名创新词,遂成为词牌之一。②九曲:弯弯曲曲。全句说:弯弯曲曲的黄河夹杂了大量泥沙,一泻千里。③簸(bǒ):颠动。自天涯:从天边流了过来。④这两句是想象之词,既然黄河之水来自天边,必与银河相通,如果向上游航行而去,就会直达牛郎织女家了。【赏析】本诗抓住了黄河的特点:上游较高,水流湍急,泥沙俱下,一泻千里,气势

2、雄阔。在刘禹锡之前,就有人咏赞道:“黄河远上白云间”(唐代王之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而这首诗表现黄河的特点又进一步发挥联想:黄河自天边而来,若逆流上行,必通银河;银河之畔有牛郎星织女星,那么必定可以泛舟到他们家里做客了。这种联想多么新颖别致!【思考】该诗如何进一步表现黄河特点的?【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基础自主学案“暴”通“曝”,冒着“厌”通“餍”,满足名词,兵器,武器名词,军队名词,战争动词,结交,讨好介词,跟,同,表比较连词,和,同,表并列动词,丧失,丢失动词,灭亡动词,通“曝”,暴露,冒着形容词,残暴

3、,凶恶动词,侍奉名词,事情动词,像,好像副词,还代词,它,指代秦军结构助词,的连词,因为介词,用连词,表顺承,才那实际情况到……祖辈和父辈智慧和力量前例,旧事却:动词作使动,使……退却理:名词作状语,从道理上说日: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月:名词作状语,一月一月地礼: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判断句判断句被动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七、名句默写(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_______,__________。(2)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3)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削月割,以趋于亡。(4)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战不善弊在赂秦暴霜露斩荆棘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八、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27岁因应试不中,便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潜心钻研,终于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语言晓畅,雄辩有力,论文大多数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说服力强,能切中时弊。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率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所著文章22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深得欧阳修赏识与力荐,一时朝野争相传

5、诵,文名大振。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犀利,明快酣畅,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将他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列入“____________”,并称他为“老苏”。著有《嘉祐集》十五卷。唐宋八大家2.背景资料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软弱的一个王朝。宋太宗以后,国势就渐渐衰弱。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交战60余次,败多胜少。军费开支浩大,加之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带来了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宋朝受着周边国家的威胁和侵犯,却不敢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抵抗,只采用屈服妥协的办法,向他们纳银输绢以换取和平。到

6、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为讽谏北宋王朝以六国为鉴,奋起御侮,便写下了本文。以六国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九、整体预知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的?有什么特色?【提示】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

7、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不仅紧扣题目、明确论题,而且便于后文驰骋文墨、自由论证,在结构上具有提挈下文、统摄全篇的主脑作用。两个分论点实际上是从正(第一个分论点)反(第二个分论点)两方面进一步揭示中心论点,使中心论点完备周密,在逻辑上站稳了脚。2.从这篇文章的题目和内容来看,写到第四段的“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本来是可以结束的,作者却又写了最后一段,是否多余?【提示】这两句话是在论述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发出的感慨。从文章的结构来说,这是中心论点的引申,好像没有也可以;从写作的目的来说,这是作者写这篇文

8、章的主旨,这两句话就非常重要了。北宋建国以后,对不断进犯东北、西北边境的契丹、西夏,一直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的政策。到苏洵生活的年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